基本介紹
- 別稱:非勞力性熱射病
- 英文名稱:nonexertional heatstroke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多發群體:居住擁擠和通風不良的城市老年體衰居民
- 常見發病部位:皮膚
- 常見病因:居住擁擠和通風不良
- 常見症狀:皮膚乾熱或發紅
症狀表現,治療,
症狀表現
表現皮膚乾熱或發紅,84%∽100%病例無汗,直腸溫度常在41°C以上,目前統計最高可達46.5°C。病初表現行為異常或癲癇發作,繼而出現譫妄、昏迷和瞳孔對稱縮小,嚴重者可出現低血壓、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腫和腦水腫。約5%病例發生急性腎衰竭,可有輕、中度DIC,常在發病後24小時左右死亡。
治療
:中暑的西醫正規內科治療(1)降溫治療:體外(15°C冷水擦浴等)、體內(冰鹽水灌胃或直腸等)及藥物(氯丙嗪25-50mg加入生理鹽水500ml中靜脈輸注1-2小時、監測血壓等)(2)併發症治療:昏迷:氣管插管、靜脈甘露醇。癲癇發作:靜脈輸注地西泮。低血壓:生理鹽水或乳酸林格液補液、靜脈滴注異丙腎上腺素等(禁用血管收縮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代謝性酸中毒:對症治療,具體不詳,心力衰竭合併腎衰竭伴高鉀血症時,慎用或禁用洋地黃。肝衰竭合併腎衰竭:保證腎血流灌注的前提下,靜脈輸注甘露醇;急性腎衰用血液或腹膜透析,預防上消化道出血用H2受體拮抗藥或質子泵抑制藥,肝衰竭者用肝移植。(3)監測:降溫期間連續監測體溫變化。放置Foley導尿管,監測尿量,保持〉30ml/h。高熱者,應校正動脈血氣結果。體溫高於37°C,每升高1°C,PaO2降低7.2%,PaCO2增加4.4%,pH降低0.015。嚴密監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小板計數和纖維蛋白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