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血壓

靜脈血壓

血液在靜脈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壓力,稱為靜脈血壓,簡稱靜脈壓。靜脈壓很低。故一般以水柱高低表示。不同部位的靜脈其壓力不等,愈近心臟壓力愈低。正常人平臥時,肘部靜脈壓為4-14厘米水柱。胸腔大靜脈(上、下靜脈)或右心房內的血壓稱為中心靜脈壓,正常時為5-12厘米水柱。靜脈壓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如靜脈與右心房的距離、體位、呼吸運動、肌肉運動等都可使靜脈壓增高或降低。測量靜脈血壓可以協助診斷某些疾病,以及在治療嚴重休克病人時,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靜脈血壓
  • 外文名:Venous blood pressure
  • 性質:靜脈內流動時對血管的壓力
  • 簡稱:靜脈壓
分類,中心靜脈壓,外周靜脈壓,影響因素,

分類

靜脈血壓根據測量的部位,將靜脈血壓分為中心靜脈壓和外周靜脈壓。

中心靜脈壓

中心靜脈壓(CVP) 是指胸腔內大靜脈或右心房的壓力。正常成人中心靜脈壓約為4~12cmH2O柱。中心靜脈壓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因素:
①心臟泵血功能:如果心臟泵血功能良好;能及時將回流入心臟的血液射入動脈,則中心靜脈壓較低。反之,如果心臟泵血功能減退(如心力衰竭、心肌損害),中心靜脈壓將會升高。
②靜脈回流進度:如果靜脈回流速度加快(如輸血、輸液過多或超過心臟負擔時),則中心靜脈壓升高;反之,如果靜脈回流速度減慢(如血量不足或靜脈回流障礙),則中心靜脈壓降低。可見,中心靜脈壓反映心臟的功能狀態和靜脈回心血量的多少。臨床上治療休克時除了觀察動脈血壓,中心靜脈壓可作為控制補液速度和補液量的指標。

外周靜脈壓

2.外周靜脈壓 是指各器官的靜脈血壓。正常人靜脈壓約為13cmH2O柱;頸外靜脈和肘前靜脈壓約為10cmH2O;足背靜脈壓約為19cmH2O柱。當心臟泵血功能減退,中心靜脈壓升高,同樣影響外周靜脈回流,導致外周靜脈壓升高。另外,在受周圍組織的壓迫時,如妊娠、腹腔大腫瘤、大量腹腔積液,可使外周靜脈壓升高。

影響因素

在體循環中,靜脈回心血量取決於外周靜脈壓與中心靜脈壓的壓力梯度。壓力梯度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心臟的收縮力但也受體位、呼吸運動、骨胳肌的收縮和靜脈瓣膜的影響。
  • 心臟收縮力
外周靜脈壓與中心靜脈壓之間的壓力梯度是心室收縮和舒張形成的動一靜脈壓力梯度的一部分,如果心室收縮力強,搏出量大,則心舒期室內壓明顯降低,有利於心房和胸腔內大靜脈的血液回流,中心靜脈壓降低,外周靜脈壓與中心靜脈壓的壓力梯度增大,則靜脈回流量增加。反之,心力衰竭時,搏出量減少,心舒期室內壓明顯升高,外周靜脈壓與中心靜脈壓之間的壓力梯度減小,致使靜脈回流量大大減少。故右心衰竭時,右心室收縮力減弱,使中心靜脈壓升高,外周靜脈回流受阻,導致外周靜脈壓和毛細血管血壓升高,造成靜脈系統淤血和水腫。左心衰竭時,引起左心房和肺靜脈壓升高,造成肺淤血和肺水腫。
  • 體位改變
體位改變時,重力可以影響靜脈回流。重力作用使血液產生靜水壓,平臥時,多數血管與心臟處於同一水平,故各血管的靜水壓基本相同。直立不動時,以右心房為零點,每低於零點水平13.6mm時血管內靜水壓要增加1mmHg,由此可見,在重力的作用下,低於心臟水平的下肢靜脈充盈擴張、容積增大,靜脈壓升高,如足背靜脈壓比平臥時升高大約90mmHg。而高於心臟水平的頸部靜脈則塌陷,容積減小,靜脈壓降低,甚至出現負壓。如顱頂的矢狀竇內壓可降低至約-10mmHg。因此,當人體由平臥位迅速轉為直立時,因重力的作用,低乾心臟水平的下肢靜脈充盈擴張,容積增大,可導致靜脈回心血量減少, 心輸出量也相應減少。長期臥床病人,靜脈管壁的緊張性較低,可擴張性較大,腹壁和下肢肌肉的收縮力量減弱,對靜脈的擠壓作用減小,故平臥位突然站立起來,可因大量血液積滯在下肢,造成回心血量減少而發生昏厥。
  • 呼吸運動
吸氣時胸腔容積增大,胸膜腔負壓絕對值增加有利於胸腔內大靜脈和有心房更加擴張,壓力進一步降低,外周靜脈壓與中心靜脈壓之間的壓力梯度增大,有利於靜脈回流。反之,呼氣時,胸膜腔負壓絕對值減少,靜脈回流則減少。
  • 骨骼肌和靜脈瓣
骨骼肌收縮時,肌肉間和肌肉內的深靜脈受到擠壓,加速深靜脈的血液回流心臟;骨骼肌鬆弛時,深部靜脈壓下降,又促使血液從淺靜脈流入深靜脈,當骨骼肌再次收縮時,又促使較多的血液流向心臟。肌肉的交替舒縮活動對於站立時降低下肢靜脈壓相減少血液在下肢靜脈滯留起著重要的作用。骨骼肌節律性舒縮和靜脈瓣的配合,對靜脈回流起著一種“泵”的作用,所以把它們稱為肌肉泵或靜脈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