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竹編以靖江特產淡竹為生產原料,經歷三個步驟製作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靖江竹編
- 生產原料:靖江淡竹
- 產地:江蘇靖江
歷史沿革,製作原料,生產步驟,
歷史沿革
據靖江縣誌記載:“民國5年(1916年)創辦乙種工業學校於學宮內,招染織科1班,翌年增設藤竹科。”這藤竹科的教學內容為藤竹編織,是靖江最早的職業學校。這一專業的設立,說明了在差不多百年前,靖江的竹編技術和竹編產品均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民國初年靖江從事竹編的藝人大概有2000之眾。藝人們從最初的師徒相授的傳統模式,走進了職業學校進行較為系統的技能學習。當然,主要是加工編織一些日常生活常用之器具,如籃子、篩子、涼蓆之類,也有大一點的物件,像竹箱子、竹椅子等。
上個世紀50年代末,靖江有了第一個竹編社,開始工業化生產竹編產品。而真正的竹編工藝產品出現是在1972年,時任靖江縣外貿組長的包澤民,組織縣文化館美工和竹器廠季正元、朱士林兩位師傅,組成了外貿工藝竹器設計組,經過一年的實踐、摸索,設計生產出了具有較高觀賞性和實用性的荷葉竹籃、孔雀花瓶、花盆架、水果盆等,特別是一些動物造型的竹編產品,更是受廣泛歡迎。這些竹編產品,通過外貿途徑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創造了很好的銷售業績。這一時期,靖江從事竹編產品生產的藝人,超過了萬人。
製作原料
竹編產品所用之原料為靖江特產“淡竹”。與普通毛竹相比,淡竹的節疤稀且平滑,加工成篾絲、篾片之後彈性、柔韌性均好,很適宜用以進行工藝編織,做出一些較為複雜的造型。一件竹編工藝品從選料開始,經過斷料、劈篾、揀篾、刮篾、煮篾、漂篾、染篾、編織、烘乾、噴漆等1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這當中,自然會根據產品的不同和客戶要求的不同,而相應調整其工藝流程。
生產步驟
竹編工藝品的生產,雖然工序繁複,但從大的方面分,可以概括為三個步驟。第一步,選料、放料。選料主要是看竹子的生長年齡,新竹不可用,竹齡得在3年以上方可。放料,一般按“一尺打六寸”的基本算法來進行。
第二步,篾料處理。這一步也就是將放好的竹料,經過處理之後成為可用的篾絲、篾片。劈篾,是頭一道工序。用劈刀將竹料上竹節部位處理平滑之後,便可根據需要下刀劈竹,講究的是“劈篾不要高,一寸劈三刀”,手和刀要始終在一線上,且用力要均衡,否則便會歪刀,料就作廢了。揀篾,為第二道工序。用揀刀將篾絲和篾片加工成同一規格的淨料備用。接著是刮篾,用刮刀將篾絲、篾片颳去粗糙部分,使之光滑順溜、厚薄均勻。為了防蛀、防霉,就必須進行第四道工序:煮篾。
第三步,編織加工。運用各種編織技法,將篾絲、篾片加工編織成為一件一件的日常用品和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