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入選國家文保,業務狀況,
簡介
青龍橋站是京包鐵路京張段(原京張鐵路)上行線上的一座四等站,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秋。為克服京張鐵路關溝段附近33‰的大坡道,京張鐵路在此以折返式鐵路爬坡,由於八達嶺至本站至三堡站區間的鐵路酷似“人”字形,民間一般將該段稱為“人”字形鐵路。
青龍橋火車站
歷史
1908年秋,青龍橋站建設完成,並於1909年隨京張鐵路通車投入使用。站名為關憲鈞題寫於光緒戊申(1908年)秋季,站房至今仍保留修建時的樣式。站房旁有人工轉轍器模型,可供遊覽者嘗試操作。站房右側有京張鐵路紀念碑及詹天佑塑像,塑像基座有“詹公天佑之象”六字。
青龍橋火車站平面圖
![青龍橋火車站平面圖 青龍橋火車站平面圖](/img/b/e97/nBnauAjYiNWMkJGM0YmY3gDMwADOiBDZ1ITZ1YDMlZDOwMGNxATOhlTO5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1960年12月,京包鐵路西直門站(今北京北站)至沙城站區段複線工程開工。由於中蘇交惡及地形原因,擴建本站的方案被廢棄,改為在本站西側新建青龍橋西站。複線建成通車後,本站只接發上行方向(開往北京)的列車,而下行方向(開往包頭)的列車則改由青龍橋西站接發。車站由此改為單向折返站。
入選國家文保
2013年,國務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總計194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北京共有27處文物入選。其中,已經104歲的老京張鐵路南口段至八達嶺段此次被升級為“國保”。據了解,這是第7批“國保”名單中唯一仍在運營的一段鐵路。
這座車站仍保留著百年前的運營方式,所有列車都要在這裡短暫停靠後,經過著名的“人字形鐵路”折返繼續前行。青龍橋火車站所在的南口至八達嶺段是百年京張鐵路保留較完整的一段,在20公里的距離中,分布著南口、東園、居庸關、三堡、青龍橋5座老車站,而青龍橋火車站早在2008年就已被首都博物館確定為工業遺產,老站房和詹天佑墓等都進行了修繕和恢復原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公眾開放。
青龍橋車站是目前保護最好的一座百年車站。雖然火車站早已不再辦理客運業務,但每天列車仍然不斷,S2線的和諧號列車和部分普通列車在這裡進行技術性停車(車頭變車尾,車尾變車頭,從人字形鐵軌的另一邊折返下山,用延長距離的方法減緩了列車的爬坡坡度)。在這座車站裡,還可以看到詹天佑建造的著名“人字形鐵路”的盡頭。每天有不少遊客徒步幾公里山路慕名前來參觀。
青龍橋車站
![青龍橋車站 青龍橋車站](/img/4/300/nBnauIjMyUTOwcjNlNjZ3cTMzMGN4MmNiJjMzE2Y1kjZxUjMlRDMzEGM2k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詹天佑銅像旁的黑色護欄是由1909年在京張鐵路上使用的馬萊型蒸汽機車的內熱管焊接而成。三根分別鑄造於1898年比利時、1905年英國和1915年美國田納西的鋼軌靜靜地躺在後院,人工道岔、油燈座、蘇州碼子書寫的老標誌等都是珍貴的百年文物。
業務狀況
僅辦理北京市郊鐵路S2線去往黃土店站方向的技術停車,停車期間不允許旅客乘降。
已停辦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不辦理貨運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