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展品為唐代時期瓷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黃釉褐彩雙聯罐
- 所屬年代:唐代
- 出土地點:東方市羅帶鄉十所村
- 大小:高19.2、單罐底徑9.6厘米
此展品為唐代時期瓷器
此展品為唐代時期瓷器表口微侈,卷圓唇,束項,圓肩,深腹,腹部雙聯,兩罐肩腹交接處飾環耳,平底。通體施青黃釉,釉下繪褐彩花卉。器形獨特,裝飾手法古樸清新。東方市羅帶鄉十所村出土。...
五代青黃釉褐彩雙耳瓷罐 五代青黃釉褐彩雙耳瓷罐是五代時期的文物。
黃釉褐綠彩雙系罐(唐)高29.8厘米口徑16.3厘米。是以氧化鐵氧化銅為呈色劑在素胎作畫,然而再施一層釉,此罐是代表長沙窯藝術風格的典型作品。彩繪先例 唐代瓷器的裝飾工藝發展迅速,以往單一色調的青白瓷器已不能再滿足人們對豐富色彩和高雅生活的需求,社會上醞釀著革新,長沙窯發明的釉下彩繪,就開創了...
唐代長沙窯青釉褐彩瓷壺高23厘米,底徑10厘米。通體青黃釉,褐彩,六棱形短流。肩上有雙系和一個雙條紋曲柄。胎質灰白,較為厚重。整個造型樸實簡潔,具有明顯唐代長沙窯產品的風格。長沙窯是唐代著名瓷窯,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銅官鎮瓦渣坪一帶,故又名銅官窯。它創燒於唐代,到五代時逐漸衰落。燒制的產品品種...
褐彩壺是三國時期瓷土瓷器,現收藏於南京市博物院。此壺為盤口,帶蓋。胎為灰白色,外壁通繪褐彩,彩上施青黃色釉。腹壁堆塑四個鋪首、兩尊佛像及兩隻雙首連體的鳥。壺身褐彩圖案可分三層,蓋面繪有柿蒂紋及四組兩個人首鳥身的動物在仙草上方相對飛舞,仙草兩側各有一隻動物。第二層繪有七隻異獸,間飾半身...
來源:溫州市雙嶼雨傘寺昇平三年墓出土;形態 平蓋有鈕,罐直口,扁圓腹,平底內凹,肩置四泥條橫系。蓋邊和罐口飾弦紋。蓋面以褐彩點成十字形,肩部點一周褐彩斑點,四繫上下均點兩點褐彩,褐彩裝飾新穎別致。胎呈灰白色,胎質細密。通體施青黃釉,釉層透明,勻潤光潔,釉面開細碎紋片,部分釉剝落。
唐長沙窯青黃釉綠褐彩花鳥把瓷壺 唐長沙窯青黃釉綠褐彩花鳥把瓷壺是唐代時期的文物。
釉下彩瓷是我國一種傳統的陶瓷裝飾藝術。它的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紀的中唐時期,湖南長沙銅官窯已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首創了高溫釉下彩繪的新技術。據考古工作者對遺物的研究,當時有在白釉下畫綠彩的,有在黃釉下畫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畫褐綠彩的,還有在青黃釉下畫褐、赭、綠三色的等品種。在紋飾上,除了...
基本信息 數據:高5.5厘米 口徑3.5厘米 底徑5.3厘米 收藏:溫州博物館 文物介紹 溫州市郊錦山氣功療養院出土。直口,圓唇,袋形腹,餅形足。腹部等距壓印五凹道,並飾三塊淡褐彩斑。灰白胎,胎質細膩,緻密堅硬。器內外施淡青閃黃釉,釉層薄而勻淨,滋潤亮澤。底足有托泥墊燒痕跡。為唐代甌窯精品。
此展品為東晉瓷器,蓋、身褐色點彩呈散點輻射,是東晉甌窯瓷器典型裝飾手法。現收藏於溫州博物館。基本信息 數據:高8.5厘米 口徑9.2厘米 底徑6.7厘米。收藏:溫州博物館 文物介紹 溫州市雙嶼雨傘寺昇平三年(359年)墓出土。此瓷器由身、蓋組成。器蓋:母口,直沿,三角形鈕,面平並飾有褐色點彩。器身:...
宋元時期的雷州窯主要分布於雷州南渡河中上游鄉鎮村莊,彼時生產的器物有碗、盤、碟、杯、瓶、罐、缽、壺、枕、棺、爐、網墜等,器物的釉色有青釉、青黃釉、醬黃釉和醬褐釉,但以青釉褐彩為主要特徵。尤其是青釉褐彩罐以開光飾以花卉、人物或吉祥語,繪飾折枝菊花紋、蓮花紋等,很是精緻富美。青釉褐彩罐...
釉色有青釉、青黃釉、醬褐釉3種,青黃釉數量較多,青釉較少,釉面一般均開片。器形有碗、碟、壺、杯、罐、盆、枕等。建築材料有磚、瓦當、板瓦、筒瓦4種。唐代潮州窯燒制的青瓷碗分兩類,一類敞口圓餅足平底,或矮圈足,外壁一般施半截釉;另一類四花瓣口連著四條凸起直線伸向碗內底,玉壁形足或矮圈足,施...
唐代遺物除花瓷和黃釉外,稍晚一些有白釉綠彩器,白釉略微泛黃,綠彩呈碧綠色。宋代北方流行的五角或六角形露胎盤,郟縣黃道窯也有燒制,是為疊燒而形成的一種裝飾方法。元代燒制磁州窯風格的白地黑花和鈞釉器物。白地黑花四系瓶,與禹州扒村窯的一樣,上半部施白釉,以褐彩書“春夏秋冬”四字,下半部施褐...
雷州窯是嶺南三大名窯之一,具有磁州窯特點,以青黃釉、褐彩著稱。古今書畫展廳:展出本地及外籍古今名家書畫。有本地書畫家翰林院編修、著名學者陳昌齊,進士李晉熙以及中國名人辭典名錄中的著名書畫家陳喬森、梁成久、吳應銓等人珍貴書畫;有外籍書畫家中國第一任駐美大使陳蘭彬,清末狀元林召棠,兩廣總督阮元,一品...
圓雕僅見烏龜一例。釉色則全是青釉產品。雖說全是青釉產品,但成色卻有分別。早期產品以青綠釉為多,次為青黃釉、豆青釉、青灰釉,釉面多見細開片,有些釉面有淚珠,上底粉打釉底的器物較少。晚期產品釉面以青黃釉為多,次為青綠釉、豆青釉,有些器物胎面先上黃白色底粉,再施青黃釉,釉面較為勻淨光潔。...
燒青釉、青黃釉、青綠釉、粉青釉、醬褐釉、紫青釉、乳濁釉瓷,器物有壺、渣斗、燈具、碗、盆、缽、罐、粉盒、水盂、盤等。器物成形有手制、輪制和模製三種.匣缽裝燒,裝飾方法主要有堆塑、鏤孔、刻劃花和褐彩繪畫等。紋樣有池塘蔓草、荷蓮、雙魚、牡丹等動物、植物紋。也有幾何紋、弦紋和篦紋等。產品主要...
越窯青釉罐 29 青釉褐彩雙系罐 30 青釉長頸瓶 31 長沙窯青釉褐彩執壺 32 白釉雙耳罐 33 白釉水盂 34 白釉碗 35 白釉執壺 36 鞏義窯黃釉絞胎三足盤 37 定窯白釉花口盤 38 青釉小罐 39 黃釉雞冠壺 42 綠釉雞冠壺 43 彩釉海棠花式長盤 44 耀州窯青釉盞 45 景德鎮窯青白釉碗 46 景德鎮窯...
該遺址規模最大,核心區面積達二十餘平方公里,被專家譽為“中原民間第一窯”;歷史跨度最長,始燒於隋、唐宋達到其全盛時期,金、元時期漸趨衰落,歷經八百年之久;品類最全,主要有隋代青瓷,唐代黃釉褐彩、黑釉、白釉、花釉,宋代白釉細線劃花、白釉剔、刻、劃花、白釉珍珠地劃花、鑲嵌、瓷塑、元鈞等。尤其...
耀州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窯系。位於今陝西省銅川市的黃堡鎮,唐宋時屬耀州治,在唐代就是中國陶瓷燒制的著名產地,宋代更進一步達到鼎盛,成為我國“宋代六大窯系”中的一個窯系。耀州窯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唐代開始燒制黑釉、白釉、青釉、茶葉末釉和白釉綠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宋、金...
東晉越窯青瓷盤口壺 東晉越窯青瓷盤口壺,出自東晉,高24.8,口徑13.7,底徑9.9 厘米,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介紹 盤口,直頸,豐肩,鼓腹向下漸收,平底。肩部有二道弦紋,對稱安二系。盤口部點褐彩,施青黃釉,施釉不到底。
白釉褐彩罐 白釉褐彩罐,唐代,收藏於中國邢窯博物館。高7.4厘米。口徑5.8厘米。底徑5厘米。胎質灰白堅硬,稍粗,有白點,外施化妝土至中腹部,器內施全釉,器外施白釉至中腹部,有微泛青,有冰裂紋。黑釉雙系執壺 黑釉雙系執壺,唐代,收藏於中國邢窯博物館。高30厘米,口徑10厘米,底徑7.9厘米。灰...
窯址發現有白釉、綠釉、白釉褐彩、白釉珍珠地、白釉刻花、白釉黑花、三彩、黃釉、青釉等品種,造型有碗、盤、壺、罐、碟、盒、杯、盂、枕等。根據地層疊壓和瓷片堆積可推斷曲河窯址始於晚唐,興盛於北宋,衰落在元明。曲河窯的代表品種要算珍珠地劃花裝飾。珍珠地劃花創始於新密西關窯,曲河窯對它有了改進與...
生產著形形色色的民用器皿,有白釉、綠釉、白釉褐彩、白釉珍珠地、白釉刻花、白釉黑花、三彩、黃釉、青釉、彩繪、剔花等品種,造型有碗、盤、壺、罐、碟、盒、杯、盂、枕等涉及民用的器皿。器形也顯得粗大,做工不是十分精緻,適合民間使用。元代磁州窯 元代磁州窯瓷器的胎子厚重,略顯粗糙,多灰黃色,施白色...
潮州窯,在今廣東省潮安縣,該地唐宋時屬潮州,故稱潮州窯。該窯始於唐代,經宋而終於元。主要燒制青白瓷、青瓷、黑釉瓷和赫黃釉瓷。產品有碗、盤、碟、杯、瓶、壺、爐、盂、罐等。其胎質,唐代呈灰色或灰白色,胎體較厚;宋元時胎質細密,胎色呈白色,灰白或深灰等,釉面較簿,均開細小紋片。工藝 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