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南部變質作用與構造演化》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張澤明、董昕、向華、林彥蒿、丁慧霞、王金麗、劉峰、賀振宇、王偉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藏高原南部變質作用與構造演化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張澤明、董昕、向華、林彥蒿、丁慧霞、王金麗、劉峰、賀振宇、王偉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50021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5-2-09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青藏高原南部變質作用與構造演化》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張澤明、董昕、向華、林彥蒿、丁慧霞、王金麗、劉峰、賀振宇、王偉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青藏高原南部變質作用與構造演化》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張澤明、董昕、向華、林彥蒿、丁慧霞、王金麗、劉峰、賀振宇、王偉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項目摘要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薩地體和喜馬拉雅造山帶...
《西藏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是1981年8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考察隊。內容簡 《西藏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是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的岩石學專題總結。全書共九章。第一章到第七章分別敘述了西藏各地區花崗岩類...
《青藏高原碰撞構造與效應》是2013年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桂棠、劉宇平。內容簡介 《青藏高原碰撞構造與效應》的出版對青藏高原大陸岩石圈碰撞動力學、碰撞過程的火山岩漿作用、構造演化及深部地質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青藏...
重新厘定了喜馬拉雅中段結“倒轉變質帶”不是同時形成的新認識;認為高喜馬拉雅的變質作用主(500-600Ma)和中新世(10-20Ma);將青藏高原造山帶劃分為四種類式俯衝-疊覆型,橫斷山式碰撞-走滑型,祁連山式陸內疊覆再生型和滑-...
青藏地區深部地球物理研究的基本現狀、野外實驗、數據處理及反演,西藏高層南部殼幢導電性結構模型,藏南殼幢導電性結構的構造地質及大陸動力學涵義,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及其效應的幾個基本問題,青藏高原構造演化及多能源效應。
第二節西崑侖的構造格架 第三節西崑侖及鄰區陸一陸碰撞造山帶岩石圈結構及其演化 第四節新生代西崑侖隆升的地層學和沉積學記錄 第五節中巴公路沿線變質岩和變質作用 第六節西崑侖地區抬升歷史的磷灰石裂變徑跡研究 第五章青藏高原北部...
第四節 泛非期構造一熱事件 一、泛非運動與“泛華夏”運動的甄別 二、泛非運動的沉積記錄 三、泛非期岩漿作用 四、變質作用 五、泛非運動在青藏高原的表現形式和波及範圍 第五節 前寒武紀構造一熱事件序列 第六節小結 第七章 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