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青稞米,一種重要的
高原穀類作物,富含大量
膳食纖維,其營養成分高於水稻、小麥、
玉米,具有
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在我國主要種植於西藏,青海,四川-甘孜、阿壩兩個藏族自治州,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其中以西藏青稞和青海青稞的種植面積較大且出名。
西藏是中國太陽照射能最多的地方,具有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的特點,其優渥的氣候條件有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和沉澱。
據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農業研究所副所長、青稞作物研究專家
強小林在對西藏 75 個青稞品種研究後發現,西藏青稞
β-葡聚糖含量為3.66~8.62%之間,平均值為5.25%,是世界上含 β- 葡聚糖最高的麥類作物,而藏地金稞的β- 葡聚糖含量可達8.5%。
青稞和青稞米的區別與糙米和
大米的區別大致相同。
糙米是稻穀脫殼後不加工或較少加工所獲得的全穀粒米,由米糠、胚和胚乳三大部分組成,與大米相比,糙米較高程度地實現了
稻穀的全營養保留,但口感上卻大不如大米。褪了皮的青稞才成了青稞米,青稞米在口感上會遠遠超過青稞。以產自世界青稞之鄉——
日喀則地區的藏地金稞青稞香米為例,其脫皮後的β- 葡聚糖含量大於等於5.5%,雖低於青稞β- 葡聚糖含量的最大值,但從口感和易消化的方面上,卻是超越青稞的。
青稞有著400萬年悠久歷史的古老植物,是
藏族人民的主要糧食。青稞米種植已有3500年的歷史,從物質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在
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內涵豐富、極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
營養價值
青稞米具有“三高兩低”的特點,即高蛋白、高纖維、高
維生素和低
脂肪、低糖。青稞米中的蛋白含量為6.35%~21.00%,高於其他
穀類作物。青稞中還含有18種
胺基酸,其中包括成人所必需的8種胺基酸,即
賴氨酸、
色氨酸、
苯丙氨酸、
甲硫氨酸、蘇氨酸、
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除此之外,青稞米的纖維含量也高達16%,其中不可溶性療效纖維9.68%,可溶性療效纖維6.37%,前者是小麥的8倍,後者是小麥的15倍。青稞粉中粗纖維含量也是通常為小麥麵粉含量的2倍。
青稞富含各種維生素,每100g青稞麵粉中含
維生素B1 0.35mg,
維生素B2 0.23mg,
維生素E 0.28mg。青稞澱粉成分獨特,類似於糯高粱,
支鏈澱粉普遍高達70~80%的,有些品種甚至接近100%。而青稞
粗脂肪含量平均為2.13%,比玉米、燕麥、高粱和蕎麥還低。
營養成分
β一葡聚糖
青稞的β-葡聚糖平均含量為5.25%,是小麥平均含量的50倍,優良品種藏地金稞β-葡聚糖含量可達8.6%。β-葡聚糖通過減少腸道黏膜與致癌物質的接觸和間接抑制致癌微生物作用來預防結腸癌;通過降血脂和降膽固醇的合成預防心血管疾病;通過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並且具有提高機體防禦能力、調節生理節律的作用。
青稞米與靈芝和燕麥相似富含 β-葡聚糖,其中又以藏地金稞的β-葡聚糖含量最為豐富。β-葡聚糖是由葡萄糖組成的多聚糖,它能夠活化
巨噬細胞與嗜
中性白血球等,因此能提高白細胞素、
細胞分裂素和特殊抗體含量,全面刺激機體
免疫系統,它的醫學功能已被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官方認可。
微量元素
青稞米中含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
無機元素鈣、磷、鐵、銅、鋅和微量元素硒等
礦物元素。硒是聯合國衛生組織確定的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且是該組織認定的防癌抗癌元素。從金青稞米、黑青稞米、墨綠青稞米、藍青稞米和白青稞米幾個品種的檢測結果來看,又以金青稞和黑青稞更具保健作用。
青稞中花青素、總黃酮、原花青素和多酚含量分別為 5. 63、62. 56、53. 95 和 92. 52 mg /100 g,富含
抗氧化劑。花青素是人類當前發現的最有效的抗氧化劑之一,也是最強效的
自由基清除劑,它的抗氧化性能比VE高50 倍,比VC高20 倍
中醫歸屬
青稞,味鹹,性平,具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常用於脾胃氣虛,四肢無力,大便稀溏。據《本草拾遺》記載:
青稞,下氣寬中、壯精益力、除濕發汗、止瀉。藏醫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米作為一種重要藥物,用於治療多種疾病。
歷史發展
美麗傳說
關於青稞,
《藏族文學史》中講述了一個美好的神話故事:一個名叫阿初的王子,從蛇王那裡盜來青稞種子,結果被蛇王發現,罰他變成了一隻狗。所幸後來有一個大土司的女兒愛上了他,幫他又恢復了人身。他們辛勤播種和耕耘青稞,吃上了用黃燦燦的青稞磨成的香噴噴的
糌粑和醇香的
青稞酒。
無論是中國版的“普羅米修斯竊火種”,還是高原版的“天仙配”,關於青稞的神奇故事在高原上世代流傳,給百姓飯桌上最普通不過的吃食賦予了神秘的色彩。從3500多年前第一顆青稞種子播撒下,到成為世界最大規模集中種植青稞的地區,西藏人的“青稞緣”可謂是一結千年。
物種進化
青稞起源於東方栽培大麥,在4500年前到3500年前,通過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和尼泊爾進入西藏南部。和小麥、大麥、
燕麥等其他麥類作物一樣,青稞也是起源於西亞並傳到西藏。
研究發現大麥在進入
西藏後,種群規模出現了持續2000年的極速下降。這表明,從距今4500年至2500年間,青稞不斷受到選擇。一方面,這有可能是大麥從低海拔地區進入高海拔地區,適應環境的表現。只有那些當時適應了青藏高原環境的
大麥地方品種,才能活下來,演變成青稞。另一方面,這更是藏族先民主動人工選擇的結果。
古代耕種
在中國,青稞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
西周以前(公元前1100年),以
六棱大麥為主,主要分布在
黃河上游及西北乾旱沙漠地區。高原人經過選擇、馴化和栽培,把野生普通大麥培育成了青稞,並成為當地人民的糧食和馬飼料。
除了青稞以外的其他大麥類型,包括二棱皮大麥、二棱裸大麥、六棱皮大麥、六棱裸大麥(即青稞),在古代大麥剛傳入西藏的時候,其實是都存在的。但是,只有六棱裸大麥被大量種植了。因為青稞的穗粒數多,象徵著高產和豐收;而且收穫後脫粒中容易脫掉外皮,容易加工食用。
在國外,因為小麥的出現,大麥逐漸被排除在食用性主糧之外。只有在西藏,青稞這一類珍貴的大麥資源,在
青藏高原環境的自然選擇和藏族先民的人工選擇的雙重選擇下,被保留了下來。受地理
氣候條件的限制影響,西藏很多地方除了青稞,其他
糧食作物難以種植。因此,青稞是西藏最具有特色和比較有優勢的作物,它的生產和發展一直是影響
農業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會穩定的基本因素。
產量數量
青稞米的種類較多,根據種皮顏色劃分為白青稞米、黑青稞米等,其中以青稞米之王——藏地金稞香米為上品。藏地金稞產自平均海拔約4000米的世界青稞之鄉日喀則,
據統計,2018年
西藏全區青稞種植面積212.68萬畝,比2017年增加2.58萬畝,產出80萬噸;良種推廣面積達191萬畝,良種覆蓋率達90%,比2017年提高2個百分點,有力地保障了青稞米生產安全。而在這些西藏地區出產的青稞米中,僅有25萬噸產自世界青稞之鄉——日喀則,其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產量成為青稞之王——藏地金稞。
青海作為我國青稞作物的主產區,2018年青稞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占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1/4,青稞產量約占全國藏區青稞總產的20%以上。隨著青稞加工業不斷發展,青稞米、青稞掛麵、青稞餅乾、青稞速食麵等系列大眾化食品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全省從事青稞生產加工的企業有16家,青稞加工量已占全省總產量的1/3,青海也成為
藏區青稞加工轉化率最高的省份,青稞的商品化率高達8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