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青田石雕歷史悠久。在浙江博物館就藏有六朝時青田石雕小豬四隻,那是當時的墓葬用品。小石豬雖造型簡練粗獷,卻記錄著1500多年前青田石雕的歷史蹤影。作品線條簡練、造型古樸、形神兼備,藝術上可見漢、魏風貌。
唐、宋時期,青田石雕有了發展。從龍泉雙塔內發現的五代吳越國時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說明,唐代青田石雕創作題材和技藝有突破性的進展。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製作工藝,運用“因勢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並發揮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質、可雕性的優勢,開創了“多層次鏤雕”技藝的先河。多層次鏤雕是青田石雕一大特色。精緻入微的刻劃和複雜層次的處理是任何玉石雕刻都難以做到的。
清代和民國初,青田石雕作為江南名產屢被選作貢品。乾隆八旬萬壽節,大臣們用青田石雕製作一套(60枚)“寶典福書"印章作壽禮(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隨著遠洋商貿開通,青田石雕遠銷英、美、法,多次參加國際性賽會,並在1899年巴黎賽會、1905年比利時賽會、1915年美國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展出獲獎。在中國國內,1909年,青田石雕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獲銀牌獎。
清代光緒《青田縣誌》就有“趙子昂始取吾鄉燈光石作印,至明代石印盛行”的記載。只因趙子昂的書畫名聲太大,而使他創用積壓青田石刻印的功績被漫漫歲月忘卻了。明代的文彭是幸運者,他在南京西
虹橋畔偶然遇上了挑運青田石的老漢,購買了四筐
青田凍石,使他得以施展自篆自刻印章的藝術才華,成為一代篆刻宗師,從而開創了中國印壇的石章新時代。在明代已天下盡崇溫潤可愛的青田石,對推進中國古老篆刻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劃時代貢獻。到清代,青田石雕作品“大者仙佛多威儀,小者杯杓几案施,精者篆刻蟠蛟螭,頑者虎豹熊羆獅”,已從實用品擴展到觀賞品。
據史料記載,青田石雕工藝發端於六朝時期,講究因材施藝,因色取巧,有相石、開坯、雕琢、封蠟、潤色等工序,尤以鏤雕技藝見長,且圓雕、鏤雕、高淺浮雕、線刻交替使用。青田石雕題材廣泛,魚蟲花鳥、山水人物皆有,均精雕細刻,神形兼備,寫實尚意諸法齊備,大氣之中不失精妙,工藝規範,自成一格。
新中國成立後,青田石雕得到快速的發展,目前石雕從業人員逾萬人,年產值數億元,作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享譽國內外。青田石雕創作出一批具有時代新意的佳作。特別是著名石雕藝術家張仕寬的《葡萄山》,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對當代青田石雕的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在張仕寬的雕刀下,一塊五彩凍石變成了一座玲瓏剔透的葡萄山,山岩中老藤盤曲,新蔓纏繞,葉片翻卷,葡萄低垂。那一串串圓潤晶瑩的葡萄,令人饞涎欲滴;幾隻活蹦亂跳的小松鼠,在藤上,在葉間,在岩下,或昂首翹尾,或追逐嬉戲,真是妙趣橫生。石雕藝術家們還選取高粱、穀子、竹筍、辣椒、楊梅等穀物、果蔬為題材,巧用石色精心雕琢,創作出一件件富有鄉土氣息的藝術珍品。有的在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評審中獲獎,有的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文化特徵
材料
青田石產於浙江省青田石,故名青田石,此石學名“葉臘石”,因其與其他地方的葉臘石有所不同,色彩豐富、光澤秀潤,質地細膩,軟硬適中,可雕性極強,所以青田石一直受到了藝術家們的青睞。藝術家們根據青田石本身的形態和顏色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加以他們的想像力,雕琢出的作品千姿百態,色彩斑斕。一塊未經雕琢的青田石上具有不同的色料,甚至還有的存在著不同的缺陷,但是藝術家們總是能夠通過自己的想像力進行加工,把不同的顏色勾勒出雍容之資,把石頭本身的一些小缺陷經過藝術家們巧妙的套用,變成了藝術品本身的構成部門,使得作品更加的惟妙惟肖,有的清新淡雅、清新脫俗,有的顏色漸變迥異,這些藝術品本身更加接近與自然但是還散發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顏色
五彩斑斕是自然賦予青田石最好的禮物,這樣天然的顏色給了藝術家們創造出了廣闊的創作空間。最天然的色彩創造出來的作品才有真實的感覺,在確定了基礎的色調以後進行進一步的創作,顏色的漸變可以給整個作品帶來生機,比如創作花卉的時候,五彩的顏色可以創造成花朵,而稍微深一點的顏色可以改成葉子,再有其他的顏色可以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蝴蝶,這些色彩都可以加以利用,最後的藝術品既有自然之美,又能體現工藝之美,這樣整體的呈現欣賞者以賞心悅目的感覺。青田石的最大優勢就是在於它的顏色是自然賦予的,是天生就存在了的,雕刻出來的藝術品也是有著天然的靈動性,如果是後天上色,那就不會有自然的感覺。
工藝
雖然青田石有著天然的魅力,但是沒有好的藝術家對其進行加工還是沒有辦法成為一件優秀的藝術品的。雕刻大師得到他們心儀的青田石之後要賦予它想像力,根據它的紋理和形態然後明確自己要把它塑造成一件什麼樣的藝術品。只有明確了這些再根據想要表現的形態進行加工,根據青田石的結構進行立體的設計、鏤空、層次的區分等等,最後呈現出一個立體的石雕作品。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藝術家的雕刻技術及藝術家們對青田石本身的了解和熱愛程度,只有了解青田石,知道自己要設計成什麼樣的作品,然後再根據自己的想像,進行技術上的雕刻,賦予青田石以新的生命,並且每件藝術品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絕對的獨一無二、不可複製。
製作工序
一件青田石雕作品的形成,需要經過相石、打坯、修細、封蠟、拋光、潤色等道道工序,其中的雕刻手法又有圓雕、鏤雕、高淺浮雕、線刻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青田石雕受世人青睞,不僅因為雕藝精湛,史因為它的載體青田石的名貴。青田石雕是一代代石藝人和欣賞者們共同創造的民族優秀文化,是有生命、有靈魂的藝術。在功能審美化的自勢中,一些審美傾向原來較強,或其功利性側重精神意願而非物質功能的原生形態,其價值轉型顯得更為自然流暢,也更為現代人所鐘情。
它的豐富內容和理論指導價值,正是傳統工藝文化的精華所在。對於21世紀具有中國特色的物質文化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
傳承現狀
優質
葉臘石歷經千餘年的開採,資源已近枯竭,同時青田石雕手工作坊規模逐漸縮小,
傳統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亟待搶救和保護。
傳承人物
倪東方,1928年10月出生,男。2009年6月被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項目:青田石雕。
張愛廷,1939年2月出生,男。2012年被選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項目:青田石雕。
張愛光,男,漢族。2018年被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項目:青田石雕。
保護措施
青田是石雕之鄉,石雕是青田的金名片。青田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對青田石雕這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傳承和發展非常重視。2006年建成青田石雕博物館,2008年依託青田縣職業技術學校開辦青田縣石雕藝術學校,2009年創立青田中國石文化旅遊風景區,在青田石雕發源地山口建設石雕小鎮。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清清代乾隆年間皇帝八旬萬壽節,天臣將一套60枚青田石雕的《寶典 福書》印章進貢皇帝。同治年間,青田石雕在
美國芝加哥“聖路易 博覽會”展銷。宣通年間,青田石雕在南京“南洋勸業會”展出, 並榮獲銀牌獎。
1915年,青田石雕在世界“巴那馬太平洋博覽會”(美國)上獲最高榮譽獎--銀牌獎章。
1982年,青田石雕獲第一屆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大獎。《高粱》(林如奎作)、《春》(
周百琦作)、《秋》(倪東方作)3 件作 品獲優秀創作設計二等獎。
1984年,《千里雄風》(林如奎作)獲第四屆
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二等獎。
1985年,《葡萄山》(留秀山作)獲獲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一等獎。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青田石雕》明信片。
耿飈、陳慕華、
王任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在北京舉辦的 青田石雕展銷會。國防部長
張愛萍為青田石雕題詞“神工藝精”。
1987年,上海科技電影製片廠拍攝《青田石雕》影片。
1988年,周百琦榮獲輕工業部授予的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林如奎原獲中國工藝美術家稱號亦同時改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1990年,《葡萄山》(
張梅同作)被贈送美國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 協會總部陳列室永久陳列。《印章雕刻》(
夏法起作)獲第九屆中 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新產品一等獎。
1992年,郵電部發行《春》(周百琦作)、《高粱》(林如奎作) 、《豐收》(
張愛廷作)、《
花好月圓》(倪東方作)石雕特種郵 票一套 4枚。青田縣委、縣政府舉辦首屆石雕文化節,中央電視台 、《
經濟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作了報導。《青田石雕郵票紀念冊 》出版發行。
2000年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青田石雕作品《鐘馗嫁妹》、《萬里河山》,《居高聲遠》獲得金獎。
重要活動
1934年,青田“凍石圖章”參加
英國倫敦舉行的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
1957年,青田石雕名藝人
張仕寬、
林如奎、
朱正普、吳如乾四人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第一次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
1965年,周恩來總理參觀全國工藝品新題材展覽,對青田石雕《詠梅》(林如奎作)給予高度評價。
1972年,美國總統
尼克森訪華,特約青田趕製石雕“小象” 500隻,攜回美國。
1956年,青田石雕作品被為國禮,贈送給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伏羅希洛夫和印尼總統
蘇加諾。
1973年,青田縣工藝美術公司成立。青田石雕《駿馬奔騰》、《長征》、《赤道椰林》等作品,參加喀麥隆等國的浙江省工藝美術作 品展。
1978年,青田石雕20多件新作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鄧小平同志稱讚《穀子》(
倪東方作)“俏色用得好”,《駿馬》(
林耀光作)被選作國禮,贈送給朝鮮主席金日成。
1980年,首部電視紀錄片《青田石雕》由浙江省電視台拍攝播映。 青田縣工藝美術公司在廣州舉辦“青田石雕展銷會”。
1987年,60多件青田石雕作品參加“浙江省工藝美術精英作品展覽會”展覽。
1989年,《楊梅》、《舞獅》、《人物印雕》等 9件作品參加中國工藝美術展覽。
1994年,《松鶴同春》(林如奎作)、《
梅花香自苦寒來》(倪東方作)、《鐘馗》(
林福照作)、《知秋》(留秀山作)、《迎春 》(
林伯正作)等 5件石雕精品被選送到北京,參加建國45周年中國社會發展成就展。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召開期間,《野珍》(倪東方作)、《爭艷 》(林福照作)、《天長地久》(留秀山作)3 件石雕精品被選送 到北京,參加黨的十四大以來兩個文明精神成就展,受到江澤民等 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民主讚賞。
1998年1月,《喜悅》(張愛廷作)、《時熟捻豐》(林伯正作) 、《高粱》(
周金甫作)、《年年有餘》(
葉品然作)等 4件石雕 精品被選送參加浙江省十四大以來兩個文明建設成就展。8 月,青 田縣人民政府牽頭組織成立了青田縣石雕行業協會。
1999年1月,經青田縣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青田縣石雕行業管理辦 公室。 3月在上海舉辦青田石雕展。上海市委書記黃菊和市長
徐匡迪等領導人參觀了展出,對青田石雕給予充分的肯定。
文化軼事
相傳古時,青田
山口村住著一位青年農民,靠賣柴度日。一天,他在山上砍柴時不小心將柴刀砍在石頭上,石頭被 "啪"地劈落一塊,撿起一看,那石頭晶瑩透亮,色彩斑斕, 美麗極了。他將那塊石頭帶回家,琢磨成一顆
石珠,掛在女兒的脖子上。鄉親們爭相觀看,後來都紛紛仿效,上山尋找那奇妙的石頭,做成各式各樣的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