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綽羅斯部

青海綽羅斯部,蒙古部名。清代青海地區準噶爾人專稱。首領為僧格異母兄卓特巴巴圖爾卓哩克圖和碩齊之裔。康熙十年(1671),自準噶爾地區移住。初附和碩特部遊牧。後因羅卜藏丹津反清,自為一部,置2旗,各設札薩克。有貝勒、貝子各1人,歸西寧辦事大臣管轄。牧地一在青海湖東南,一在湖西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綽羅斯部
  • 民族屬性: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
  • 分布範圍青海
  • 形成年代:清代
背景介紹,發展歷史,

背景介紹

青海準噶爾部,因其姓綽羅斯,故習慣稱青海準噶爾部為綽羅斯部。綽羅斯始祖為元臣孛罕裔。孛罕子烏林達,其子浩海達裕,其子巴圖拉(《蒙古族通史》中稱馬哈木),其子托歡,其子額森也先),衛拉特部勢力興起始稱汗,繼爾擁立脫脫不花為蒙古大汗,自任太師。《明實錄》稱太師也先為 “中書右丞相”。

發展歷史

公元 1453年,也先即蒙古大汗位,稱大元天聖大汗,次年被殺。其子額斯墨特達爾汗諾顏,其子額斯圖米,其子哈木克台吉,其子哈喇忽喇,其子巴圖爾洪台吉。自巴圖爾洪台吉始,準噶爾部強盛,雄踞厄魯特四部。巴圖爾洪台吉有子十一,即僧格噶爾丹、車臣、卓特巴巴圖爾、卓哩克圖和碩齊等。巴圖爾洪台吉死後,僧格繼為準噶爾部之長。由於異母兄弟之隙,在遺產分配上兄弟間發生爭執,僧格異母兄弟車臣、卓特巴巴圖爾聯合襲殺了僧格,之後車臣繼任汗位。僧格同母弟噶爾丹當時在西藏為僧,得悉僧格被殺的訊息後,即向五世達賴喇嘛提出還俗回準噶爾,並請教處置此事之策。達賴準其還俗,並扶持其支掌準噶爾部的權力。噶爾丹返回後,糾集本支部眾謀殺了車臣汗,並追殺對他掌權有威協的人。卓特巴巴圖爾、卓哩克圖和碩齊及巴圖爾季子班達里三人,為躲避噶爾丹的追殺,於康熙十一年(公元 1672年)率部奔青海,成為青海厄魯特蒙古綽羅斯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 1697年),噶爾丹平。清廷遣使招撫青海,時卓特巴巴圖爾已死,其子色布騰扎勒年尚幼,未能隨和碩特諸台吉入覲。康熙四十二年(公元 1703 年)入覲,封多羅貝勒。雍正元年(公元 1723年),羅卜藏丹津協之叛,不從。除遣使告羅卜藏丹津反叛之情外,還開諭隨羅卜藏丹津反叛者,使之悔罪內附。事定論功,晉封多羅郡王。劃旗定界時,王大臣議,綽羅斯部勿隸和碩特旗,上允之。綽羅斯設二旗。卓特巴巴圖爾系綽羅斯南右翼頭旗扎薩克多羅郡王色布騰扎勒祖。卓哩克圖和碩齊系綽羅斯北中旗扎薩克輔國公阿喇布坦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