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藏劇團

青海省藏劇團

青海省藏劇團,初稱黃南藏族自治州文工隊,成立於1965年。後來更名為黃南州民族歌舞團,1998年10月經青海省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成立青海省藏劇團,1999年4月正式掛牌成立,現與黃南州名族歌舞團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劇團成立以來,不斷繼承和挖掘、整理民族民間優秀文化遺產,開創了具有濃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演出形式,現已成為能夠上演大型藏戲和大中型歌舞節目的藝術表演團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省藏劇團
  • 屬性:專業藏戲表演團體
簡介,主要藝術家,

簡介

青海省藏劇團在國內外的演出和長期深入農村、牧區的演出實踐中,根據文化市場的需求,結合自身特點,為了劇團長遠的發展,適時確定了自己的發展方針——以藏劇為主兼演歌舞。在建團以來先後創作演出了一批優秀的歌舞及藏戲藝術作品。
劇團創作演出了歌劇《大黃山下》,舞蹈《弓舞》、《豐收之歌》、《思念》、《草原牧歌》,歌曲《熱貢—金色的家鄉》、《美麗的青海》、《雄鷹》、《請到雪域來觀光》,扎木念彈唱《心歡樂》《那吉才洛》、《卓多大叔》等大量的舞蹈、聲樂等優秀作品和藏族酒麴、拉伊、則柔等民間小調節目和大型雪域風情歌舞《香巴拉的祝福》,其中很多節目在全國和青海省獲獎。如大型神話藏戲《諾桑王子》,獲青海省建國35周年優秀劇本創作獎;大型藏戲《意樂仙女》,獲1982-1983年度全國優秀劇本獎並赴香港演出;大型藏戲《蘇吉尼瑪》獲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題材戲劇劇本“孔雀獎”創作銀獎,應邀參加西藏雪頓節的演出。大型藏戲《藏王的使者》創作和演出的成功則標誌著劇團藏戲表演進入了鼎盛時期,該劇先後獲得1993年全國“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全國第三屆少數民族題材戲劇劇本“孔雀獎”銀獎,1994年獲曹禺戲劇文學獎,1996年獲文化部頒發的文化新劇目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該劇被選為新中國舞台影視藝術精品。1993年劇團創作演出的大型現代藏戲《金色的黎明》,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題材戲劇劇本孔雀獎金獎,獲青海省“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2000年榮獲文化新劇目獎。大型藏戲《納桑貢瑪的悲歌》榮獲全國第五屆少數民族題材戲劇劇本“孔雀獎”銀獎。 以上歌舞作品及六台大型藏戲不但為宣傳青海,也為繁榮中國的民族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積極貢獻。
青海省藏劇團

主要藝術家

劇團現有主要藝術家:多傑太(二級編劇,代表作品《蘇吉尼瑪》、《藏王的使者》)、華本加(二級編劇,代表作品《意樂仙女》、《金色的黎明》)、拉吉瑪(二級演員,代表作品《意樂仙女》、《金色的黎明》)、仁青卓瑪(二級演員,代表作品《蘇吉尼瑪》、《藏王的使者》)、洛哇(二級演員,代表作品《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等。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7年6月8日,青海省藏劇團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