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圖書館

青海省圖書館

青海省圖書館始建於1935年,現新館坐落在古城西寧的西端,簡潔明快的主體建築群與西邊雄渾樸茂的虎台遺址形成現代與古典、文化與藝術之間的和諧迴旋。該館以她的規模、氣勢、氛圍和感覺,將圖書館本身應具有的文化風範和精神、氣質充分地表現了出來,成為古城西寧一道燦爛的風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省圖書館
  • 外文名:Qinghai Provincial Library 
  • 始建:1935年
  • 地點:西寧市新寧廣場南
  • 正式開放:1997年7月1日
  • 開館時間:9:00-17:30 
  • 閉館時間::周一全天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場館規模,服務指南,

地理位置

地址:西寧市城西區西關大街66號
青海省圖書館

歷史沿革

六十七年,可謂彈指一瞬。然而青海省圖書館卻經歷了誕生、新生、劫難、恢復、發展的曲折過程。綜觀六十七年裡程,雖然留下了“一波三折”的歷史軌跡,但青圖發展進步的總脈絡卻歷歷可見。
戴氏倡儀 省館始建
青海省圖書館其前身是青海省立圖書館,創建於解放前。1934年4月,國民黨考試院院長戴傳賢考察青海時,倡議建立省圖書館。是年六月,舊省政府教育廳擬具籌備辦法,組建籌備委員會,並選定西寧城內隍廟街(今解放路)實驗國小操場為館址。七月中旬始建,翌年4月告峻。 館舍占地約12畝,四圍白牆。一幢44間二層磚木結構書庫樓位居正中,坐北面南。二樓正面頂端有磚刻貼金“青海省立圖書館”七個大字,系出自本省著名書法家李德淵之手。藏書樓東西兩側各嵌一水池,其東側池畔傍一涼亭。樓前植以松柳桑槐,培以花卉。並有杏樹,傳皆百年古物。園林書樓,相得宜彰,古樸幽雅,時人有詩讚曰“江杏書屋春雨漾”,“夏木千章十畝宮”。可以想見當時環境之幽雅。1938年7月,舊政府在書樓前西側建立一座“抗日戰爭陣亡將士紀念亭”。式采古典,彩繪文飾,肅穆典雅,蔚為可觀,為園林式館舍平添一道風景。與省館籌建同時,館藏也有一定積累。戴氏於考察青省之後三月,即1934年7月,特委魏崇陽將其在上海專購的各類圖書39箱,計3200餘種9800餘冊專程從南京運抵西寧。籌委會也先後徵集中外文書刊800餘種3200餘冊。總藏遂至13000餘冊。其中線裝書3000餘冊,近代普通圖書9000餘冊,雜誌和報紙各20餘種。 1935年4月15日,為紀念戴氏考察青省一周年,青海省立圖書館正式開館。首任館長由舊省府委員、民政廳廳長姚鈞兼任。 嗣後續有各方捐贈圖書。1936年國民政府行政院及班禪駐南京辦事處捐贈各類圖書79部200餘冊;1947年舊省政府主席馬步芳曾捐佛經;西寧市印心寺移交佛經一部;祁家川土司衙門將所藏"甘珠爾大藏經"一部移交省館。 省館自建立到解放,歷十四載,凡六任館長。

場館規模

新館總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藏書容量140萬冊,設有6個職能部門和7個業務中心。逐步形成以計算機中心為現代化管理的業務模式。分設書庫區、閱覽區、辦公區、目錄廳、借閱處;有工具書及珍藏閱覽室、領導幹部及港台閱覽室、計算機管理的全開架文學類書庫、地方文獻閱覽室等12個閱覽室,並設有200多個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和容納200餘人的教育培訓中心。並且設有“海津書屋”,積極開展新舊圖書出售與舊書交易業務,積極為讀者提供館藏文獻的複製和四通打字,借閱書、刊及特色文獻外借服務等。

服務指南

該館是青海省唯一大型的綜合性公共圖書館,是青海省文獻信息、協作協調及業務研究、教育培訓、文化交流的中心。省圖書館新館於1997年7月1日正式開放,主樓正門上方鑲有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館名。新館環境幽雅,周圍綠樹環繞,室內窗明几淨,借閱大廳里吊燈、噴泉和巨幅壁飾棗毛澤東《沁園春·雪》手跡相互輝映,營造出了一個清新雅致、舒適的閱讀環境。
該館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強化內部管理,改善服務手段,不斷充實館藏,積極為政府決策部門、科研、教育、企事業單位提供信息諮詢服務,並採取讀者導讀、解答諮詢、代查代譯文獻資料等方式相結合的綜合服務,為全省及各地的纂編修志及學術著作和研究提供豐富的文獻資料。該館將努力成為本省信息的樞紐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