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十四五”林業和草原保護髮展規劃

2022年1月13日,《青海省“十四五”林業和草原保護髮展規劃》正式對外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省“十四五”林業和草原保護髮展規劃
  • 發布時間:2022年1月13日
總體目標,具體內容,

總體目標

是:到2025年,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明顯增強,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能力顯著提高,生態質量總體改善,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國家公園示範省基本建成,“中華水塔”全面有效保護,生態安全螢幕障更加牢固,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轉化金山銀山路徑不斷豐富,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為打造生態文明高地作出更大林草貢獻。

具體內容

“十四五”時期,根據《青海省“十四五”林業和草原保護髮展規劃》,集中要做好10項重點工作。以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建設為基礎,深入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全面推動建立青海湖、崑崙山國家公園,完成自然保護地最佳化整合,建立布局合理、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全面推進林業草原國家公園“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推進林業草原國家公園布局融合、目標融合、任務融合、工程融合、政策融合,造林、種草、自然保護地建設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
持續推進保護“中華水塔”行動。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堅守“生態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壞”的底線,讓良好生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高品質生活的支撐點、展現大美青海底色的發力點,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合理布局各類綠化空間,科學節儉開展城鄉綠化美化,推動國土綠化由數量增長向數量增長與質量提升並重轉變,由人工增綠為主向自然增綠為主轉變,為人民種樹,為民眾造福。
全面推行森林草原濕地休養生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體理念,遵循自然生態系統演替規律,統籌自然恢復和科學修復,加強森林、草原、濕地休養生息和保護修復,提升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著力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構建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監管體系,全面保護高寒生態系統和世界第三極生物多樣性,維護生物安全,打造生態文明生物多樣性新高地。
大力推進特色產業和文化振興。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瞄準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增強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提升林業草原產業富民惠民成效。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高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強林草碳匯計量監測,探索建立林草碳匯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和多元化交易模式。
全面深化林業草原改革。深化林業草原體制機制改革,通過持續推進和探索草原制度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草行政審批改革,鞏固深化國有林場改革成果。
創新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完善治理制度,轉變發展方式,創新投入體系,通過全面推行林長制、建立和完善法治保障制度、資源保護制度、林業草原發展激勵制度、林業草原發展投入政策機制、林業草原產業發展政策,不斷健全林草事業現代制度體系,進一步增強林草發展創新能力。
加強基礎支撐與保障能力建設。構建完善林草支撐保障體系,夯實保護髮展基礎,維護資源安全,有效保護生態建設成果,全面推進林業草原國家公園高質量發展。
通過10項重點工作的開展,到“十四五”末,全省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物多樣性得到全面保護,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5300萬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8.5%,濕地保護率不低於66%,國家公園占自然保護地面積比例不少於70%,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積35萬公頃。
實現“五百億三體系”的林草產業建設目標,即“十四五”林草產業年產值突破500億元,形成嚴格的林草生態產業資源保護體系、高質量的現代林草生態產業體系、繁榮的林草生態產業文化體系。
以河湟流域人口聚集區和重點城鎮等為重點,建立自然教育體驗場所和平台,為全社會提供科研、教育、體驗、康養、遊憩等公共服務。提高國土綠化質量,創新高原乾旱地區人居環境改善新路徑,增強林草固碳減排能力。
林草事業現代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法治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林草改革穩步推進,國有林場(區)改革取得明顯成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更加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