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保護湟魚,青海湖湟魚巡護隊,處理違法事件,
保護湟魚
2010年,青海湖周邊組建了一支由30多位志願者和牧民組成的“青海湖湟魚巡護隊”,協助當地漁政部門,制止湟魚的非法捕撈,被稱之為青海湖護魚人。
2003年,湟魚被列入《青海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第一批名錄》。2004年,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湟魚生長極其緩慢,每十年才能生長一斤。受上世紀50到70年代過度捕撈影響,湟魚資源量一度由最初的32萬噸下降到不足1千噸。湟魚是青海湖“水-魚-鳥”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一旦湟魚數量減少,水鳥將不再棲息,湖中藻類泛濫,會最終導致青海湖變成“死湖”。
為保護這一珍稀物種,1994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在青海湖實施封湖育魚政策,至2011年已是第五次對青海湖實施封湖育魚,此次封湖育魚將至2020年年底。根據《刑法》相關規定,一次性盜捕湟魚50公斤以上構成犯罪,最高量刑是3年有期徒刑。
“雖然國家有規定,盜捕卻一直沒中斷。”來自青海湖的牧民南加說。
青海湖湟魚巡護隊
2010年,南加組建了一支由30個左右志願者和牧民組成的“青海湖湟魚巡護隊”,主動對接和協助當地漁政部門,宣教和制止湟魚非法捕撈行為。氣溫零下18℃,青海湖湟魚巡護隊發起人,51歲的南加,駕駛著一輛皮卡車,帶著志願者——22歲的諾日桑、23歲的蒙克格日勒和9歲的兒子桑傑,開始連續5天的巡護工作。
青海湖環湖長度大約在360多公里,周邊涉及3州4縣,環湖少則5天,多則10天,巡護的夜裡走到哪兒就住在附近的牧民家中,或在湖邊搭上自帶的帳篷過夜,最後回到駐地。
“有牧民稱,海晏縣達玉村緊挨的湖面附近,凌晨發現有多輛可疑車輛開著車燈在冰面活動,可能是下網,巡護隊正在趕往現場。”9時許,正在巡湖的南加接到達玉村巡護隊打來電話,南加立刻把情況向省漁政總站舉報後,開車駛往60多公里外的事發地。到達現場時,60多歲的吉和白,已經帶著40多個牧民,手持鑿冰鋼釺,對著三處盜捕點開鑿尋找漁網。鑿開被冰封住的洞口拉出漁網,一條條被掛住的湟魚正在掙扎,有的已經死去。在第一個洞口被拉起的60米長的漁網中,一共發現了50多條湟魚,最大的一條足有30厘米長,幸運的是,這條湟魚還活著。這條魚足有幾十歲,非常珍貴。當它被小心翼翼地放回冰洞,一扭身,瞬間在大家視線中消失時,所有人鼓起掌來。
巡護隊在方圓一公里的地方,發現3個有漁網的盜捕點,南加和巡護隊員放歸了200多條湟魚,不過死亡的更多。南加拿起現場一個類似炮彈造型的作案工具給記者看,這是盜捕者使用的“電動下網機”,裡面裝有9節1號電池。盜捕者在湖面鑿開一個冰眼,放下一個“電動下網機”,遙控著牽引漁網,一晚上能下幾十張漁網。
經過南加這幾年的發動,沿湖各縣鄉村,都建立起固定的巡護隊,長期參與巡護的大約有400多人,在盜捕高峰期,主動參與巡護的牧民達上千人。
“過去是明目張胆地把卡車開到湖面,搭著帳篷,進行捕魚。尤其2010年到2012年期間,巡護壓力非常大,非法捕撈者成千上萬,漁政和警察都不敢上冰面管。”南加告訴記者,而他帶的巡護隊經常被圍攻和嘲笑,甚至有捕撈大戶和收購商,威脅要報復南加。還有不少巡護隊員被打傷。南加說服了一些捕魚者離開,同時也感染了更多的牧民,尤其是一些地方有威望的長者加入,南加巡護隊伍的牧民越來越多。
南加和長者們主張法律法規宣傳和理性勸導,不允許巡護隊員與捕魚者發生暴力衝突。通常,他們積極聯繫漁政部門,對勸阻不停手的捕撈者取證後舉報。漁政部門和警方,在當地牧民的支持下,也加大了打擊力度。同時,省漁政總站建立與巡護隊的“互動機制”,在鄉一級政府配備“護魚乾事”,專職協調和規範巡護隊參與合法保護湟魚。
處理違法事件
2014年至2015年1月,在巡護隊積極配合下,省漁政總站處置了76起現場捕撈違法的刑事案件,處理違法人員100多人。
由於民間巡護隊的幾乎全天候巡護和漁政部門的依法打擊,捕魚者逐年減少。如今,明捕基本絕跡,但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一些非法捕撈者,轉為夜間下網,夜間收網,躲避巡查和警方打擊。
青海省漁政管理總站辦公室主任覃永生接受記者採訪表示,民間和政府合力保護,為湟魚的數量恢復功不可沒。靠省漁政部門一己之力很難有效打擊非法捕撈,藉助廣大牧民的人員優勢,政府配套建立相關機制,利用好民間力量,在合法的範疇內,制止捕撈行為,才能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