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保護生物多樣性首先遇到的問題是中國的生物多樣性現狀如何,有多少動植物物種的生存受到威脅,有多少種瀕危物種。這就需要對物種現狀進行客觀的科學評估。物種現狀評估和紅色名錄製訂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項基本任務,是確定保護優先項目,制訂保護法規和保護物種名錄、保護規劃,建立自然保護區,申報世界遺產、開展科學研究和普及教育,培養專業人員,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瀕危物種公約、世界遺產公約、濕地公約等多項國際條約等的重要依據。為此,制定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基本介紹

項目背景,項目目標,項目設計,項目運作,項目結果,

項目背景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保護生物多樣性首先遇到的問題是中國的生物多樣性現狀如何,有多少動植物物種的生存受到威脅,也就是有多少種瀕危物種?這就需要對物種現狀進行客觀的科學評估。此類工作在國際上已經有將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也就是紅色名錄(Red List)的制訂。
紅色名錄紅色名錄
物種現狀評估和紅色名錄製訂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項基本任務,是確定保護優先項目,制訂保護法規和保護物種名錄、保護規劃,建立自然保護區,申報世界遺產、開展科學研究和普及教育,培養專業人員,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瀕危物種公約、世界遺產公約濕地公約等多項國際條約等的重要依據。為此,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等都對此有明確要求列為優先項目。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生物多樣性工作組(BWG)(1992—2002年)從建立之初,就明確提出以生物多樣性現狀評估為己任,其中包括物種評估。在委員會的第二階段後期,此項《中國物種紅色名錄》項目得以正式列入工作組的計畫,並先後得到挪威政府NORAD保護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CI)套用生物多樣性科學中心和加拿大國際開發署(CIDA)的支持,項目也得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全球紅色名錄項目技術上的支持。
這個項目從2000年7月30日—8月2日在四川都江堰市舉行第一次啟動研討會開始。研討會邀請了國內50多位主要從事動植物分類、生態和保護方面的專家到會,並且特意邀請了IUCN全球紅色名錄項目的負責人Simon Stuart、Susan Mainka、Wendy Strahm以及生物多樣性工作組外方主席Peter Schei和成員Andrew Smith等參會。會議作為項目的啟動,著重就IUCN紅色名錄等級新標準作了深入的研討,並做了一些物種的試評估,為全面開展我國物種評估奠定了技術基礎。整個項目共舉行了7次研討會。

項目目標

1.項目的歷史性意義,即我國作為一個生物多樣性大國,處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的歷史時期,對物種現狀的一次現階段的、獨立的、全面的、科學的評估;
2.提出了現階段我國瀕危物種的紅色名錄,包括各受威脅物種的瀕危等級和所依據的國際通用的標準,物種的現狀和保護狀況,揭示了我國不同類群的動植物種和生境面臨的威脅;
3.基於這個基礎,可以找出我國在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物種多樣性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差距和挑戰,為進一步保護及監測物種奠定了科學基礎,明確了加強保護中國的生物多樣性、推動開展地區和物種保護行動或規劃、建立各種類型的保護地、確定優先重點項目和地區、科學研究立項、科普教育等等面臨的挑戰和任務,為貫徹科學發展觀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資料。

項目設計

早在20世紀80年代,在國家環保局的支持下,我國曾先後啟動了植物和動物的紅皮書的編寫和出版(1992年,1997—1998年)。當時,依據的標準是20世紀60年代的IUCN瀕危等級標準,並根據國情作了一些變更。IUCN在20世紀90年代經過反覆研討後,通過了修訂後的新等級標準(1994年,2001年),從量的角度,為物種評估提供了更為客觀的等級標準,從而提高了物種評估結果的科學性。這項新標準的又一特點是適用於各類動植物,可以進行橫向的比較。新標準發布後,很快得到國際保護界的認可,約40個國家將之套用於本國的物種的評估。保護事業是全球性的任務,為了同國際保持一致,便於溝通和合作,我們與IUCN紅色名錄項目官員共同研討後,決定本項目全面採用IUCN的新標準作為評估的依據標準。
國內從事動植物研究的專家隊伍十分龐大。要全面評估中國物種的狀況,應該邀請更多的專家參與。比如,每一個門類都至少邀請10-20位或更多專家來共同做此項目。然而,由於項目的資金有限,顯然不可能這樣做。於是,決定每一個大的類群邀請1-2位有豐富經驗的專家來牽頭,根據需要,由這些專家再組織必要的少數同行來一起做評估。但在項目進行過程中,邀請了100多位相關的專家先後參加研討、審核評估的初稿。

項目運作

(包括項目執行方各自的責任和義務,資金來源等)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生物多樣性工作組具體承擔項目主持並負責籌措經費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提供工作人員和辦公場所
核心專家和評估專家提供了重要的專業知識和信息

項目結果

(包括社會影響,可量化的生態影響,經濟指標)
本評估工作共評估了動物界和植物界10 211種,包括7個動物門下的20綱、108目、43科、2 033屬,共5 803個動物物種;2個植物門,包括裸子植物門GYMNOSPERMAE和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下的169科、1 025屬,共4 408個植物物種。
通過此次對中國物種的評估證明,中國的物種瀕危情況遠比過去的估計高。過去對瀕危物種的估計大致在2%-30%的範圍內,例如1998年出版的《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中的數據為:哺乳類22.06%,鳥類14.63%,爬行類4.52%,兩棲類2.46%和魚類2.41%;裸子植物28%和被子植物13%左右。而此次較為全面的評估發現,無脊椎動物受威脅(極危、瀕危和易危)的比例為34.74%,接近受威脅(近危)的比例為12.44%;脊椎動物受威脅的比例為35.92%,近危的比例為8.47%;裸子植物分別為69.91%和21.23%;被子植物分別為86.63%和7.22%。特別是植物的瀕危物種比例遠遠超出了過去的估計。每個門類各個瀕危等級物種的數量在第六章中每個門類前都有記述。一些全面評估的門類受威脅現狀列出如下,以便大家了解這些門類物種的受威脅現狀。全面評估的門類是經相關專家仔細挑選,認為其中的物種受到各種威脅(如生境破壞,貿易利用等)的情況比較嚴重。但是這並不是指其他的門類面臨的威脅會更小。從這些全面評估的門類,我們可以估計出其他沒有全面評估甚至還沒有評估的門類,情況並不令人樂觀。
珊瑚綱珊瑚綱
(1) 珊瑚綱 ANTHOZOA 石珊瑚目 SCLERACTINIA造礁石珊瑚(Hermatypic corals)下所有種都被列入受威脅;
(2)昆蟲綱 INSECTA 鱗翅目 LEPIDOPTERA的蝴蝶類的受威脅的比例為12.8%,近危的比例為20.10%;
鱗翅目——蝴蝶鱗翅目——蝴蝶
(3) 兩棲綱 AMPHIBIAN 的受威脅的比例為39.88%,近危的比例為19.63%;
兩棲綱——青蛙兩棲綱——青蛙
(4) 爬行綱 REPTILIA 受威脅的比例為27.52%,近危的比例為15.3%;
爬行綱——海龜爬行綱——海龜
爬行綱--揚子鱷爬行綱--揚子鱷
(5) 鳥綱 AVES 受威脅的比例為7.36%,近危的比例為7.36%;
鳥綱——麻雀鳥綱——麻雀
(6) 哺乳綱 MAMMALIA 受威脅的比例為39.82%,近危的比例為10.69%;
哺乳綱——猴子哺乳綱——猴子
動物動物
(7) 杜鵑花科 Ericaceae 受威脅的比例為55.44%;
杜鵑杜鵑
(8) 蘭科 Orchidaceae受威脅的比例為78.26%,近 危的比例為21.24%。
蘭科蘭科
該項目出版《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第一卷·紅色名錄)》和《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第三卷·無脊椎動物)》,《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第二卷·脊椎動物)》正在出版中(預計2007年6月)。同時建立了中英文版網站幫助大家查詢評估結果和相關的信息
已經有很多地區或者保護區根據《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第一卷·紅色名錄)》建立了自己的紅色名錄。該書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工具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