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樂都縣第一中學簡稱“樂都一中”,原名“
青海省樂都中學”。該校始建於1930年(民國十九年),由當時在樂都任縣長的
梁炳麟先生倡導創辦,是青海省創建最早的中學之一。最初有學生86名,教師8名。1946年4月,樂都中學與西寧市職業學校合併,從
樂都縣遷移到西寧,1947年秋天又遷回到樂都。1949年第二次與西寧市職業學校合併。
1949年9月青海解放,人民政府順應民意,恢復樂都中學,10月1日正式開學,由縣長趙海峰兼任校長,學生200名,教師18名。1950年,樂都中學設立高中部,1954年,高中部與青海省第一中學合為“西寧高中”。1958年,樂都中學又恢復了高中部,並被正式定名為“樂都縣第一中學”。
1958年更名為“樂都縣第一中學”。
1989年被國家教委確定為“全國著名中學”。
2002年確定為“全國名校六百家”之一。
2007年初,該校原校門及門廊平房因年久失修,出現牆體裂縫、屋面滲漏、平房主梁斷裂等嚴重情況,成為學校
重大安全隱患。2007年7月22日,新校門修建工程開始動工,2007年10月1日正式竣工。新校門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略有變化,整體顯得古樸典雅、莊重大方。
學校師生
學生
學校現有43個教學班,學生2420名。恢復高考後學校向高等院校輸送了8033名合格新生,該校學生曾兩度摘取青海省高考理科“狀元”桂冠。在多年的全省會考中,該校語文、英語科目成績穩定可信,經教育廳批准語文、英語科目為全省會考免考科目。該校學生參加全國全省學科競賽,有338人次獲獎,有77名教師獲國家、省級優秀輔導獎,有三名學生競賽成績突出,分別被北京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免試錄取。有六名學生赴日本交流訪問。近十年來學校向高一級院校輸送了11645名合格學生,其中重點院校2074名,有14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
貧困學生
學校特設有“貧困學生資金會”,近年來已資助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學生700多人次,資助金額90餘萬元,現有300多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完成高中學業,升入高等院校。2010年我校接受各類資助學生達1027人,近一半學生受到了資助,資助資金達150萬元,其中,國家助學工程受助學生787人,近1/3學生受到了資助,資助金額59萬元。在這裡,人人擁有自信,人人追求進步,人人獲取成功。
教職工
學校現有教職工176名,其中高級教師51人,中級教師77人;省地級學科帶頭人3名,縣級學科帶頭人5名,教學能手23名,骨幹教師36名。近年來,教職工受各級各類表彰獎勵達1200多人(次)。教師撰寫發表教科研論文450餘篇,出版專著十餘冊。承擔了兩項國家級、兩項省級、四項縣級教(科)研課題的研究任務。
學校教育
樂都縣第一中學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全面、三個建設、四個服務、五個面向” 的辦學指導思想,堅持“繼承發揚、創新發展”的辦學理念,把建設一支師德高尚,專業精深的教師隊伍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開設科目齊全,設定有普通班、研究性學習班、宏志班等班級結構。該校是青海省首屆“宏志班”承辦校之一,也是青海省民族教育項目學校之一。該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為己任,堅持德育為首,與時俱進,轉變觀念,注重實效,以學生髮展為本,積極探索具有一中特色的現代學校德育教育方法和途徑,不斷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
社會主義思想已逐步形成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新模式。
現任校長是蒲永錄同志。
獲得榮譽
93年該校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94年被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
96年被省體委評為“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單位”;
9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標兵”稱號,該校黨支部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受到海東地委、樂都縣委的表彰;
2003年該校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學校團委被共青團中央評為“
全國五四紅旗團委”。
學校所獲其他榮譽有“海東地區模範集體”“海東地區高考文理科雙優秀學校”“青海省文明單位標兵”“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北京2008“奧林匹克示範教育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