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6年,青海省委、省政府決定成立青海師範專科學校。
青海師範大學1957年,青海師範專科學校正式成立,開設物理、化學、歷史、地理四個專修科。
195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增設教育、生物、政教三個專修科。
1958年7月,中共青海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決定將青海師範專科學校擴建為青海師範學院,8月7日,青海師範學院正式成立。
1960年,西寧師範學校和青海省教育學院合併,成立青海師範學院師訓部,後又成立函授部。
青海師範大學1961年,青海省藝術學校併入青海師範學院,成立青海師範學院藝術科。
1962年,青海師範學院併入青海民族學院,改為青海民族學院師範部。
1964年,恢復青海師範學院。
1965年,青海民族學院藏語系併入青海師範學院藏文系,同時將師訓部分出分別成立了青海省教師進修學校和青海省第二師範學校。
青海師範大學1978年,開始研究生教育。
1993年,國務院學位辦批准基礎數學、中國古代史學科為新增碩士學位授予點。
1997年,因青海省高校布局結構調整,原青海師範大學與原青海教育學院合併組建了新的青海師範大學。
2001年,原青海大學水利中專部劃轉青海師範大學。
2003年,被批准為全國第三批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招生單位。
2004年,原青海銀行學校劃歸青海師範大學。
2006年11月,教育部確定由
陝西師範大學對口支援青海師範大學。
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為開展碩士研究生推薦免試工作的高等學校,獲得碩士研究生推薦免試資格。
青海師範大學2009年,學校被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專家組評為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工作優秀辦學單位。
2010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通過,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青海師範大學被確定為立項建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0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3年,獲批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3年5月,被確定為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
2017年4月,增列蘭州大學對口支援青海師範大學。10月27日,
青海師範大學研究生院掛牌成立。11月,學校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
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現任領導
張雄偉 黨委書記
張雄偉 主持校黨委全盤工作。
史培軍 校長
主持校行政全盤工作。
馬德明 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常務副校長
主持紀委全盤工作,分管校辦公室(黨委辦公室)、組織部(人事處、統戰部)、紀委(監察審計處)。
扎布 副校長
主持民族師範學院黨委、行政全盤工作,分管圖書館、學報編輯部。
馬德明王鋒 副校長
分管成人教育學院、實驗設備管理中心、網路信息管理中心、檔案館(校慶校友辦公室)、新校區建設收尾工程及基礎教育處、三所附屬中學。
趙海興 副校長
分管發展規劃處(含學科建設辦公室)、科學技術處、研究生院、國際教育交流中心。
許存寧 副校長
分管財務處、後勤管理處(國有資產管理處)、後勤服務中心。
梅岩 黨委副書記
分管宣傳部、學生工作處、團委、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保衛處。
冶成福 副校長
分管教務處、工會、教師發展中心(含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及對口幫扶工作,兼任教務處處長。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據2018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成人教育學院(職業學院)、民族師範學院2個副廳級建制二級學院,共設18個學院。
教學院系 ![青海師範大學 青海師範大學](/img/6/7a7/nBnauE2NhJTMxQ2YxEWYiBDMiRGNkZWZihDMwczYiNjZjBzNkNTOjlDM2Y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學科建設
據2017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12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
![青海師範大學 青海師範大學](/img/b/55c/nBnauIjZ3IDN5cDOmNDNkhDOjRGZ0EGOkJTN1QmZzMWZjNzYjZGOjJTM4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中國歷史、教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數學、統計學、化學等
省級重點學科:歷史學、漢語言文學、民俗學、教育學、心理學、生物科學、地理科學、基礎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物理學、生物科學等
師資力量
據2017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共有教職工1207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92人。其中,教授260人,副教授351人,博士生導師32人,碩士生導師23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建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9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學科團隊入選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設項目,6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13人入選“西部之光”訪問學者, 7人入選青海省優秀專家,7人入選青海省優秀專業技術人才,20人入選青海省“135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人才計畫, 5人入選2015年青海省“崑崙英才”計畫領軍人才項目。
![青海師範大學 青海師範大學](/img/d/7bc/nBnauETM2EzNxUWMjZmZjZjM4gTMhFWN4gTZ2QzYiVWOxMjY1UTYwEzM4c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教學建設
據2017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62個本科專業,其中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3門省級精品課程,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校高水平女子籃球隊連續13次獲得CUBA(全國大學生籃球聯賽)西北賽區冠軍和3次CUBA亞軍,獲得1次全國大學生超級聯賽冠軍和2次亞軍,獲得1次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亞軍和2次季軍,並奪得2010年世界大學生籃球運動會冠軍。
![青海師範大學 青海師範大學](/img/8/2d3/nBnauUDZldTNykTOlZGMlVjZ3IDOyMTOwETMxUWZ0kDN1MGOmhDNiVGZyY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高水平田徑隊繼李春秀奪得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女子10公里競走銅牌後,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切陽什姐和尹順金分別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獲得女子20公里競走銀牌和2013年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馬拉松賽金牌,實現青海省體育事業的巨大突破。。
全國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地理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數學與套用數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藏族古代文學史
![青海師範大學 青海師範大學](/img/0/890/nBnauAjN2QWYjdDZzY2YwUGM4cjNyYmMkNmYldjZ5AzMyYDN0EGMyEGNlR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國家級教學團隊:基礎數學教學團隊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精品課程:地理信息系統、解析幾何(藏漢雙語)、中國古代史、現代漢語、教育技術學、心理學、常微分方程、運籌學等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網路實驗中心、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等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團隊等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獲得全國“信息產業科技創新先進集體”、“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進集體”、“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高校軍訓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社會實踐優秀集體”、“全國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國家體育鍛鍊達標先進集體”、“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全國綠化模範單位”、“青海省模範集體”、“省級精神文明單位”、“花園式單位”等榮譽稱號。
2017年11月,學校被授予“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2018年12月,入選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間,學校年均科研經費總量達到1013.93元。獲批國家各級各類科研404項,資助經費7097.51萬元,其中社會科學領域獲批202項,資助經費1741.1萬元;自然科學領域獲批202項,科研經費5356.41萬元。獲批教育部創新團隊建設項目、國家基礎研究重大專項與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總計4項,獲得科研經費1020多萬元。
2009年至2015年,學校總計申報13項科研專利,涉及工業品加工、材料製備、網路安全、生物資源開發等多個生產生活領域。在中藏藥材種植技術推廣、生物製藥、特色產品開發上承擔的政府科研計畫項目16項,科研經費799萬元,產出的發明專利成果11項。
各類課題結題184項;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400多篇,其中被SCI收錄和在中國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收錄期刊發表論文619多篇;榮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兩項,獲獎金額17萬元;獲青海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獲獎19項,獲獎金額7.6萬元;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2項,獲獎金額13.37萬元。
國家“863”高科技項目“漢藏科技機器翻譯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藏文計算機鍵盤和輸入編碼方法研究》、《三江源區草地生態恢復及可持續管理技術創新和套用》分獲2004年、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祁連山濕地生態系統修復保護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被國家科技部列入科技支撐計畫,史前人類在青藏高原活動遺蹟研究成果被世界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選用並作封面報導。。
科研機構
據2017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青海省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院、鹽湖學院、班禪研究院、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青藏高原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所、藏文信息研究中心等24個研究機構(智庫)。
![青海師範大學 青海師範大學](/img/a/8b4/nBnauEzYjlTOlBDMwEDZ4kDZ2cDNjFmYwIDZ3YWYjFmNzIGN5AjN3YWZhN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學校建有11個基礎實驗室和10個優勢特色實驗室,其中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單位,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建有3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藏文信息處理實驗室
省級重點實驗室:心理學省級重點實驗室、計算實驗中心、物聯網技術實驗室、網路技術省級重點實驗室、理化中心、物理實驗室中心
學術資源
截至2015年底,藏書總量972804冊(件);古籍線裝書3.4萬餘冊;中外文期刊(合訂本)8.2萬餘冊;音像資料及電子出版物1400件;訂購各類中外文報刊989種,中外文電子圖書60.1萬餘冊;涵蓋理、工、文、史、經、哲、法、教育等八個學科17門類。
館內藏有文淵閣影印《四庫全書》、《中國西北地方文獻叢刊》、《古本小說集成》、《古本小說叢刊》、《萬有文庫》、《四部叢刊》、《叢書集成初編》、《中華再造善本》、不同版本的《大藏經》等大型文獻。
《
青海師範大學學報》是青海師範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分為哲學社會科學版(雙月刊)和自然科學版(季刊),創刊於1960年。
學報主要反映青海師範大學和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的科研和教學成果,擇登經濟、文學、歷史、哲學、政治、法律、教育心理以及數學與信息技術科學、生命科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等學科的學術論文,尤為注重選載反映民族地區特色的研究成果。
學校文化
校徽
學校徽標外觀呈圓形,中心圖案為“師範”拼音縮寫的變形,象徵在朝陽中奮飛的鳳凰;上半圓有“青海師範大學”黑體變體字樣,下半圓有“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英文字樣。
學校徽章為印有學校名稱的長方形證章。
校旗
學校校旗為紅底黃色的長方形旗幟,居中上下印製學校名稱及英文譯名,左上角印製學校徽標。
![青海師範大學 青海師範大學](/img/c/f25/nBnauUmM4U2N3kTYkhzM3MDMjZGN5MjZ0UmN4IDOhhzNxUWMjZmZjZjMzg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校訓
勤學修德、為人師表
校歌
踏出草原 走出祁連
神聖的使命使我們歡聚在青海師大
星河燈海 是我們啟蒙的眼睛
晨光霧嵐伴隨太陽升騰——太陽升騰
匯成江河 長城崑崙
神聖的使命使我們歡聚在青海師大
天高雲淡 是我們驕傲的情懷
春華秋實孕育桃李芬芳——桃李芬芳
陶冶情操 嚴謹治學 求實創新 為人師表 啦啦啦……
用我們智慧為教育事業再創輝煌——再創輝煌
陶冶情操 嚴謹治學 求實創新 為人師表 啦啦啦……
用我們智慧為教育事業再創輝煌——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