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它也是人們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生理機能逐步增強,內分泌機制完善,心理的變化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相應的發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個過渡期。“青春期綜合症”是青少年特有的一種生理失衡和由此引發的心理失衡病症
青春期綜合症簡介,青春期綜合症主要表現,青春期綜合症機能失衡,腦神經機能失衡,性神經機能失衡,心理機能失衡,主要表現,苛求體貌,異性敏感,情感危機,心靈空虛,預防青春期綜合症,青春期的心理保健,
青春期綜合症簡介
青春期綜合症主要表現
2. 白天精神萎靡,上課易瞌睡,打哈欠,大腦昏沉。
3. 夜晚大腦興奮,浮想聯翩,難以入眠,亂夢紛紜,醒後大腦特別疲睏,提不起精神。
4. 頭昏頭痛,眼窩黯黑,視力疲勞,心悸氣短,腰酸腿困,疲乏無力,無精打采,消化不良,體力下降。
6. 心理狀態欠佳,自卑自責,憂慮抑鬱,煩躁消極,敏感多疑,缺乏學習興趣,生活冷漠,好動肝火。
7. 憂傷、恐懼、自暴自棄、厭學、逃學,甚至自虐。
青春期綜合症機能失衡
腦神經機能失衡
注意力不集中,不由自主的胡思亂想,上課走神兒,思想開小差從而影響記憶力、思維能力,影響學習,睡眠規律不正常,白天精神不振,上課易瞌睡,打哈欠,大腦昏昏沉沉,夜晚臥床後,大腦卻興奮起來,浮想聯翩,難以入眠,亂夢紛紜,甚至直到天亮,醒後大腦特別疲睏,提不起精神。
性神經機能失衡
性衝動頻繁,形成不良性習慣過度手淫,並且難以用毅力克服,逐漸出現頻繁遺精、滑精,性神經由興奮亢進轉為疲勞抑制,快感減弱,性興奮時間縮短,由於頻繁手淫衛生不潔使生殖器出現紅、腫、癢、臭等炎症,甚至性器官發育不良,小便淋瀝不淨,女性自帶多,色發黃,月經來潮時小腹下墜隱痛,乳房發育不良等。
心理機能失衡
由於上述種種生理失衡症狀困擾著青少年,造成青少年心理失衡,表現為憂慮、緊張、抑鬱、煩躁、消極、敏感、多疑、自卑、自責、表面上強打精神,內心充滿困惑和痛苦,無奈和彷徨,甚至產生厭學、逃學、離家出走、早戀、未婚性行為、性犯罪,甚至感到活著沒意思,還不如死了好的念頭。
主要表現
苛求體貌
一些青少年對自己的容貌和衣著相當敏感,以至於過分挑剔;有些同學會對客觀存在的某一些“醜陋”,如體胖、膚黑、眼小、狐臭等憂心忡忡、煩惱不已,以至難以接受。
異性敏感
進入青春期後,隨著性意識的發展,青少年對異性的言行舉止過分敏感。他們常會把異性對自己的好感當作對自己的“傾心”,而把自己對異性的好感當作“愛情”,從而造成不必要的苦惱。
情感危機
由於青少年情緒波動大,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因而當他們在學習、交友、生活等方面出現重大波折時,很容易在極度失望和沮喪的情況下,做出莽撞之事。
心靈空虛
對任何事物都缺乏興趣,提不起精神,似乎生活中根本沒有能引起其興趣的因素,整天無所事事。心靈空虛是青春期綜合症中,負面影響最為嚴重的心理失衡現象。
此外,青春期綜合症還表現為嚴重厭學、社交障礙、離家出走等現象。
儘管青春期綜合症不屬於嚴重的心理異常的範疇。可其對青少年心理的良好發展和人格的健全卻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不能迅速地走出這種心理誤區。則有可能導致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
預防青春期綜合症
預防青春期綜合症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正確認識自己和接納自己。認識自己就是自我認識,自我認識與行為適應心理健康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一般說來,自我認識與其本身的實際情況越接近,社會適應能力就越強,也就越能保持心理的健康;相反,自我認識與其本身的實際情況差距越大,則社會適應能力就越弱,也就越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2.逐步提高受挫折的能力。挫折鍛鍊是利用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的挫折情景,有目的地進行鍛鍊,從而增強應付各種難以預料的挫折的能力。挫折具有的實質是獲取挫折的心理體驗,並在此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克服挫折以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3.努力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良好穩定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條件。控制自己消極的情緒,首先,應該是具有正確的思維方法,懂得萬事都不可能按自己的主觀願望順利發展;其次,必須糾正自我評價的偏差,避免不必要的消極情緒的產生。
4.要有意識地擴大人際交往的範圍。積極參加各種感興趣的活動,如打球、下棋、游泳等,以分散青春期綜合症對自己的影響,儘可能擺脫這種頑症。
青春期的心理保健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長如臨大敵。家長的反應很正常,因為青春期孩子總是憧憬成熟又留戀童年,追求完美又總有缺憾,拒絕灌輸又渴望幫助。這樣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們的行為在大人眼裡是如此荒唐和無聊,而對孩子來說,意義卻十分重大。家長因為不了解孩子,對孩子橫加約束,這使得家長與孩子矛盾重重,衝突不斷升級。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四大心理需求。
一、合理的物質需求
物質需求是生活永恆的主題,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表面上還是在服裝、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實質的需求卻在悄然變化。剛剛進入青春期,追求個性化的孩子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從眾。從眾讓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學的圈子裡,不顯山顯水。隨著年齡的增長,熟悉了周圍的環境,了解了同學、朋友的個性,孩子們開始彰顯個性,暗暗地在群體裡比高低。這種比較有積極的意義,孩子獲得了經驗,給自己在群體中定了位。
如果一個女孩子,初一時拒絕穿粉色的衣服,一兩年後,她又堅決要一條粉色圍巾,您真的別奇怪,這是孩子從要求長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絕粉色因為要拒絕幼稚,接受粉色,是表現自己再走向個性獨立,走向成熟。這時,孩子們在家長面前出奇地不聽話。男孩今天要一雙名牌鞋,明天回來對家長說某某同學有了新的手機。男孩、女孩的書包上掛滿了明星圖片,誰的生日請大家去吃飯……很多男孩會在群體裡學會抽菸、喝酒。女孩學會化妝、染髮。其實他們是想通過這些儀式,向成年人看齊,在小群體裡標榜自己、顯示自己。而成年人卻感覺他們是逞強。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我們的社會水平在提高,家長也有攀比心理,裝飾家園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孩子的生活水平,把他們打扮漂亮,給他們兜里揣上錢。試想,當孩子兜里裝著錢的時候,他們上課總是在想如何花錢,勢必影響學習。家長要防範孩子物質需求膨脹造成的惡果,但又不能不給予物質的滿足,應該怎么辦呢?我們認為,家長要學會判斷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孩子正常需求的標準主要從兩個方面看:一個是取同班同學物質需求的平均數或平均數的中下等。另一個標準是看家裡的經濟狀況。如果您家裡的經濟狀況中等或比較好,應該讓孩子的生活水平低一些比較好。如果您的經濟狀況不太好,那么,您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受委屈而硬要讓孩子去享受高消費,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不但不會讓孩子自信起來,而且容易使孩子不考慮家長的經濟能力而變得變本加厲。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進入青春期前後,又是國中生活的開始,孩子們像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接觸新的面孔、新的習慣、新的學習方式。這是我們看得到的變化,還有一個看不見的變化,就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轉移。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裡依賴的是家長,進入青春期開始轉移,轉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後期,轉移到異性朋友身上,最後,固定在異性身上,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進入一個新的循環,這是人類成長的必經之路,是我們沒有辦法抗拒的力量。
孩子開始交朋友,為了朋友,他們可以在學校門口等,可以和同學一起去逛街、去網咖。為朋友可以留在學校打籃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長的臉色,即使招來家長的打罵也依然如此。是什麼力量讓孩子們鋌而走險呢?這裡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問題。
走出家庭,孩子的視野面寬了,接觸社會的面廣了,再不是家、學校兩點連成一線的行為方式,他們會出現在自己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會遇到從來沒有遇到的問題。這時,朋友是最直接的幫助者,可以取代家長的支持和幫助。
孩子們思想不再單純,這連他們自己都感覺得到,他們有時浮想聯翩,有時憂心忡忡,有時大喜大悲。這些感情,不適合和家長分享,因為家長馬上會緊張和憂慮,批評教育必不可少,跟蹤監視接踵而至,所以,家長不是孩子吐露心聲的選擇,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邊的朋友。在這個時期,很多時候孩子們選擇老師做朋友,讓老師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因為在孩子心目中老師依然是神聖可信的。
那么,孩子們心裡需要家長嗎?從心底里孩子們需要,而讓他們望而卻步的是家長的擔憂和不信任。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家長們因為擔心而要不停地教育孩子,甚至用打罵的方式。再有,家長片面聽從老師和他人的意見,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友,怕孩子學壞,影響學習,浪費時間。有的家長給孩子制訂允許交的朋友、不能交的朋友。孩子們絕對不接受,自然對家長敬而遠之,更不與家長交流。
家長怎么辦呢?首先要讓孩子信任你,願意和你說出他遇到的所有問題。這就要求家長學會傾聽,不要急於批評和指正。聽孩子訴說,也是給孩子宣洩的機會,減輕了心理的負擔。家長聽後,找機會給孩子提出建議,久而久之,家長和孩子成為最值得相互信賴的朋友。
家長支持孩子交友,同時提出具體而簡單的底線要求。比如,帶你做壞事的人不能做朋友;很自私的人不能做朋友;自以為是的人不能做朋友……另外,孩子們往往認為朋友是永恆的,要告訴孩子不一定是這樣,朋友之間的關係時常會發生變化,也有可能會斷交,要有心理準備。總之,您要成為孩子需要的朋友。
三、對異性關注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與異性接觸時有了微妙的變化。他們開始悄悄地關注異性。關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關注帥氣高大的男孩。女孩子們在一起去對他們評頭論足,有一些新鮮和刺激的感覺。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爾也會在一起用調侃的方式談論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種淡淡的喜歡,他們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會很拘謹,這只是孩子們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會認識異性的最初的學習階段。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越來越明白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異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開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鬧鬧,簡單的問答,還可以是以班級活動為主題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交流,達到對異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這不是什麼愛情,只是同學交往。他們認為自己憧憬的美好愛情沒有來臨,所以,更多人選擇了等待,等待自己長大。
確實也有孩子談戀愛,這些“愛情”往往以誤會開始,以壓力開始,以親情的失落開始。小愛是一個胖胖的初二女孩。最近小愛有點變了,大家仔細觀察,終於發現了端倪,小愛身邊多了一個男孩子,他就是峰峰。下課時峰峰就會坐到小愛的前邊,兩個人聊得熱火朝天。他們吃飯也要約在一起吃,放學也在一起走。於是班裡傳出了有關他們兩個的“桃色新聞”,終於有一天驚動了班主任張老師,老師把這件事通知了兩個孩子的家長。其實,家長也發現了。天天晚上小愛和峰峰都要電話聯繫,而且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節假日的時候一天還要聯繫個三四次。開始的時候家長都沒當回事,但是時間長了哪個家長能不起疑心。小愛的父母問小愛,小愛說:“你們別想得那么複雜,我們就是好朋友。”
青春期,是戀愛的前奏,是步入愛情的序曲,孩子們戀愛是必然,而我們家長希望孩子們晚一些,再晚一些,怎么才能做到呢?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首先,我們家長不要促成孩子將錯就錯地從誤會、誤解開始“愛情”。家長捕風捉影的批評、不信任的盤查、偷偷地窺探孩子的隱私、憂心忡忡地嘮叨提醒,讓孩子煩躁,加重其逆反心理。有異性朋友接觸的孩子,會很小心,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感情,避免因為自己的一個小紙條、一次不期而遇的單獨接觸被家長發現,使得對方受到傷害,會加緊通風報信和聯絡,結果,兩個人越走越近,越來越相互支持和信任,終於弄假成真。家長在這裡起的是推波助瀾的作用,而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其次,學習上的壓力、生活上的壓力,孩子需要有人分擔,而家長只會施壓,不會減壓,孩子就會對家長逆反。對孩子的不理解、不寬容,無休止的批評嘮叨,使得孩子去尋求理解和同情,也是孩子談戀愛的緣由。再有,親情是孩子的避風港,如果家庭不能給予孩子親情,孩子很容易到異性身上尋找親情。夫妻常年不和,打架、鬧離婚,孩子最不容易接受,心裡缺乏安全感。家長常年奔波在外,無力管孩子,孩子看著別人,再看自己,倍感孤獨,也會容易去找安慰。
青春期的孩子,關注異性之初,會在家長面前提到某個異性。您千萬不要大驚小怪,責備孩子心思不放在學習上,也不能掉以輕心。而是要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然後詢問一下情況,再想辦法引導孩子,等想好了,有了辦法再說不遲。這樣做的好處是:一、孩子知道此類事是可以和家長講的,家長不會批評,以後遇到這方面的困惑,他就會向家長尋求幫助,這樣家長就對孩子有了了解和幫助的機會。二、孩子明白,從家長那裡討來的主意,總比向同學或者自己琢磨出來的辦法要好一些,只有家長不把孩子嚇跑,孩子還會來求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可以使上勁,是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利的好事情。
四、獲得幫助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性格也變得外向起來,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們獨立處理問題的時候越來越多,遇到的事情越來越複雜。初出茅廬的他們,面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疑問和恐懼,他們真的希望自己身邊有保鏢,有“百事通”,有“機器貓”,當然,兜里再有很多錢就好了。而這一切都沒有,遇到問題的時候怎么辦?孩子們需要幫助。
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讓他們覺得難辦。孩子不知道如何與新同學、新老師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老師、同學時常發生衝突;被批評了,卻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如何和老師溝通。他們需要幫助。
孩子們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很多時候會遇到不順心、被冤枉、被欺負的事情。事情就突然發生了,然後就那樣結束了,留下的只有懊惱、不平、羞辱,卻沒有機會還擊、發泄、甚至沒有地方講理去,像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時候,孩子們需要幫助。
比如到了考試的時候,孩子一定要在學習成績上和同學分出高低勝負來。很多時候,他們要接受大人的批評,接受命運的安排。他們如何提高成績呢?他們需要幫助。人為什麼活著?為什麼我要面對現在的一切?我生活不如意怎么辦?什麼是人生觀?什麼是幸福?我要的幸福在哪裡?……孩子們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幫助他們撥開迷霧,揭開謎團。他們仍然需要幫助。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應該說孩子需要的幫助是方方面面的,是從物質上更多的滿足到精神上的引領,他們都需要。這樣,孩子們才能逐步擺脫幼稚,建立現實的、客觀的思想意識,真正走出充滿幻想、無拘束、無責任、無憂慮、超現實的青少年時代,步入青年和成年。
家長往往以自己的意志為中心,認為關心照顧孩子就是幫助,而不知道過度的關心、照顧,使得孩子動手能力差,在同學間顯得很笨拙。很多家長認為批評就是幫助,結果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速了孩子逆反心理的成長。
家長很願意幫助孩子。孩子卻不是什麼人的幫助都接受,這裡包括家長。孩子獲得幫助有前提條件,必須是他信任的人。在學習上,孩子們需要懂得自己學科知識的、值得信任的人的幫助。在人生觀上,他們需要有才華、信服的人的幫助。在需要鼓勵支持的時候,他們也要是自己喜歡、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