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由來
上述中央檔案1中第13條明確提出:促進青年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等陳舊觀念,抓緊培養造就青年英才。建立健全對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加大教育、科技和其他各類人才工程項目對青年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在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中設立青年專項。
上述中央檔案2中第7條明確提出:改革人才服務機制,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積極參與院士制度改革,努力提升作為兩院院士推薦渠道的效能,擴大影響力。發揮好創新人才推進計畫推薦渠道的重要作用,積極舉薦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推薦更多優秀中國科學家進入國際民間科技組織任職,聯繫服務好在華外國科技工作者,促進科教協同。推動青少年科學實踐活動向人才發現和培養轉型,做好青年人才托舉工作,推動青年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中國科協為貫徹落實上述2份檔案的相關精神,於2016年5月下發檔案《中國科協貫徹落實〈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的實施方案》。
在上述檔案中第3條中明確提出:
補齊青年科技人才扶持的結構短板。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的發現和培養,針對支持的薄弱環節,改進支持方式,彌補發展短板。
深入實施“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發揮學會和學會聯合體的同行舉薦作用,重點資助32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自主選題開展原創性研究,連續三年給予穩定支持。加大托舉工程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重點研發計畫的對接,形成對青年人才職業成長、接續支持的重要平台。
至此,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為回響國家對青年人才的重視,應運而生。
設立目標
“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旨在,充分發揮學會“小同行”和高水平學術大師聚集的專業優勢,強化對青年人才苗子的發現舉薦作用,及早發現、重點扶持、加快培養年齡在30歲上下,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小人物”,為他們潛心研究提供經費、政策、工作等方面的更多支持,營造更寬鬆的環境,指導青年人才過好“科研黃金期”,打好職業基礎,激發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成長為德才兼備、勇於創新的國家科技領軍人才重要後備力量。引導、推動學會組建學會聯合體開展“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實現面向大學科領域和完整創新鏈的人才選育體系,形成具有某一學科、某一行業特色的人才成長模式和人才評價標準。
項目重點支持200名左右30歲上下青年科技人才潛心研究,採用以獎代補、穩定支持的方式,對每一位扶持培養的青年科技人才穩定支持三年。實施工作主要分為學會申報、評審、實施、檢查驗收等階段。
項目簡介
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以下簡稱青托工程)是中國科協賦能全國學會、探索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機制、打造國家創新人才後備隊的人才服務項目,每年評選確定一批全國學會作為項目實施單位,並依託項目實施單位公開選拔一批32歲以下(女性或醫學領域可適當放寬1-2歲)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以下簡稱被托舉人),給予連續3年穩定經費資助、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配備專業托舉導師、提供國內外高層次交流平台等方式對被托舉人進行有效培養。
歷史沿革
2023年5月30日,在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中國科協發布第八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名單,以激勵廣大青年人才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青年一代的智慧力量。
獲獎人員
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顧永正博士、國家能源集團低碳院包一翔博士、北京交通大學電信學院青年教師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