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建築特色,主要景點,綜述,阜財門,尚書里坊,東門大街,偶園,真教寺,海岱都會坊,歷史文化,文化價值,著名人物,美食特產,所獲榮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門票,
歷史沿革
青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人文資源積澱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根據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是“東夷文化”的發源地。境內北辛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遺址有270多處。大禹治水劃九州,青州為九州之一。被公認為科學價值很高的中國古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中記載的古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諸州中就有青州,稱青州“東北據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海岱惟青州”。據《周禮》記載:“正東曰青州”。並注釋說:“蓋因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呂氏春秋》稱青州為“東方之州”。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青州迭為名城重鎮,在全國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為山東境內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一千四百多年之久。
西漢元封五年,設青州刺史部,是全國13刺史部之一,治所廣縣城(今城西1華里處),轄5郡4國100多縣。
魏晉南北朝,仍置青州刺史部,轄9郡47縣,期間弘治元年(399年)至弘治十二年(410年),作為南燕國國都,慕容德成為山東境內的唯一一個皇帝。
隋,置青州總管府,轄4郡36縣。
唐,仍先後置青州總管府、都督府,轄8州49縣。
中唐及五代,設平盧淄青節鎮,轄15州。
北宋初,設京東路,轄26府、州、軍、89縣。
熙寧七年,設京東東路,轄1府7州36縣。金設山東東路,轄2府11州53縣83鎮。
明初,設山東行中書省,轄6府15州89縣。
洪武九年(1376年),移治歷城。此後,明中後期及清代一直作為青州府治所。青州古城池也隨著歷史的變革不斷變遷,
漢,設廣縣城,現瀑水澗以西。
晉永嘉五年(311年),建廣固城,經六次大攻堅戰,至弘治十二年(410年)夷為平地。
東晉滅南燕後,另築東陽城(西至現海軍402醫院,南至南陽河,東至城關醫院,北至堯王山路)。
北魏,孝明帝築南陽城,城高3丈5尺,濠3丈5尺,周13里,其規模比濟南高3尺長1里。
青州地處交通要衝,地理位置優越。“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負海之饒”,東扼半島,南控沂蒙,北望渤海,為歷代軍事重鎮。
南北朝及唐初,政治官員兼顧軍事。
唐五代時期,青州是平盧節度使治所。
宋金,在此設鎮海軍,北宋,在此設京東東路安撫使,金代設山東東西路統軍使。
元,設益都帥府、元帥府,明設山東都衛、都指揮使司。
清,設山東提督、分巡道、海防道,建八旗駐防城。
由於青州具有顯要的地位,歷史上在青州分封的王侯較多。漢代封召歐為廣侯傳五世,封劉便為廣侯傳三世,元封邁努為忠靖王、益王,明封齊王、漢王、衡王。
青州因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作為齊魯境內的佛教中心,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佛教傳入漢地最早的地區之一。這裡擁有淨土宗、禪宗、密宗等多種佛教宗派,並留下了大量的珍貴遺蹟。尤其是許多佛教遺存的發現和修復,以及大量
佛學研究論文和專著的相繼問世,為青州的
佛教文化營構了較高層面的內涵。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有12年國都、1065年省會、1606年府衙、2216年縣治的歷史。自西漢初年,先後存在過六座古城,分別是漢代的廣縣城、廣固城、東陽城、南陽城、東關圩子城以及滿族旗城。
建築特色
青州古城城建格局完整。至今仍完整的保留著山、水、城一體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古城內街巷肌理完好,古店鋪、古宅院鱗次櫛比,2萬多原住居民完整延續著古青州地區的傳統文脈。
青州民居院落的一些門窗細部和建築色彩等方面具有宋明時代的典型特徵,整體簡練凝重大氣,而不失細部的細膩奢華。如常採用豎欞和方格窗、正廳前常建有露台、插栱的套用、屋脊端部基本不起翹與垂脊形成有力的直角交叉、舉折大多符合清早期雍正年間編寫的《清代官式營造則例》,而在墀頭部位的框邊又常帶有蓮花須彌類型的雕飾、重要廳堂的屋架會有綠旋子帶錦文彩繪、室內的隔斷裝飾也大多為方格,清代晚期建築隔斷會有較華麗的裝飾,顏色多為暗紅等。青州沿街商業建築色彩基調以沉穩的黑色為主,框線、封檐板等勾飾紅色框線或綠、青、黃色色塊。門板或沿街大門上張貼紅色對聯或年畫,以街中色彩艷麗的行業懸挑幌子和遮擋布幔、廣告牌匾等來體現大街熱鬧的商業氛圍。青州民居以硬山式為主,用小青磚仰鋪,屋脊平直,或實心磚或小瓦片堆砌;垂脊或合瓦三道,或豎磚上合筒瓦,一般帶外撇戧脊。
主要景點
綜述
青州古城主要景點有北門大街、東門大街、偶園街、北營街、南營街、昭德街等10000多米明清古街道,有青州博物館、三賢祠、李清照紀念館、萬年橋、宋城、偶園、衡王府牌坊、青州府貢院、府衙門、府文廟、真教寺、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培真書院、南門、魁星樓、歐陽修山齋、李清故居等120多處景點。
阜財門
阜財門是古南陽城的南門。南陽古城始建於北魏時期,金、元、明、清為路、行省、府署所在。初為土城,磚城建於洪武三年,城牆高12米,厚6米,長13華里零108步,共有城垛口1777個(《蕉硯錄》:城周圍十三里零三步,垛口稱一千七百七十五,實一千七百七十七。),有海晏、岱宗、阜財、瞻辰四座城門,衙署、廟宇、教堂、書院、府邸、公館、會館、商號、店鋪、票號、鏢局等羅布其中,為名副其實的“山東第一府城”。禮部尚書馮琦曾對青州古城有這樣的評價:地控海邦,萬里掃鯨鯢之浪;雲開天府,千山當虎豹之關。明代吳斌的《青州歌》中也寫到:“青州高城雄九州,城門天上飛瓊樓。羽林兵衛若熊虎,劍戟耀日寒光浮。”因古南陽城形似臥牛,故又俗稱“臥牛城”。
現重建的阜財門及城台是按照歷史原貌進行設計復建。城門樓為磚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一間,二層重檐帶周圍廊歇山式建築,為磚木結構。南城門城台內設兩層,古時作為藏兵洞,城台中部的券洞內兩側各設有三個券洞門進入藏兵洞,通過樓梯可上達城門樓內。城台東西兩側另設東西登城馬道。
阜財門,之前稱作雲山門。歷史上的南門有二重,頭道城門外有跨澗石橋,稱“官橋”。據志書記載,青州府城南門“崇宏壯闊,與東、西、北三門迥殊。”這是因為城面南而立,當為正門。進入南門是瓮城,比較寬闊,但當時僅有兩家住戶。瓮城之內曾有照壁。
第二重城門上原來懸有漢白玉匾額,上有牡丹、熊和霸鳥圖案,據說,其寓意是青州為雄霸一方的富庶之地。門洞兩側各有藏兵洞三個,別看這洞門小,但裡面卻又深又寬闊,足以藏兵。舊時,進了南門,東向為隙地,內有一廟宇俗稱“疙瘩廟”,人有患蕁麻疹的,拜之極靈驗。而廟的正名應稱“太尉廟”,祭祀的是宋代周氏太尉,本地人。
尚書里坊
尚書里坊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為旌表青州人石茂華而立,被毀,後根據史料在原址復建。該坊四柱三門式,總寬度13.8米,總高度11.48米。
牌坊的題額是“尚書里坊”,南面抱柱上的對聯,上聯是“一撫重鎮,居然千里干城”,下聯是“再秉節鉞,允矣三邊鎖鑰”(江玉坤撰聯,劉三民書丹);北面抱柱聯,上聯為“築洪堤明訴訟一方大任”,下聯為“平內亂滅倭奴萬古英豪”(閆金亮撰聯,王建軍書丹)。
東門大街
東門大街是青州古城的主要街道,始建於北魏初期。為南陽城內最主要的東西大街,也是當時重要的商業街。這條街道,東段是傳統意義上的東門大街,而西段原稱衛街,現在統稱東門大街,東起東門,西至衛街西口,全長600多米。當時,街內衙署、寺廟、名人府邸、老字號,林林總總,從經濟到軍事到書院,在這裡都有豐厚的遺存。金代山東東西路統軍司衙署,明初山東布政分司衙署、山東都指揮使司衙署、青州左衛衙署、青州府貢院皆設於此街。沿街店鋪密布,有隆盛糕點、順和筆莊、仁和堂藥鋪、義翰齋、泰盛和、天增益帽店等老字號。大街兩側有前局、後司、南營街、北營街、衛里巷、樓里巷、馮宅巷等街巷和凝翠樓、東嶽廟、馮府等著名建築。解放後陸續改為居住和商業。
偶園
偶園坐落於偶園街中段路東。偶園街全長約1000米,南接南門大街,北至縣十字口,是古南陽城縱貫南北的主要交通要道。過去曾稱估衣市街、中山街、新民街、民主街、民主北街、東方紅路,後因“偶園”改稱偶園街。
偶園,最早為衡王府的東花園,後為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馮溥告老還鄉後的住所。
偶園北面與古樸寬大的馮氏宗祠,樓台參差的馮宅連為一體,互相襯托,實際上是一組宅第、宗祠、園林相結合的三位一體古代建築群體,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仍保持完好。這個花園因為是衡王的東花園,因此,布局和規模都跟皇宮內的御花園相仿,尤其是園內的假山,構思巧妙、手法高超。假山共有三峰,沿偶園東、南兩牆環列,乍看並無奇特之處,細考究則頗有趣味,假山在結構上分坪、峰、澗、台四部分,每部分體現各自的主題,特色分明,使整個假山繁而不亂,靜中有變,層次分明,境界高雅,於一園之內顯出千里之勢,據專家考證,青州偶園假山是全國唯一倖存的“康熙風格”的園林假山。其藝術構思與疊石風格技巧與中南海瀛台完全一致。園林專家推斷,青州偶園,是明朝中國造園名家張南元的後代張然的作品。
園內四株明朝的桂花,三株明代迎春花,四百年來花香依舊;園內“福、壽、康、寧”四大奇石,彌足珍貴,當時就有“一兩石頭一兩銀”之說,更有園內假山堆砌,精巧別致,小橋流水,古柏參天。
真教寺
真教寺坐落在青州市東關回族聚集的昭德街。真教寺融阿拉伯建築藝術與中國建築藝術於一爐,遠看像中國古式建築,近看又處處有著阿拉伯建築風格的印痕。作為主體建築的大門、二門、禮拜殿、望月樓等,全都排列在一條東西走向的中軸線上,左右對稱配列,三進院落,拾級而上,完全是中國宮殿式的建築風格。
海岱都會坊
古代青州地處海岱之間,歷代為都會之地和軍事重鎮,曾長期作為山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商貿發達,商賈輻輳,被譽為“三齊重鎮,海岱都會”。為彰顯古代青州的歷史地位,設立了這座牌坊,該坊四柱三門式,總高度9.4米,總寬14.4米。四柱三門式,中間之門寬闊,可以通車馬。一般情況下,官員可以走中間,平民百姓只能走兩邊的小門。
歷史文化
文化價值
“九州”是中國古代中原地區九個行政區域的名稱。“九州”的名稱,說法不大一樣,一般都採取《尚書·禹貢篇》的說法,認為“九州”是指:冀州、豫州、雍州、揚州、兗州、徐州、梁州、青州、荊州。
為發掘古城文化,青州市政府先後組建了古城藝術團和非物質文化藝術團,將青州花毽、挫琴、刺繡等50餘項文化遺產項目,在古城區進行公開展演。
古青州地區是中國古代絲綢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不僅是古代中國通過河西走廊聯貫西域以及歐洲諸國的絲綢之路的主要源頭之一,而且是山東半島通往日韓等國家的海上絲綢之路(即東方海上絲綢之路,或稱為絲綢東路)的首航地。
夏商時期,青州區域內的東夷部落和方國,代表著東夷文化的發展水平。而西周初期東夷部落的最後一個方國萊國被齊國所滅後,其遺民被遷徙到青州西南的淄河河谷。綜上所述,古代青州地區就是東夷文化的主要發祥地。
“青州風格”佛教藝術的真正形成與發展應該是在北朝時期。發現的大量的佛教造像均屬這一時期,特別是南齊至北齊末的這段時間。青州境內的龍興寺(0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廣福寺、興國寺等遺址上發現了這一時期大量的石雕彩繪佛教造像。這些造像分為帶蓮瓣形背屏的高浮雕造像和圓雕造像兩種形式。
帶蓮瓣形背屏的造像,顧名思義,造像背連蓮瓣狀背屏,多以一鋪三身形式出現。三身造像中間主尊多為佛像,兩側各有一脅侍菩薩。背屏下部主尊兩側雕飾舞動的雙龍,口銜蓮花、蓮葉、蓮蕾,托起二脅侍菩薩。背屏上部正中多為一單層側面塔。塔上的覆缽很突出,覆缽上立剎桿、環相輪。在北魏晚期的一些造像上出現了手托日月的天神。若將組成背屏的這些要素分開來看,在中國其他地方的石窟或單體造像上都能找到。例如單層覆缽塔,在新疆、山西、河北等地的石窟中都曾出現;龍銜蓮花的造型在河南出土的造像上也曾出現。但將這些要素以一種固定的形式組合在一起的,唯有青州造像。
背屏式造像上體現的“青州風格”流行於北魏晚期至東魏,北齊後期,這種風格的造像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自東魏晚期起,一種有別於褒衣博帶式服飾的佛教造像逐漸興起,高齊立國發展尤速。”中國著名考古學家、佛教考古的開創者宿白曾在《青州龍興寺窖藏所出佛像的幾個問題——青州城與龍興寺之三》一文中所指的這種薄衣透體的佛像體現的是青州風格的另一個方面。這種風格的佛像,肉髻微凸,雙目低垂,體態修長、健美,肩寬而平,胸部微微隆起,小腹略突,細腰,服飾輕薄,緊貼身體,是“
曹衣出水”的很好的再現。菩薩像在體態的表現上也是如此。這種表現的“青州風格”主要流行於北齊時期。
著名人物
王曾,青州益都(今山東青州益都)人,字孝先。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卒於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宋真宗鹹平五年(1002年)壬寅科狀元。
王曾少年孤苦,善為文辭,曾詠梅花詩:“未須料理和羹事,且向百花頭上開。”又言:“平生志不在溫飽。”鹹平中(998年~1003年)取解試、省試、殿試皆第一,成為科舉史上連中“三元”的狀元。王曾為北宋第27名狀元。科舉制度推行1300多年中,聯捷三元者僅見17人,王曾占有一席之地。
中狀元後,王曾以將作監丞通判濟州。不久,奉詔入京,召試學士院,為著作郎,值史館。景德元年(1004年),知制誥,真宗大建玉清昭應宮,王曾力陳五害以勸諫,真宗命王曾判大理寺,遷翰林學士,知審刑院,對其甚為敬重。
王曾以
右諫議大夫為參知政事後,因受宰相王欽若排擠,罷為尚書禮部侍郎,出知應天府,徙天雄軍後,復參知政事。真宗賀崩,王曾輔佐十一歲的仁宗即位,堅持劉太后只能代理國政。當時王曾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大學士。王欽若病逝,王曾以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為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玉清昭應宮發生火災後,劉太后藉機將王曾貶知青州,以彰德軍節度使復知天雄軍。期間,百姓樂其政,畫其像而生祠之。劉太后病故,仁宗親政,任命王曾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河南府。景佑元年(1034年),為樞密使。二年,拜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封沂國公。後因不容呂夷簡專斷,同被罷相,以左僕射,資政殿大學士判鄆州,死於任上享年六十一歲。贈侍中,諡文正。
趙秉忠之父趙禧,為人正直,在他當縣吏時,有個指揮蒙冤下獄,趙禧查清事實為其伸冤,這個指揮獲釋後感恩圖報,非要將女兒送給趙禧為箕帚妾。趙禧搖手說:“此名家女,使不得。”指揮硬是要趙禧答應,趙禧連聲道:“使不得,使不得。”力辭不受。官至禮部侍郎。
趙秉忠勤奮好學,少負奇才。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鄉試中舉。翌年,廷對以文筆流暢,文章秀美,切中時弊而奪魁,時年25歲。他在策對之中,一方面指陳時弊,主張改革,同時又對皇上大加奉承,溢美之辭隨處可見。萬曆皇帝閱後十分欣賞,在卷首朱批“第一甲第一名”六個大字。
據載,趙秉忠在應舉之初並不走運,當年參加縣考時,就因為有考生被查出在鞋內藏有挾帶,害得他被考官逼令脫光鞋襪,赤腳站在冰天雪地中聽候檢查。
趙秉忠登第後授翰林院修撰。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為會試同考官,取中後為抗清名將的孫承宗。萬曆四十年(1612年),趙秉忠又出任江南鄉試主考官,所錄張瑋、姚希孟、周順昌後來都成為一代名臣。趙秉忠也因取士得人而倍受後人稱道。在充經筵講官時,啟沃甚多。曾上疏請加建文皇帝廟號,歷遷侍讀學士、禮部侍郎,掌詹事府,晉禮部尚書。天啟三年(1623年),趙秉忠因不滿魏忠賢弄權,辭官歸鄉。天啟五年(1625年)又被魏忠賢削籍為民。天啟六年(1626年),又因劉鐘英案被削官奪俸,終至憤懣氣鬱而死,享年53歲。
趙秉忠丰儀秀偉,論議剴切,敷講闕廷,多見嘉賞。崇禎初年,朝廷剷除魏黨,趙秉忠得復原官,追贈加太子太保銜,按大臣之禮厚葬。著有《陽集》、《
江西輿地圖說》等。
趙秉忠貴為尚書,可正史無傳。但在明代只有他的殿試狀元卷被完好的保存下來,而且他的《狀元卷》也是中國科舉制度一千三百餘年唯一得以保全的原件。其冊頁、紙本封底、封面全綾裝裱。卷長3.3米,寬38厘米,總計2460個字,以館閣體小楷書寫。正文共十九折,每折六行,朱筆斷讀,典型的八股文。1983年由他的第十三代孫趙煥彬,將其捐獻給國家,使我們今天有幸目睹其“狀元卷”的風采。這件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保存在山東省青州博物館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客居青州南陽河畔近20年,留下大量優美的詞作。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
李清照集校注》。
馮溥(1609年~1692年),字孔博,又字易齋,益都(今青州)人。1646年(順治三年)進士。歷任庶吉士、編修、宏文院侍講學士、吏部右侍郎、刑部尚書等職。1671年(康熙十年)授文華殿大學士。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別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1068年,歐陽修曾以兵部尚書知青州。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1051年,范仲淹從杭州調任青州,接替富弼任知州。第二年(1052年)調往潁州,他扶疾上任,但只趕到徐州,便在五月二十日(6月19日)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
富弼(1004年~1083年),字彥國,河南洛陽人,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任宰相之職。慶曆七年(1047年)五月,以資政殿學士加給事中知青州,兼京東路安撫使。至皇祐二年(1050年)底離任。他知青州3年半的時間,勤政愛民,勵精圖治,深得州民擁戴。
鐘羽正(1554年~1637年),字淑濂,號龍淵,明末大臣,益都(今青州)鐘家莊人。自幼勤奮好學,萬曆八年(1580年),進士及第。官至工部尚書。
鐘羽正26歲出任滑縣知縣;此縣“素稱繁劇”。鐘羽正廣到任,即著手處理積案,“斷決如流、三日而畢”。鐘羽正接著又清丈農田,整頓賦稅。魏南有600餘頃農田經常被淹而賦稅照收,鐘羽正親臨現場查清上報,請求免稅、獲免十分之七。當時全國勘實田畝,地方官多以增地為功。滑縣多丈出土地100餘頃,但鐘羽正卻不以此請功邀賞,而是用多出土地稅額來抵補荒年所欠賦稅。兩河地區有一疑案,牽累甚重,十年不決。兩河官員呈請轉託羽正處理,審訊時觀者如堵,他談笑摘發,不多時就結案,眾皆貼服。
山東省益都縣(今青州市)人,生於1898年。18歲齊魯大學肄業,後轉入燕京大學。宋裴卿創辦實業的歷史,可以說是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縮影
1921年,他從美國考察工商業之後回到山東,決心發展民族工業,走實業救國之路。1926年,宋裴卿派其弟宋宇涵赴美專攻毛紡織技術。為安全著想,宋裴卿選定天津租界設廠,其原料、煤電均有充足供應,另有水陸交通運輸之利,以招股方式組建股份有限公司,共籌集資金23萬元,其中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以其子名義入股5萬元,其部下20師師長孫桐萱以其夫人名義入股5萬元,其餘為自籌款。1932年4月15日成立了“東亞毛呢紡織有限公司”,宋裴卿任總經理,趙子貞、宋宇涵任副理。為了稱雄東亞,在工業界一展抱負,宋裴卿決定進口設備並採用澳洲毛條,以紡出高質量的毛線,從而實現他實業救國的理想。
“九一八”事變以後,中國人民抗日情緒高漲,各界民眾紛紛抵制日貨。面對中國市場上洋貨充斥的現狀,宋裴卿決心創造國內生產的國貨名牌,與洋貨競爭。經反覆研究,決定以響亮的“抵羊”二字為自己產品的商標,隱含“抵洋”之意。時任實業部長的孔祥熙,對國貨“抵羊”毛線予以免稅。獲得免稅後,宋裴卿在宣傳上大力投入,廣造輿論,使“抵羊”毛線家喻戶曉,全國聞名,銷路大增。
1935年4月,宋裴卿在商戰中打敗競爭對手後,籌建新廠。為安全起見,他把廠址安排在英租界內,地點在登百敦道(現雲南路),共40畝地,1936年新廠全部竣工,設備齊全,機器先進,使“東亞”成為天津民族工業中的佼佼者。
“東亞”的成功,是與宋裴卿獨到的經營管理分不開的。他在全盤繼承其父的管理經驗基礎上,又吸收了歐美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創造出了自己的既有封建因素,又有資本主義特點的管理辦法。1937年“七七”事變後,“東亞”在夾縫中掙扎了8年,多次陷於困境。雖然最後總算生存下來了,但到1948年,“東亞”已是奄奄一息了。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軍管會派工作組進駐“東亞”,幫助“東亞”儘快恢復生產。天津解放不久,劉少奇同志來天津視察時,曾到“東亞”公司參觀,又找宋裴卿談了一次話,鼓勵他發展生產。1950年,宋裴卿由於對黨的政策不理解,懷有疑慮,去香港未歸,後去了南美的阿根廷。1956年因生活拮据,心情鬱悶而客死異邦。
美食特產
原址在東門裡路南第二家,共有南北三進院落,是現今傳人的五世祖脫萬隆先生於清道光年間創辦。當時取其名字的最後一個“隆”字又加一個“盛”字取“隆盛”號。青州商業志對隆盛號有記載,西門外驛道旁的一塊清鹹豐年間的碑記也出現過“隆盛”號。建國前其第三代傳人脫奉臣繼承祖業產品質量又上檔升級,始之譽滿全城,公私合營後停止營業。1979年,改革開放後,脫老先生不顧年邁重新恢復生產,建立隆盛糕點廠,恢復傳統名吃,共開發品種30多個。今掌門人脫安利已是第五代傳人,今隆盛糕點榮獲“山東省著名商標”稱號,山東省衛生廳食品A級單位等。
隆盛糕點品種眾多,口味各異。
蜜三刀:採用砂糖、精製麵粉、花生油、芝麻等原料精製而成,色澤鮮亮、晶瑩剔透,通體透著瑪瑙一般的光澤。一口咬下去,直觸味蕾,蜜汁的香甜沁人心脾,嘴邊還掛著未斷的糖絲,讓人回味無窮。
桃酥:色澤金黃,鬆脆爽口,入口即化,滿口芝麻的清香。用沸水沖泡成糊狀,不做清。配料採用的是砂糖、精製麵粉、鮮雞蛋、花生油等,再加上獨特的生產工藝,使得桃酥具有保存時間長,卻鬆脆如初等特點。
蛋糕:外形飽滿,平整,乍一看,似乎與市場上的歐式蛋糕並無二異,但是細細品之,才發現,它具有更為香醇的傳統糕點的味道,更為純正、更為復古、更為返璞歸真。其獨特之處在於它採用傳統工藝製作,僅用白砂糖、精製麵粉、鮮雞蛋和花生油等作為原材料,內質疏鬆多孔,彈性好,口感鬆軟,入口即化,爽口不粘牙,具有蛋糕獨有的芳香感。
綠豆糕:形狀規範整齊,色澤淺黃,組織細潤、緊密,口味清香綿軟、醇厚、香糯、不粘牙。以綠豆粉、白砂糖、香油等為原料精製。
燕窩酥:外形似燕窩,晶瑩剔透,香糯爽口,有豆沙香味。配料為白砂糖、精製麵粉、花生油、豆沙餡。
千層酥:層次分明,外酥里嫩,晶瑩剔透,香糯爽口,不粘牙,入口即化。配料為白砂糖、精製麵粉、花生油、飴糖等。
壽桃:也叫月餅,外皮酥鬆,層次分明均勻,皮薄如紙,餡大飽滿,清香爽口,使人回味無窮。
衡王府香雞系明代衡王宴請公侯貴賓的主菜,具有入口軟糯、香嫩的特點。
其製作方法是選用飼養一年的小公雞,按照祖傳秘方,加入枸杞子、黨參、杜仲、補骨脂、砂仁等多種益氣健脾、補腎添髓的中草藥,精心烹調而成。烹製過的衡王府香雞具有色、香、昧、形俱佳的特點,雞肉鮮嫩脫骨,口味獨特,越嚼越香。
因為衡王府香雞在烹製過程加入了多種中草藥,因而還具備了食療的功能,是招待來賓及家用的上好食品。
青州自古以來就是滿、漢、回等多個民族的聚集地,各民族特有的飲食、風俗、服飾等都獨成一體、各具特色。其中青州回族的清真美食更是做工考究、遠近聞名。回族人的肉食以牛羊肉為主,其加工、製作、吃法上都具有獨特的講究與工藝。燉牛肉、爆炒牛肉、大塊子牛肉、牛肉丸子、燉牛排、清蒸牛舌、炸裡脊、燉羊茬、全羊湯、牛尾湯等都是上等的清真美食,特別是回族的清真醬牛肉,更是讓人大飽口福,回味長久。
上等的醬牛肉切開後斷面如花一般,肉嫩鮮美,醬香濃郁,口味純正,勁道可口,鹹淡適中。其營養價值極高,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體內必須的胺基酸、維生素等滋補營養成分,是青州回族的傳統名吃,並深受青州各族人民的喜歡。
青州回族人民心靈手巧,他們對於麵食的加工製作尤為出色。其中,東關槓子頭火燒就是回族麵食中頗具代表的一種。
槓子頭火燒,因其面硬,手揉不動,需要木槓翻壓而得名。其形圓、個頭大,每個約250克,邊厚里薄,中間隆起。其特點是面硬、烤烙熟透而無煳斑,吃起來脆口,越嚼越香。因面硬用火烤而成,含水分很少,即可現吃,又便於攜帶,適合旅途食用。
槓子頭火燒有一種糧食的天然香味,再加上面硬、口感勁道,即便空口吃下,也是口味甘甜、越嚼越香;熱吃時用菜、肉去燴,柔韌不散,非常有味。在古代,出門做生意的商人和經常外出的人們將槓子頭火燒用麻繩穿成串,掛在鞍邊、車旁,趕路餓了就取下來充飢。據老人們說:西安名吃羊肉泡饃中所泡的“饃”,就是由商客帶去的青州東關槓子頭演變而來。
東關槓子頭已經不僅是回族人民獨有的麵食,也是青州各族人民所喜愛的美食,更是山東中東部地區頗具代表性的特色名吃。
所獲榮譽
2021年10月,青州古城旅遊區(青州古城·雲門山·青州博物館)入選100個“好客山東網紅打卡地”名單。
2021年11月,青州古城景區入選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第一批省級文明旅遊示範單位評定結果公示。
2021年11月,青州古城成為第一批山東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2022年12月,青州古城入選2022年11月AAAAA級景區品牌影響力100強榜單。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青州古城,位於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范公亭西路與偶園街交叉口。
從火車站乘坐公車8路或者11路到達市區,從青州市乘坐9路、11路、K9路、K11路、K18路到阜財門下車。
青州古城區域內設定了22個公共腳踏車站點和5個電動旅遊觀光公車站點,投放了300輛公共腳踏車、20輛黃包車和14輛電動旅遊觀光公車,遊客可自由選擇喜愛的方式在古城內盡情游賞。
門票
青州古城景區不收取門票,在偶園景區及登城樓另行收取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