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青島市民俗博物館1996年成立,房屋為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群,距今已有近540年歷史。
主要職能
青島市民俗博物館的主要職能是:徵集收藏民俗文物,進行民俗研究,舉辦陳列展覽,傳播歷史和民俗知識,搞好各種民俗文化活動。
建築布局
館內建有天后殿、龍王殿、財神殿、六十甲子星宿神殿、民俗展室和集剪紙、
中國結、珠編、勾編、布藝、玻璃燒絲工藝、葫蘆工藝、瑪瑙工藝、字畫、金絲貝雕鑲嵌畫、烙畫、內畫瓶等作坊於一街的“天街藝林”。
民俗活動
舉辦各種民俗文化活動,主要有:民俗收藏品展覽、民間工藝品現場製作展銷、每周日上午民俗文化藏品鑑賞大集、每周六上午專題燈謎競猜及農曆除夕夜“吉祥鐘聲迎新年”撞鐘、正月“新正民俗文化廟會”、七月二十二“財神民俗旅遊節”、九月初九“天后重陽廟會”等。
旅遊特色
如果想了解和研究青島民風民俗文化,那么天后宮將是首選。青島是此次"相約山東文博會-中國網路媒體山東行"採訪活動的第一站。天后宮並未列入此次採訪活動計畫之內,但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特色還是吸引了不少人。
天后宮臨海而立,距棧橋不足500米,它始建於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素有"先有天后宮,後有青島市"之說,是一處集天后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為一體的著名人文景觀,也是青島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群。天后宮歷經七次大規模整修,現有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前後兩進院落,殿宇十六棟,分別為天后聖母殿、龍王殿、督財府,分別供奉天后、龍王、文武財神等諸神像。戲樓兩側是鐘樓和鼓樓,兩側廂房現已做展廳。除戲樓為琉璃瓦蓋頂,其它建築物均為清水牆、小灰瓦,且經蘇州式彩繪點染,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天后宮戲樓大梁的包袱畫繪有金陵十二釵等紅樓人物,以及春秋故事"吹簫引鳳圖"、"敦煌飛天"等。在整個青島地區的古代建築中,青島天后宮的建築藝術和彩繪藝術都是首屈一指的。
天后宮西廂是天后宮天街藝林,內有雕刻,剪紙,手工藝品,年畫及內畫,烙畫,彩繪葫蘆等民間傳統藝術,特別是藝人的現場製作和表演令人流連忘返。
烙畫又叫燙畫,由古代一種烙刑演變而來,它可分為竹,布,絹,宣紙等及葫蘆烙畫。電烙畫是我國一項傳統工藝,它於傾刻之間便可創作出人物山水,花鳥魚獸等各種精美作品,而且使用不同介質會出現不同的藝術效果,被稱為"世界藝林一絕"。
魯西南藝術品是山東省獨有的一種民間藝術,以棉紡織為主。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生活情趣和審美需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參觀信息
公交線路:乘6路、26路、214路天后宮站下,1路、25路、202路、223路、225路、228路、231路、304路、307路、311路、312路、316路、321路、367路、501路大學路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