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橋中學

青山橋鎮位於湘潭縣西南邊陲,距湘潭縣城70公里,有湘潭縣“西藏地區”之稱。東與排頭鄉、龍口鄉接壤,西靠雙峰縣荷葉鎮,北接分水鄉,南到衡山縣長青鄉。全鎮總面積109.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760.8畝,其中水田面積31795.8畝,旱地面積1965畝。轄40個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山橋中學
  • 英文名:qingshanqiao junior middle school
  • 簡稱:青山橋中學
  • 所屬地區:湖南省湘潭市轄縣湘潭縣
  • 學校類型:中學
  • 學校屬性:縣級中學
1個居委會。479個村民小組,18個居民小組,11097戶,45893人,其中農業人口43898人。1995年5月,由原青山橋鎮、霞嶺鄉、曉南鄉合併而成,鎮政府位於青山村金盆組,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鎮分別與湘鄉、衡山、雙峰接壤,交通便利。屬典型的湘中低山丘陵區,海拔均在100米左右,山圓坡緩,連綿起伏,自西向東夾盆地於中。歷有“金盆”之稱,便自成農工商匯集之地,近年來發展成擁有鎮區面積2.7平方公里,人口1.5萬人的50個省重點建制鎮之一。鎮內礦產資源豐富,高山一帶蘊含豐富的石膏礦藏,觀山一帶的石灰礦也很豐富,更有三富、富石、富曉一帶地底蘊藏的優質天然礦泉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三富村的青山龍泉現已普及省市縣。全鎮擁有150餘家皮鞋廠家,從業人員3000餘人,年產皮鞋400萬雙,年產值2億元。通過IS09001認證的“涓江”牌皮鞋公司榮獲湖南省“鄉鎮企業名牌產品”和“湘潭市名牌產品”稱號,同時擁有湖南省著名商標和中國真皮標誌。該鎮培養了以皮鞋產業為龍頭,以青山木業、富石肉聯廠、青山龍泉、昌峰農機廠等企業為支柱的工業產業結構。如今昌峰農機價格實惠,耐用,遠銷全國各地。此外,該鎮是湘潭縣唯一擁有電視台的鄉鎮。
2001-2006年發展過程: 2001年,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突出重點,產業興鎮”的總體要求,精心部署和開展工作,推動該鎮小城鎮進入“以地生財、以財建鎮,以鎮興業,以業活鎮”的快速發展軌道。融資1200萬元建成專業門面200個、固定攤位300個、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的農貿市場,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立足本鎮的實際,大力調整農業結構,變單一的水稻種植為多種經濟作物與水稻並存,種植經濟作物17300畝,其中農民種植油茶和板栗的積極性極高,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效。 2002年,黨委、政府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狠抓農田水利建設,爭取國家投資615萬元在高山、曉南、大河、上方村進行節水農業綜合開發。並加快了農村通訊設施建設的步伐,全鎮40個村全部通上電話,全年增加電話用戶近2000戶。同時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營造優良的投資環境,以優質的服務和優惠的政策築巢引風,全年共引進五個項目,招商引資到位1350萬元,外引內聯2750萬元。 2003年,政府堅持科教興鎮戰略,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改善辦學條件,積極改造中國小危房,重點對霞嶺中學和新鋪國小近3000平方米的危房進行改造,大大改善了辦學條件。是年10月7日晚,高青村周儉坤一家四口被石鼓鎮四路村趙聲穩所殺,歹徒殺人後潛逃,2005年10月15日在浙江省安縣被公安機關抓獲,並於2006年執行死刑。 2004年鎮、村幹部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切以從人民民眾的利益出發,全面落實人民民眾反映突出的每件實事。政府深入落實中央一號檔案和“兩補一降”等扶農支農政策,全年全鎮增收近500萬元。投資40萬元將石門國小改建成石門時代陽光希望國小2005年,黨委、政府堅持“一切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以項目建設為中心,項目建設以帳收納感引資為核心”的指導思想,積極拓展招商的載體和形式,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狠抓招商引資。是年用了2個月的時間在易俗河和長沙組織青山籍知名人士召開座談會進行招商引資,取得很好的成效。新增規模企業1家,改制企業1個,全年招商引資3960萬元。通過多渠道籌資200萬元建好了一棟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的政府辦公大樓,改善了機關幹部的辦公條件,了卻了多屆政府領導的心愿。還投入50萬元增鋪下水設施3000米,投入380萬元對城網進行改造,可以保證鎮區10年發展的用電量,投入20萬元對鎮區內進行亮化、綠化、淨化和美化。 2006年,鎮黨委、政府按照“項目興園,園區興工,工業興鎮”的發展思路,著力打造以皮鞋產業為支撐的青山板塊經濟,全年共投入600萬元平整土地120畝建設皮鞋工業園,工業園先後完成土地規劃、報批、平整、劃地等程式,引進5家企業,園區的建設帶動了產業的聚集,周邊很多皮鞋廠家也紛紛做大做強。還投資50萬元,將原曉南管區打造成面積3800平方米,可容納80人集中居住的花園式敬老院。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重點抓好高山、富石2個示範村的建設,通過以點帶面,使該鎮成為鄉風文明,人民安居樂業的和諧鄉鎮。是年,完成25個村的農網改造,硬化村級公路22公里,新修村級公里25公里。投入410萬元興修水利工程490處。積極發展訂單農業。聯興村建立了100畝的板栗種植基地。
編輯本段相關歷史
青山橋既可以泛指歇馬、石鼓、明道、環山、分水、較場、青山橋、霞嶺、曉南、松柏橋即青山十鄉,也可指青山橋、霞嶺、曉南,還可以特指青山橋街上,①全鎮最高峰為昌山鋒鰲峰,高755.1米,是湘潭縣第一高峰,同時也是南嶽七十二峰之一。昌山九景分別為仙女峰、觀音寨、香爐寨、三碗齋飯、太公釣魚、錦鰲山、青龍嶺、北斗坨、匕斗槽(也叫匕星岩)。此外還有龍洞、趙啟霖曾作一首對聯《題昌山九景》“仙女拜觀音,手捧香爐,頭頂三碗齋飯,太公釣錦鰲,身騎青龍,腳踏北斗匕星。” 本鎮礦產有明道鄉的花崗岩,觀山村的生石灰,青山橋的鈾235(因環境問題不能開採)。②鎮內有萬家村、周家大嶺的石材經機械逐磨,形成堅定美觀的板材,遠銷省內外各地。海雲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一些石斧、石鏃以及一些陶片。此外還發現了一批古墓葬,其中竹塘村竹葉塘墓群、屋場山墓群,高家坪村大瓦屋墓群,萬家村灣背山墓群,將軍村祠堂嶺墓群,珠山村趙家坪後山墓群,栗山村三河墓群,五家嘴村船形山墓群,森梅村門前山墓群,這一些都是東漢時期的墓群。此外還有東漢——晉代墓群在道貫村蝦公塘。這些古墓葬,多露磚室墓,磚呈青灰色,飾菱形網紋、文格紋、布紋陶罐、布紋陶壇等文物。在蝦公塘墓群,墓磚側印“張師”等字。本鎮有定海寺、昌福寺、雷祖殿、紫雲庵、南雲庵、半山亭、石龍寺、兩湘亭、稍息亭、優缽寺、森林寺、天符廟、青龍庵等古建築。此外還有晚清四川提學使趙霖故居,趙啟墓位於栗山嘴村桐子屋場後山,與其祖父趙照德合葬。祖墓築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二月,趙啟霖墓築於1935年11月,至今保存完好。這位清朝遺老所書的“鳳集高梧”的匾額至今懸掛在縣六中教學樓。 候鎮人口以漢族為主占總人數的99.76%,此外還有苗族、土家族、布依族、哈尼族、水族、回族、侗族、瑤族、彝族、黎族、壯族。本地姓氏人口最多的是趙氏,其次是朱氏,有複姓三個分別為伍趙、歐陽、端木(章木),趙氏包括趙氏和伍趙氏。伍趙始祖於伍文英,於明永樂二年(1404),由江西吉安府、安福縣荷溪來湘潭縣十四者道貫咀千戶塅,給趙遠芳為子,複姓伍趙。 鎮內河流叫青山河(現在多叫涓水或涓江),是涓江的支流,發源於石鼓頂山峰村,納雙河、山田沖、普沖水、紅水、福霞水、雲霞水、歐沖水、摹古石、西沖、昌山、曾羅沖、萬家水、四路港水等,形成一個樹枝狀,向心狀水系,從中部穿過經曉南出境,流入龍口鄉。湘蓮於1976年試種,到1983年規模漸漸擴大,到1987年僅石鼓鎮就種植湘蓮3186畝,總產殼蓮318噸,畝均100公斤。以後面積直線下降,至1998年,整個石鼓鎮只有湘蓮280畝,總產殼蓮21噸,畝均75公斤。 本地手工業歷史悠久,只隨時代而變遷,具有地方特色,原有的制傘業,制筆業,紡織業走向衰落,有的甚至停止。建築業作為本鎮歷史最久,綜合性強的一種手工業,歷代以來都有相當數量的人。此外皮鞋業是鎮域七十年代後新興的手工業,使青山地區成為省內外聞名的皮鞋之鄉。 宋朝慶元一年(1195),“昌山之竹開花結實,取治之始稻穀,每石得米4—5斗,摻粳熬為湯,香與粳同。販糶於市,谷價為平。”清朝嘉慶三年(1798)昌山之竹再次結實。 鎮域內早大旱災為民國二十三年5月1日—9月3日,110餘天無雨,人們被迫四處找水吃,至今仍留傳著一些民謠如“天不平,地不平,旱魃鬼到三坪,三坪餓死人。”三坪分別為湯家坪、灣塘坪(又叫安樂坪)、高家坪。“熱七打鼓熱六唱,求得太陽好曬漿。”“烈日炎炎似火燒,萬畝田禾盡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求雨迎神白糧糕。” 民國二十年5月28日(農曆四月十二日)發生洪災,山洪暴發引起損失巨大,人們流離失所,有詩紀其事云:“山洪暴發千戶苦,淪郊藪萬家疴,王朝不管孽龍事,野蔓荒菸鬼唱歌。”此外 1977年5月30日(農曆四月十三日)也發生特大洪災。 對於本地隱山文化就此告一段落吧,最後我用竹葉塘完小的校歌結束全文。“昌山峻,涓水長,多士於此修藏。道德、學業、日進無疆,願榆便楠杞梓與松柏同禎祥,蔚為祖國民族之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