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長必讀叢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青少年成長必讀叢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青少年成長必讀叢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俄國十月革命前後(1915年至30年代初)這一段歷史時期為背景,描繪了當時的社會變革、階級鬥爭和各階層人物心態。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蘇維埃國家面臨著嚴峻的任務:對內摧毀舊的國家機器,鎮壓反革命勢力,積極開展經濟建設;對外抗擊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保衛新政權。這部小說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這一段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

基本介紹

  • 書名:青少年成長必讀叢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作者: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389頁
  • 開本:16
  • 品牌:山東人民出版社
  • 外文名:К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
  • 譯者:吳興勇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908176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青少年成長必讀叢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歌頌了他在革命戰爭時期自強不息、意志剛強、歷經磨難、勇斗病魔的精神,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作者簡介

作者:(蘇聯)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 譯者:吳興勇

圖書目錄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序言

前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並非出自大文豪之手筆,它是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以自身生活經歷為基本素材撰寫的小說,可以說是一個普通人講述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小說由當時已經雙目失明、全身癱瘓的作者口述,由同樣普通的作者的親朋好友進行筆錄而成。就一部作品在國內外讀者中享有盛譽,成為影響了幾代人的名著。作品的取勝之處不在於語言的優美,不在於情節的曲折,而在於真實的記述所體現出來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引入深思的人生哲理和人生價值。
1989年,前蘇聯青年近衛軍出版社出版了三卷集的《尼·奧斯特洛夫斯基文集》,首次披露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的出版過程及修改情況,並用注形式刊登了四萬字左右俄文版從未面世的新內容。原來,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手稿經過刪改加工後,最早分期連續刊登在《青年近衛軍》雜誌1932年第419期和1934-年第115期,後又單獨出書。讀者對此書反響強烈,愛不釋手。1935年3月17日《真理報》發表了記者、著名作家米·科利佐夫撰寫的通訊報導,介紹了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動人事跡。同年10月,尼.奧斯特洛夫斯基贏得了國家的最高榮譽——列寧勳章。至此,這位與命運抗爭了一輩子、充分體現出短暫人生價值的普通人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而他的作品也得到更廣泛的流傳,在1936年12月22日作者去世前的兩年內,用各種文字重印重版了五十次。
在重印、重版的過程中,作者本人做過修改,編輯自然也對書稿做過改動和刪節。這樣,各種不同的版本便出現了差異。此外,作者去世後的版本又有新的變動,這是因為20世紀30年代後期前蘇聯進行了“大清洗”,凡被“清洗”的歷史人物,例如,先後擔任共青團中央總書記的恪普林和科薩列夫、紅軍高級將領亞基爾、日洛巴等人的姓名都被從書中刪去。
針對上述情況,1989年三卷本的編者在書後增加了用編者口吻闡述的注釋。注釋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一、增補作者手稿中被刪節的內容;二、說明各個不同版本出現差異的原因;三、糾正印刷錯誤等技術性問題。新增補的手稿篇幅長短不一,短的一兩個詞,長的可達數頁,幾乎可以獨立成節。從內容來看,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保爾·柯察金加入和退出“工人反對派”的思想轉變過程;二、黨內鬥爭複雜性的具體表現;三、對保爾與冬妮亞、謝廖沙和麗達等青年男女問友誼和愛情的描述;四、對庸俗的小市民生活和小市民心理的描寫;五、對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情景的描繪。這些段落不僅使保爾.柯察金的形象更加真實,更加豐滿,從而更深刻地體現作者本人的好惡,他的追求和人生觀,同時也能幫助讀者對當時的歷史背景有更全面的了解。因此,可以說,新增補的內容是幫助讀者更深刻地了解作者、理解作品的富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我們的譯本根據前蘇聯訊息出版社1965年莫斯科版譯出,同時將1989年三卷集注釋部分中新增補的、作者手稿里被刪節的內容按原文譯出,供讀者閱讀和研究時參考。注釋中沒有提及、1956年版本中已經刪去的歷史人物的姓名則以腳註形式補上。書中人物除大家已經十分熟悉的保爾·柯察金、冬妮亞·圖曼諾娃、費奧多爾·朱赫來、麗達·烏斯季諾維奇、保爾的哥哥阿爾青等人沿用約定俗成的譯名外,其餘皆按《俄語姓名譯名手冊》(辛華編,商務印書館,1982年)譯出。
談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好書,我們必然會想起“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段名言。這段由我國翻譯界老前輩梅益先生譯成的名言多少年來被許許多多人抄寫在日記本上,背誦在口頭上,牢記在心坎上,激勵、鞭策人們去奮鬥,去創造,體現平凡生活的不平凡意義,實現普通人生不普通的價值。灕江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的新譯本中,黃樹南先生對這段名言作了改動,他認為“碌碌無為”四個字還沒有表達出原文的全部內容,因為從保爾默默思索人生的意義,腦子裡出現這段名言的近背景和遠背景來考慮,應當把它理解為對全書思想的總結。保爾所反對的不僅僅是虛度年華、碌碌無為,他更反對卑鄙和庸俗。據此,黃樹南先生將原譯文中的“碌碌無為”改成“卑鄙庸俗”。(見《出版廣角》,1995年第2期,第56—57頁)我們覺得,黃樹南先生的看法不無道理。因而,在翻譯這段名言時,我們借用了梅益先生的譯文,吸收了黃樹南先生的思想,從文字上作了新的處理。最後,就讓我們把這段名言奉獻給親愛的讀者,作為我們共勉的座右銘吧: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
譯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