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社會調查

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社會調查

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社會調查由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和中國科普研究所聯合倡導,於1998年、2000年和2002年連續兩次開展了全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系列社會調查和對策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社會調查
  • 類型:調查報告
調查簡介,2002年青少年創造力培養社會調查,基本情況,調查結果,

調查簡介

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社會調查由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和中國科普研究所聯合倡導,於1998年、2000年和2002年連續兩次開展了全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系列社會調查和對策研究。該項社會調查自1998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作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現狀社會調查和對策研究》的主要構成部分。
調查通過對全國31個省(區、市)約11800名大學生和中學生進行的隨機抽樣問卷調查,通過委託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對香港特別行政區3000多名大學生和中學生的隨機抽樣問卷調查,通過召開全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專家座談會對大、中國小教師,學生家長,科技界人士等群體的調查,開展了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有關理論的探討,並參照已開發國家和其它開發中國家相應實踐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最終形成研究報告,即《全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系列社會調查和對策研究報告》和《香港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系列社會調查和對策研究報告》,提出了加強我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的對策和建議,供有關政府部門做制定政策的參考(馬抗美、翟立原,2003)。

2002年青少年創造力培養社會調查

基本情況

2002年全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社會調查由中國(科協)科普研究所負責會同專家組設計、實施,中國政法大學團委和學校青少年創造力研究中心承擔了組織大學生調查員赴全國抽樣學校進行調查的任務。本次調查主要對象仍是大、中學校學生,調查以問卷方式進行。
本次調查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2所大學和91所中學,共發放問卷11730份,實際回收問卷11730份,回收答題卡數量亦為1173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答題卡為11627份,有效率為99.1%。專家組依據數據統計結果,進行了分析、研究和論證,特別是與1998年和2002年兩次調查結果進行了比較,並根據兩年來我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狀況的變化,提出了建議和對策。

調查結果

一、對青少年創造性調查所反映問題的概述
1、與1998年相比,青少年對腦科學(包括創造性思維)的認知有了明顯提高;但與2000年相比,上述認知卻略有下降
2、與1998年和2000年相比,青少年自評具有初步創造人格特徵比率在有了較大幅度的上升後又呈現出回落
3、與1998年和2000年相比,青少年自評具有初步創造力特徵的比率在2000年有了較大幅度的上升後,2002年又略有增長
4、青少年親身體驗過科學探究全過程的比率不高,而親身體驗過技術創新全過程的比率更低
5、與1998年相比有較大好轉,與2000年相比變化不大――仍有約半數被調查者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且存在過於嚴謹、尊崇權威的傾向
6、與2000年相比,在創造、發明與個人的關係上,持消極態度的人數有大幅度減少;女性青少年在創造、發明與個人關係上的正確認識率要高於男性
二、對近幾年來青少年創造力培養主體變化的概述及存在問題的分析
1、與1998年和2000年相比,教育主體發生了有益於青少年創造力培養的相當程度的改變――這些改變源於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等深刻的大背景
(1)學校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學設施的改善,有利地促進了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的發展與創新
(2)家長思想觀念的更新和家庭經濟條件的最佳化,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夠享有“民主型”教育及相應的物質上的支持
(3)各級社會機構、團體的努力和大眾傳媒的積極參與,為青少年營造了一個更為有益的成長環境
(4)教育主體的可喜變化源於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等深刻的大背景
2、 青少年創造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1)現行教育體制在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方面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雖然我國的教育已處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但由於受經濟發展制約,目前教育事業仍還存在著人民民眾的需求與教育資源數量供給不足的矛盾,它導致現行教育體制下的學校仍無法根本擺脫應試教育,其突出特點是升學成為教和學的目的,應試成為教學工作的中心。這一點在中國小表現得尤為明顯,儘管教育主管部門已制定了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高等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等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政策措施,但問題仍很嚴重;在高校雖不存在升學壓力,但應試教育的陰影依然存在,並集中體現在“考研”大軍長達一年多的“備戰”上。
(2)教育觀念的滯後使得青少年創造力的培養沒有得到各方面應有的重視
在我國這樣一個幅員廣闊的發展中大國,公眾教育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儘管《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已經下發,但是地方教育部門及其它相關部門作為貫徹執行者,有的還沒有把國民創造力水平提到中華民族復興的高度來認識,因而也就沒有對青少年創造力培養的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有的雖已有認識,但還沒有採取相應的配套措施體現出對青少年創造力培養的重視。
(3)課程改革的相對滯後使得不合理的教育內容仍在實施,影響了青少年創造力的發展
應該指出的是,按照現代教育觀念制定的我國中國小新的課程標準和據此編寫的新教材,無疑會對青少年創造能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但是,由於新課程教材尚處於實驗階段,並未在全國推廣使用,這就使得不合理的教育內容仍在大多數學校實施,影響了青少年創造力的發展。例如,我國在基礎教育改革中,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儘管“探究”學習方式對青少年科技素質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本次調查中,認同“學校的相關科學課程是否為你提供過嘗試進行完整的(包括上述所有8個階段性過程)科學探究學習活動的機會”的中學生,僅為28.8%。
(4)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質的工作還很艱巨
從前述之調查結果看,與1998年和2000年相比,教師和家長的教育觀、教育方式等方面均有相當程度的進步或改進,但情況仍不容樂觀。如本次調查認為大部分老師教學是“灌輸式”的中學生高達46.5%,大學生亦為44.0%;而尚有23.8%的被調查者表示“父母通常會用壓制甚至打罵的方式教育我”,更是令人吃驚!
(5)教育投入不足仍嚴重製約青少年創造力的培養 
就親職教育投入而言,由於我國家庭有重視子女教育的傳統,對培養後代不遺餘力,因此一般說來親職教育投入是較充足的。親職教育投入不足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第一,我國存在近千萬溫飽問題尚難以解決的家庭,其教育投入不足是絕對的;第二,相當多的家長缺乏培養青少年創造力的意識,其教育投入方向出現偏差,這些家庭在青少年創造力培養方面的教育投入不足是相對的。
社會教育投入是指除政府和學生家長之外的其它社會主體在教育事業上的投入。它不僅指社會捐資助(辦)學,還包括對少年報刊讀物等出版物的投入,包括社會各界對青少年活動和競賽的贊助等。由於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企業處於資本原始積累階段,社會教育投入近幾年雖有較大發展,但總體規模仍然較小。
多年來,社會廣泛關注的教育投入問題實質上是政府對學校的教育投入不足的問題。近幾年,學校教育投入嚴重不足的情形在相當程度上有了改善,比如教師工資的提高,改善辦學條件等。總體看來,對大學的投入已產生了明顯效果,但對中國小的投入,與其必要需求相比,仍相差較遠,如認同“學校的計算機室可以為學生提供上INTERNET網的機會”的中學生僅占29.5%。與此同時,僅有36.8%的中學生表示“學校圖書館能提供自己需要的科技書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