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鎮(青城(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下轄鎮))

青城鎮(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下轄鎮)

青城(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下轄鎮)一般指本詞條

青城鎮位於高青縣西部,鎮政府駐地距縣城1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0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公里,面積77.21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城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高青縣
  • 面積:77.21平方公里
  • 人口:33735人(2017年)
鄉鎮概況,歷史遺址,經濟發展,經商傳統,人口數據,

鄉鎮概況

青城鎮歷史悠久,唐朝時為青平鎮,1233年(金天興二年)始置青城縣,為縣治。1333年(元元統元年)築城池。1595年(明萬曆二十三年)增設瓮城。1736年(清乾隆元年)在城中建文昌閣。1950年,四門被拆除,城牆被附近民眾取土拆除。1950~1952年,為高青縣委、縣政府駐地。著名歷史人物有明代工部尚書楊夢袞、監察御史於華袞(又名於二堂),早期傑出的工人運動領袖史文彬等。
青城鎮
1956年,為齊東縣青城區,轄15個鄉。1958年9月,為青城人民公社,同年11月析入鄒平縣。1961年,為高青縣青城區,轄青城、木李、楊坊、碼頭、杜集、成家庵、徐霞、新徐、鄭廟、義和10個公社。1963年,將鄭廟、義和公社劃歸田鎮區。1978年為青城公社,轄青城、成庵、杜集、木李、楊坊、碼頭、徐霞、新徐8個管理區,217個村,65214人。1984年7月,撤青城公社,設立青城鎮,轄成庵、徐霞、青城3個管理區,75個村。1987年2月,原楊坊鄉的碼頭管區劃歸青城鎮,轄4個管區,111個行政村。2004年,轄城中、城西、成庵、徐霞、大孫、碼頭6個管區,111個行政村,33401人,耕地面積4124公頃。
1978年,青城公社有耕地1.1萬公頃,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等,植桑養蠶是當地的主要副業。1984年,馬扎子引黃閘實施改造,提高了農田的灌溉能力,同時,調整種植結構,棉花、花生、瓜菜、麻類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大幅度提高。1988年,實施第一期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提高。1997年,以瓜菜基地建設、養殖小區建設、食用菌栽培為龍頭最佳化農業生產結構,由單一的種植業向有特色的效益農業轉軌。2002年,有冬暖式大棚60個,春秋棚300個,瓜菜面積達1000公頃。該鎮的“青苑”牌西瓜、“魯峰”牌麵粉、“雙贏”牌金針菇等綠色無公害品牌打入北京、天津市場。至2004年,全鎮有冬暖式大棚150個,春秋棚100公頃;發展速生豐產林52公頃;奶牛存欄量1800頭,肉牛1.1萬頭。

歷史遺址

著名歷史人物有明代工部尚書楊夢袞、監察御史於華袞等。
文昌閣位於青城鎮十字大街中心。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文昌閣樓基為磚石結構,四面拱圈門,東西南北兩條大道在樓底垂直交叉通過,樓基以上主體為木結構,塔式,三重檐,基座為正方形,高7米,邊長10.8米,基座下為寬4米,高5.3米的十字形卷拱門洞。第一層以直徑30厘米的圓柱支撐飛檐,二層為暗層,中間以磚砌四壁直達三層,樓頂綠瓦珠頂,樓通高20米,四個高高翹在空中的檐角,皆系有銅鈴,微風吹動,“叮咚”悅耳。造型雄偉,工藝精湛。1992年,被確定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昌閣是古青城八景之一,名曰“高閣晴霞”。漫步於雲霞無邊的蒼穹之下,凌駕於綠樹掩映的高閣之上,宛如群山中突兀的高峰,叢林中拔地而起的高松,挺拔瑰麗,氣勢非凡。風清日麗時,憑欄遠眺,東可觀高青縣城美景,往南可望鄒平之黃山,北望九曲黃河滔滔東逝,品茗觀景,心曠神怡。
青城文昌閣歷300載,雖飽受兵戎相催,風雨相虐,但仍然巍然聳立,安然無恙,保持著原有的風貌。登文昌高閣,沐魁星靈光,攬黃河洶湧之勢,臨聖賢鴻儒風姿,讓人留戀忘返,樂不思鄉。

經濟發展

2012鎮域經濟實力實現穩步提升,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全鎮現有規模以上企業14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12.7億元,同比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實現11.6億元,同比增長14.8%;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實現1.1億元,同比增長13.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07億元,同比增長65%。地方財政收入在2011年1309萬元的基礎上,2012年再次實現大幅增長,達到1946萬元,比我們去年人代會上確定的目標多了446萬元,同比增長48.82%,增幅名列全縣前茅。廣泛搭建各類招商平台,借勢借力發展,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引進投資5.77億元、年產380萬平方米曲平面太陽能光熱玻璃項目,及玲斐礦石、威揚石化、千渡蟲草、升泰紡織等10多個項目,全鎮協定引進外資超過7億元。
——“省級示範鎮”建設實現良好開局。2012年8份,我鎮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示範鎮”,縣委、縣政府提出了“舉全縣之力支持青城示範鎮建設”的重大舉措,縣政府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各副縣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示範鎮建設領導小組。全縣60多個部門與我鎮研究制定了幫扶方案,並進行對接。我鎮及時成立了示範鎮建設辦公室,制定了實施方案和年度計畫。一是高標準完成規劃編制和部分城鎮基礎設施項目。投資200餘萬元,會同有關部門,聘請山東大學三力設計院編制完成總體發展規劃及城鎮關鍵部位的城市設計,聘請高層次專家編制完成小城鎮排水專項規劃、產業規劃、環境規劃、市場路和文昌路商業街規劃、文昌社區二期規劃、遊園社區規劃等各類專項規劃。為進一步增強小城鎮綜合承載力,完善城鎮基礎和服務設施,投資3165萬元完成市場路建設及兩側雨污分流、文昌路西段及其排水管道建設、文昌社區一期工程的污水處理項目、省道慶淄路兩側人行道建設和支六排襯砌主體工程8個基礎設施項目。新建成大型垃圾中轉站1處、混凝土垃圾池4處,並投入使用。順利完成省道廣青路拓寬改造項目的遷占工作。二是加快“兩區三村”改造。投資3400萬元完成文昌社區一期工程,西北街拆遷戶和吉家村全體村民已全部入住。截至2012年底,又新增11個村實施“兩區三村”改造。三是積極改善民生,投資60餘萬元完成大孫、碼頭教學點校舍改造項目,新建校舍12間,並投入使用。投資60萬元完成中心國小幼稚園建設項目,新購進教具、玩具等設備,完成房屋修繕工作。投資25萬元完成國中高標準水沖式廁所建設項目。投資120萬元、面積806平方米的國中餐廳建設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的1/3。投資40餘萬元完成敬老院一期升級改造項目。投資30萬元,建成惠民服務大廳、勞動保障服務大廳,配齊鎮綜合文化站相關設施。投資10萬元,完成計畫生育辦公服務樓裝修工程。投資100萬元,新建17處辦公活動場所。投資1200萬元,日供氣能力2萬方的中石油加氣站項目主管線已到位,地下工程已完工。四是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紮實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行風險抵押金制度,整治村和城區實行保潔員制度,對生活垃圾實現統一清運,集中處理,2012年,總投資50餘萬元,先後動用人工3200餘人次、機械600餘台次,清運各類垃圾1200餘立方,分發垃圾桶178個,按統一色調粉刷牆壁1.8萬平方米,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五是對上爭取支持實現新突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示範鎮”後,連續4年,每年上級支持資金2000萬元(其中省1000萬元、市500萬、縣500萬元),爭取其它項目各類資金2000萬元,年內到位1000萬元,為加快示範鎮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
——農業綜合效益大幅提高。農業基礎設施得到不斷改善,投資1280萬元完成萬畝高標準產田建設項目和2300萬元的小農水建設項目,並順利通過省、市驗收。通過“一事一議”完成5個村的小型水利設施建設。完成總乾、三分乾清淤工作。投資150萬元新建高標準大橋1座。橋涵維修17處,道路維修11.2公里,清理溝渠15公里,全鎮溝、渠、路、林、橋、涵、閘等設施得到極大改善,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創造了良好條件。以總投資4100萬元的淄博民生瓜果菜基地建設、辛金牧業綠色奶源建設、弘潤菌業擴建、誠信菌業三期擴建等農業項目為依託,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成立農業品牌指導站,加快推進商標註冊、品牌註冊。協助誠信菌業、民生綠色瓜菜生產基地註冊“冰玉蓮花” 牌、“青苑”牌、“民生”牌等商標品牌,進一步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另外,民生基地創造的“張鞏田模式”,在全縣得到廣泛推廣。2012年,全鎮建成苗木基地1處、生態豬養殖基地2處、大型綠色無公害瓜菜基地5處、西紅柿基地4處、大型西瓜基地1處,食用菌基地3處。食用菌、雪桃、西瓜、西紅柿等特色經濟得到不斷壯大,特色產業生產能力顯著提升,尤其是食用菌,現已達到日產26噸規模。強化防疫監管力度,嚴格按檢疫規程實施檢疫,確保畜牧業實現安全生產。

經商傳統

青城集歷史悠久,規模較大,有“青城大集趕三天”之說。1978年,有拖拉機站、鐵木廠、絲織廠、柳編廠等企業。1984年起,每年都舉辦物資交流大會。1985年,絲織廠有織機16台、職工44人,年產提花被面等1.8萬床;柳編廠所生產的柳編工藝品遠銷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家。1993年12月,青城籍台胞張培貞與鎮政府合資創建青園地毯有限公司,在其帶動下,全鎮地毯業迅速發展,1994年,從業人員2500人。同年,淄博魯星麵粉有限公司成立。1998年和1999年,該鎮西北街村、游家村相繼被縣政府命名為商業專業村。至2002年,全鎮投資5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51家,各類專業村40個。2003年,民營企業發展較快,新增民營企業11家,2004年,全鎮個體私營業戶達4500餘家,從業人員1.3萬人,實現工業總產值1.98億元。形成地毯、麵粉、木器、油棉加工為龍頭的私營經濟全面發展的格局。
1978年,青城公社駐地建築以平頂土房為主,街道以十字街為中心,主要有東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北小街、南小街等,多為瀝青路面。1978年後,磚、石、木結構瓦房逐漸取代平頂土房。1984年,鎮政府對城鎮建設進行統一規劃,街道拓寬取直。1985年起,慶淄路城區段兩側陸續建起商住兩用樓。1991年起,實施舊城改造,拓寬四街,籌資40萬元將文昌閣修葺一新,並以文昌閣為中心在東、南、西、北方向重建四門,依次為望海門正陽門、青龍門、拱辰門。此後,鎮郵政電訊大樓、鎮政府辦公樓、鎮計生服務樓、縣第二人民醫院門診樓、縣第三中學教學樓、西瓜批發市場等相繼建成,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1992年9月,被省政府命名為村鎮建設新型鄉鎮。2000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中心鎮。2002年,成立供水中心,實現鎮政府駐地居民集中供水。2003年,新建商住兩用房5000平方米。至2004年,實現了鎮政府駐地垃圾定點存放、清運。90%的村接通了自來水。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23部。
1978年,有高中1所,國中9所,國小133所,在校學生10232人,教職員工448人。醫院1所,衛生所4處,醫護人員90人。衛生室88所,鄉村醫生110人。1982年,縣第一人民醫院青城分院更名為高青縣第二人民醫院,有職工89人,病床35張。1985年,中國小完成配套改革,國中教育得到了普及,適齡兒童入學率98.1%。是年底建成教育衛星地面接收站。1987年,建立僑聯醫院。1988年12月,僑聯醫院從青城遷出。2002年,有幼稚園8所,國小7所,國中1所,縣屬高中1所,教職工424人,在校學生6331人。2004年,全鎮有國中1所,在校生1779人;國小6所,在校生1938人;幼稚園6所,在園幼兒931人;共有教職工275人。縣屬第二人民醫院駐青城,承擔著西部10餘萬人口的醫療保健任務。

人口數據

常住人口33735人(2017年)。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4726

17519

17207
家庭戶戶數
9848
家庭戶總人口(總)
33943
家庭戶男
17048
家庭戶女
16895
0-14歲(總)
6804
0-14歲男
3470
0-14歲女
3334
15-64歲(總)
25134
15-64歲男
12936
15-64歲女
12198
65歲及以上(總)
2788
65歲及以上男
1113
65歲及以上女
167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3147
下轄村:
青城鎮白馬陳村
青城鎮西邵家村
青城鎮拐溝陳村
青城鎮西周家村
青城鎮張太浮村
青城鎮東牛王村
青城鎮大李夏村
青城鎮亭子李村
青城鎮新李村
青城鎮韓家小莊
青城鎮碼頭村
青城鎮王小堂村
青城鎮溫家坊村
青城鎮石家井村
青城鎮沙窩楊村
青城鎮小馬家村
青城鎮王老三村
青城鎮付家村
青城鎮郭立庵村
青城鎮姚家村
青城鎮東張旺村
青城鎮西張旺村
青城鎮官道魏村
青城鎮官道李村
青城鎮界牌張村
青城鎮西莊家村
青城鎮油坊楊村
青城鎮西史家村
青城鎮連伍村
青城鎮毛家村
青城鎮於家村
青城鎮皮家村
青城鎮杜家村
青城鎮張漢臣村
青城鎮小孫家村
青城鎮王家廟村
青城鎮大孫家村
青城鎮朱家村
青城鎮香姚村
青城鎮粉張村
青城鎮界牌楊村
青城鎮三里尚村
青城鎮孫家莊村
青城鎮北張家村
青城鎮台子於村
青城鎮顧家村
青城鎮東程家莊村
青城鎮路家莊村
青城鎮西紙坊村
青城鎮東紙坊村
青城鎮孟家莊村
青城鎮程家安村
青城鎮小河溝村
青城鎮施家村
青城鎮小王家村
青城鎮大於家村
青城鎮小魏家村
青城鎮大河溝村
青城鎮王天佑家村
青城鎮東張家莊村
青城鎮孫家村
青城鎮五里村
青城鎮游家村
青城鎮徐家寨東村
青城鎮接官亭村
青城鎮南毛家村
青城鎮王皮家村
青城鎮徐家寨西村
青城鎮劉茹家村
青城鎮長里莊村
青城鎮岳家村
青城鎮徐家寨中村
青城鎮馬莊村
青城鎮菜園村
青城鎮叭蠟廟村
青城鎮張公田村
青城鎮孔家村
青城鎮小李家村
青城鎮五里坊村
青城鎮彭家村
青城鎮小孟家村
青城鎮柳樹高村
青城鎮三里莊村
青城鎮小北關居
青城鎮東關居
青城鎮東大街居
青城鎮西北街居
青城鎮大北關居
青城鎮南關居
青城鎮前海子居
青城鎮胥令公村
青城鎮焦家莊村
青城鎮耿家村
青城鎮趙家村
青城鎮豆腐陳村
青城鎮西三里莊村
青城鎮田家莊村
青城鎮吉家莊村
青城鎮釣魚台村
青城鎮後海子村
青城鎮西於村
青城鎮邵家莊村
青城鎮石家灣村
青城鎮玉皇廟村
青城鎮柳煙村
青城鎮大張家莊村
青城鎮小張家村
青城鎮大范家村
青城鎮劉公順村
青城鎮胥家莊村
青城鎮辛莊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