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洞經古樂

青城洞經古樂

青城洞經古樂是流傳在都江堰市城鎮和農村的一種民間宗教音樂,其歷史可上溯到古代巫文化時期的行巫音樂。宋、元以後,因民間信仰據傳能保佑讀書人功名富貴的“文昌帝君”(即“文曲星”),由此而逐步形成吟唱《文昌大洞仙經》的民間音樂流派——青城洞經古樂。它具有極大的藝術魅力,使人能欣賞到古代的音樂及表現方式,反映出當時的歷史文化、社會特徵、藝術風格,是流傳千年以上的傳統藝術結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城洞經古樂
  • 類型:民間宗教音樂
  • 意義:是流傳千年以上的傳統藝術
  • 歷史價值:是今天我們研究文化的寶貴資料
簡介,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歷史淵源、發展及現狀,古樂傳人,宋克文,梁志賢,古樂法事內容,開壇,供天,拜斗,祭拜城隍,過場音樂,法事順序,

簡介

青城洞經古樂是流傳在四川成都都江堰市以青城山為中心的民間音樂,流傳範圍遍及都江堰市城鎮和農村,其中尤以岷江以西鄉鎮較為普遍,如玉堂鎮、中興鎮、石羊鎮、青城山鎮、翠月湖鎮、安隆鄉等。
青城山山門前的洞經音樂表演青城山山門前的洞經音樂表演
青城洞經古樂起源於青城山古代的巫覡音樂,唐代和宋代隨著青城山道教音樂的興盛,特別是唐代青城山著名道士杜光庭整理和完善天師道正一派科儀音樂,即俗稱“南韻”或“廣成韻”以後,促進了青城洞經音樂的發展。青城洞經古樂主要以音樂伴奏唱誦《大洞仙經》內容和樂曲演奏的形態,以集體演奏形式正式演出,或為道觀及農村住戶作祈願類演奏。前者不具有任何宗教性質,後者則需穿戴特別服飾,作古老的傳統禮儀演奏。
青城洞經古樂現保留古樂曲80餘支,風格細膩、悠美、祥和,有音樂活化石之稱,是目前全國洞經音樂流派中保留最完整、豐富的民間音樂。青城洞經古樂傳承不斷。20世紀50年代,都江堰市尚有“宣化堂”、“普濟慈善會”等7個樂壇組織,均有傳承百年以上歷史,如“青城洞經禮樂部”,從清道光年間成立壇會,現已傳承到第十三代,掌門人是羅著良先生。

歷史價值

在今天看來,青城洞經古樂保留著許多古蜀音樂的原生形態,同時也保留下了著名道士杜光庭在青城創製的道教科儀音樂“廣成韻”(又稱“南韻”),以及佛教的、宮廷的、儒家的、民間的許多曲牌和曲譜。雖然它是以誦唱《大洞仙經》的文昌信仰的形式呈現於世,但其龐雜而豐富的內容卻遠遠超過一般文化尊神的信仰,而是曲折、深刻地反映了以青城山為中心的民間信仰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內容。是今天我們研究宗教、戲劇、音樂、民俗以及科舉考試、善行文化等等寶貴的歷史資料。

文化價值

青城洞經古樂龐雜的內容已遠遠超過一般文化尊神的信仰,深刻而曲折地反映了以青城山為中心的民間宗教信仰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內容,是我們研究宗教、戲劇、民俗、音樂以及科舉考試、善行文化的重要歷史資料。而且,它具有極大的藝術魅力,使人能欣賞到古代的音樂及表現方式,反映出當時的歷史文化、社會特徵、藝術風格,是流傳千年以上的藝術結晶。

歷史淵源、發展及現狀

脫胎於遠古巫覡音樂的青城洞經古樂,是一支深藏在青城山的民間音樂藝術奇葩。
古樂表演現場古樂表演現場
它的歷史與古蜀文明發展有十分密切的系。道教在青城山發祥以前,民間就有十分龐雜的神仙信仰、方士信仰、星相信仰。而其中尤以文昌星座信仰流行最廣。在唐、宋、元三朝皇帝的推崇下,“文昌大帝”應運而生,成為參加科舉考試士子們心中最崇拜的執掌功名的神靈,早期青城洞經古樂的功能之一,是讀書人求取功名富貴和祈求平安幸福的音樂。青城洞經古樂在發展過程中,廣采博收,無論民間音樂、道教音樂,還是佛教音樂、宮廷音樂的元素都納入洞經古樂之中,形成旋律悠美、曲調祥和、抒情細膩的藝術奇葩。以吟唱《文昌大洞仙經》為主而構成的經腔、曲牌和樂曲,流行在都江堰市城鎮和農村,是一種民間(祭祀)音樂,它的表現形態為外道內儒,一般使用場合既可為道觀舉辦正規的宗教法會,又可在民間舉辦各種祭祀、慶典等法事活動。在洞經活動中根據不同的法事和內容,選奏大量的青城洞經古樂曲牌來作為科儀活動的伴奏音樂並貫穿始終。以其美妙的音樂來表現壇場莊嚴肅穆的氛圍,表現壇場祭祀和慶典的內容。
青城洞經古樂在青城山周圍的城鎮和農村已經傳承了1300多年。從壇場到堂會,有系統的民間演唱組織,可以清晰地追尋傳承譜系,其中一支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間,距今已近200年,其傳人已歷13代。樂曲曲譜都是用傳統的工尺譜代代相傳。
青城洞經古樂保留著許多古蜀音樂的原生形態,同時也保存下了早期道教音樂“廣成韻”及其它古樂的曲牌和樂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無論誦唱的唱腔,演奏的曲牌、樂曲、唱腔的內容、法會的衣飾穿戴、供奉的牌位、供品,儀式的走步繞場都具有極大的藝術魅力。川劇的許多音樂就直接使用洞經古樂的曲牌藝術,使人能欣賞到古代的音樂及表現方式,反映出那個時代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特徵,以及藝術風格,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都江堰市能演奏洞經古樂的人,已不足20人,而能像老藝人那樣用工尺譜誦唱的人,僅僅只有5人,而且都已80歲以上高齡。青城洞經古樂是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但這些寶貴的民間藝術瑰寶卻瀕臨消失湮滅。這些老藝人大多數都沒有文化,他們的傳承,基本上是師徒口耳相傳,手把手傳授琴藝,經常演奏還有80餘支樂曲,因此,搶救青城洞經古樂,已迫在眉睫。青城洞經古樂中的誦唱經腔和儀軌程式,同樣重要,但民間藝人中也只有10餘人掌握,他們最年輕的也40多歲了,前景照樣堪憂,同樣面臨失傳危險。
為此,都江堰市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小組,對青城洞音樂制定了詳細的保護計畫。除了確定文化館專業幹部對青城洞經古樂進行深入挖掘、錄音、記譜、攝製資料保存外。成立了以老藝人為主要成員的青城洞經古樂團,定期進行以傳習為主的排練演出。籌資50萬元拍攝三部九集《自然·生命·和諧——中國青城洞經古樂》音樂電視片。並籌集20萬元專款購置樂器、音響和服裝。制定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把青城洞經古樂打造成都江堰市又一張文化品牌。

古樂傳人

青城洞經古樂的傳承已歷經十三代,其父宋瑞堯為第十一代掌門人(2002年仙逝)。從有史可查的清朝道光年間第一代壇主(掌門)梁洪恩開始到民國年間的劉子冤壇主止,歷經了八代,到父宋瑞堯任掌門又歷經了三代。前任掌門為十二代羅著良(年時已高)宋克文現為第十三代掌門。前幾任譜係為:劉子冤(八代壇主)→李培之→王合林→宋瑞堯→羅著良→宋克文。

宋克文

宋克文,男,漢族,1961年8月6日出生,現擔任青城洞經音樂執行隊長。自幼耳濡目染從父輩那裡受到了青城洞經古樂的薰陶,19歲開始在父親宋瑞堯掌門的指導下進行了青城洞經古樂演唱和竹笛吹奏的系統學習,1983年參加由父任掌門的“青城洞經禮樂部”,後又拜父親同門同輩師兄弟梁直君為師,到其父2002年仙逝時,已學習了二十年。已掌握了七十餘首古樂的吹奏和演唱,前任掌門為十二代羅著良(年時已高)先生,因身體多病,故接任十三代掌門之職。
2002年參加由都江堰市委宣傳部支持成立的“大道演出團”,並在團中傳承青城洞經古樂。2006年“大道演藝團”解散後,參 加了由都江堰市文化館重新組建的“青城洞經古樂團”。參與完成了三部 九集《中國青城洞經古樂》音樂電視片的攝製;參與完成了成都市和四川省的非遺名錄的申報工作;參加了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藝術節的宣傳演出活動等,並始終堅持青城洞經古樂的傳承工作。傳承的主要曲目有:“送神後詩章”、“串枝蓮”、“洞宮”、“五福圖”等七十餘首,根據韻詞創作了新的青城洞經古樂“虔誠曲”等,現已由都江堰市文化館收集、整理、存檔。

梁志賢

梁志賢,男,漢族,1944年2月19日出生,現任青城洞經古樂主持(高功)。自幼耳濡目染,從祖父輩那裡受到了青城洞經古樂的啟蒙教育,成人後逐步系統地從父親和宋瑞堯掌門處學習並掌握了青城洞經古樂科儀活動的程式、內容和倖存下來的大部份青城洞經古樂曲譜。2002年參加由都江堰市委宣傳部支持成立的“大道演藝團”,並在團中傳承青城洞經古樂。2006年“大道演藝團”解散後,參加了由都江堰市文化館重新組建的“青城洞經古樂團”。參與完成了三部九集《中國青城洞經古樂》音樂電視片的攝製;參與完成了成都市和四川省的非遺名錄的申報工作;參加了首屆中國成都(國 際)非物質文化藝術節的宣傳演出活動等,並始終堅持青城洞經古樂的傳承工作。傳承的主要曲目有:“迎神前章”、“步虛”、“後青城”(七曲)、“士子腔”等五十餘首,現已由都江堰市文化館收集、整理、存檔。

古樂法事內容

法事活動是洞經音樂的功能之一。但各地法事活動的內容有很大差異。比如梓潼縣在文昌文化的各類活動中,都要演奏洞經音樂,功能性十分專業和明確。青城山洞經古樂的法事活動內容比較複雜,既可為道觀舉辦正規的宗教法會,又可在民間舉辦法事活動,但基本程式差別不大。

開壇

開壇迎神聚會、慶典、祈福、超度等。
所用曲目有:《迎神前詩章》、《開壇符》、《前後青城曲(七曲)》、《步虛》、《解穢贊》等。

供天

供奉上天諸仙、諸聖、諸神、諸君等,朝拜讚頌。所用曲目有: 《祝香文》、《新贊》、《士子腔》、《老大洞》、《五福圖》、《太極腔》、《解穢贊》、《香花贊》、《老贊》、《發燭贊》等。

拜斗

上拜二十八宿,祈禱上天保佑、除魔、除病、除災、利濟生民。(拜南極和北斗各宿神)所用曲目有:《行病腔》、《閻王腔》、《月厄贊》、《解厄贊》等。

祭拜城隍

告之地方各級官員、神靈、土地、里域都官。所用曲目有:《仰啟腔》、《始自腔》、《香花贊》、《土地咒》等。

過場音樂

烘托氣氛,連線贊韻,為上香、祭拜、行禮等過場伴奏。
所用曲目有:《五菱花》、《串枝蓮》等器樂曲牌。法事中,一般要申三元,三元即天、地、水。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做法事走到哪裡,就要申拜那裡的真神(主神)、真武、天師等。按現時說法就是要擺子各種關係。

法事順序

先開壇,然後申奏地方各神和官員,並逐步升級至玉皇、如來(其中即為拜斗——拜北斗和南極各宿神;供天——上聖各仙各神,包括聖、真等)。如果法事是超度類的,就要申奏地府各主、各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