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柏拉圖傳世的三十餘篇經典對話中,《帕默尼德》歷來備受
柏拉圖研究者關注。這篇古希臘作品在西方思想傳統中經過漫長的翻譯、接受、解釋史,成為西方思想史上的樞紐性典籍,在
新柏拉圖主義、中世紀經院神學、義大利文藝復興、
德國古典哲學都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啟蒙時代以後,西方研究《帕默尼德》的文獻浩如煙海,譯本層出不窮,解讀路向各不相同。
米勒這本著作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帕默尼德》解讀的重要作品。作為英語學界柏拉圖研究的主流學者,米勒努力嘗試對這部經典做出整體而全面的解讀,在米勒看來,這種整體性不僅在於關注文本自身結構,不僅在於關注情節與論辯細節,甚至也在於關注文本與讀者的整體。
作者簡介
作者米勒,瓦薩學院哲學系教授,柏拉圖研究專家,已出版《柏拉圖<治邦者>中的哲人》、《靈魂的轉向:柏拉圖的〈帕墨尼德〉》等多部學術專著。
目錄
中譯本說明
致謝
序言: 解讀《帕默尼德》
一、對話形式: 模仿的反諷與結構
二、作為對話的《帕默尼德》: 展望與計畫
三、關於主觀解讀問題的一項說明
第一部分 準備重新思考“樣式論”
第一章 戲劇背景
一、歡迎的主題以及洞察與調和的數級層次
二、場景: 為學園回顧《王制》
三、柏拉圖利用埃利亞思想
第二章 帕默尼德挑戰蘇格拉底
一、誘導: 蘇格拉底的雙重區分
二、反駁: 帕默尼德審查蘇格拉底
三、轉換: 蘇格拉底與學園聽者
第二部分 密集的精微論證
第三章 帕默尼德的幫助
第四章 假設之一、假設之二與假設之二a:樣式、分有者及雙方關係(137c—157b)
一、關於“一”的矛盾
二、解決悖論: 區分樣式與事物(假設之一和之二)
三、沿途的謎團: 暗示與預期
四、講述“區分”: 事物在樣式中的基礎(假設之二a)
第五章 假設之三—之八: 之一—之二a的展開(157b—166b)
一、分有: “多”與“界限”(假設之三—之四)
二、樣式: 可理解性、共有、存在(假設之五—之六)
三、事物的現象性(假設之七—之八)
結語:關聯與可能
一、《帕默尼德》與《王制》: 重構抑或背離?
二、《帕默尼德》與埃利亞對話: 樣式作為整體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