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觀

靈觀

道觀。 唐 孟郊 《列仙文·安度明》詩:“靈觀空無中,鵬路無間邪。”《雲笈七籤》卷九七:“紫宮乘綠景,靈觀藹嵯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觀
  • 拼音:ling guan
  • 出處: 《列仙文·安度明》
  • 解釋:道觀
定義,景點,

定義

(一)唐代僧。為黃檗希運之法嗣,住福州烏石山。生卒年不詳。師性喜獨處,人罕見之。僅有一信士依時供食,師亦僅於此時始開戶。世稱老觀和尚。
師有‘老觀閉戶’之公案傳世,內容系師與雪峰禪師間之機緣對話。禪苑蒙求卷上(卍續一四八·一○八下):‘靈觀禪師尋常扃戶,人罕見之,唯一信士每至食時送供方開。一日,雪峰伺便扣門,師開門,峰驀胸搊住,曰:“是凡.是聖”師唾曰:“這野狐精!”便推出,閉卻門。峰曰:“也只要識老兄。”’由此公案中,顯示師歇止一切問答等言詮思辨之脫俗風格。[景德傳燈錄卷十二]
(二)(1485~1571)李氏朝鮮時代僧。嶺南晉州(慶尚南道)人。號隱庵。又稱蓮船道人。所居之處稱芙蓉堂。十七歲出家於德異山。遊學教禪,兼通老莊百家之學,於金剛山彌勒峰內院默坐九年而省悟。其後參謁智異山之碧松智嚴,並嗣其法。智嚴示寂後,乃代之領眾,蔚為嶺湖以南之大宗師。宣祖四年示寂,世壽八十七。門人有西山休靜、浮休善修,李朝中期以降之朝鮮禪教,大半出於彼等之法系。[芙蓉堂行績(收於休靜之清虛堂集)、朝鮮佛教通史中編(李能和)、李朝佛教(高橋亨)、朝鮮禪教史(忽滑谷快天)]

景點

江蘇宜興洞靈觀簡介
洞靈觀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聞名於全國,被列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相傳春秋時陳國人庚桑楚得老子之道,先居畏壘山後隱居孟峰山張公洞修道成仙並著有《 亢倉子九篇》,盛唐時期唐明皇封庚桑楚為“洞靈真人”,他的著作被封為《洞靈真經》。他在此修道時濟世利民,為窮苦人民送醫送藥,後世人民為了懷念他,修造了道觀,塑了金身,唐明皇御筆題額將道觀封為“洞靈觀”。重建的洞靈觀地處太湖風景區內,位於張公洞北側,沿盂峰山拾級而上直到張公洞天洞口,氣勢雄偉壯觀,上下分六個層次,沿中軸線建有靈官殿、天師殿、玉皇殿、三清殿。左偏建有慈航殿、長生殿,右偏建有真人殿、財神殿等八個殿。三清尊神等 29 尊神像分別供奉在八個殿中。開放後朝拜和參觀者摩肩接踵,數以萬計,香火鼎盛,熱鬧非凡。
江蘇宜興洞靈觀歷史
洞靈觀重建於1995年3月,與張公洞相鄰,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占地近萬平方米。自山腳至山頂,重門次第,殿宇巍峨、紅牆黛瓦、綠蔭掩映,建有靈觀殿、玉皇殿、天師殿、三清殿等八座殿宇,殿內29尊神像熠熠生輝。
春秋時,道家庚桑楚曾在洞內隱居,並著有《庚桑子》九篇,東漢的張道陵和唐代的張果老也曾在洞內修過道。唐代開元時,唐明皇親自題寫了觀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