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空山聖壽寺

靈空山聖壽寺

靈空山聖壽寺,又稱鐵瓦寺、先師禪寺,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靈空山鎮第一川村北山自然村南靈空山,占地面積6167平方米,始建於唐代。

靈空山聖壽寺坐北向南,南北總寬約57米,東西總長約134米,建築布局以橫軸為序,由西向東依次建有五處院落,分別為羅漢院、窯樓院、中院、關公院、僧房院。中院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彌勒殿、正殿。靈空山聖壽寺布局靈活,建築與周邊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寺內宗教文化內涵多樣,具有較高歷史和藝術價值。

2013年3月5日,靈空山聖壽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空山聖壽寺
  • 地理位置: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靈空山鎮第一川村北山自然村南靈空山 
  • 所處時代:明至清
  • 占地面積:6167 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開放時間:8:00—18:30 
  • 別名:鐵瓦寺、先師禪寺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7-0866-3-164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中院,其他院落,文物遺存,歷史文化,皇子菩薩,御筆賜額,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靈空山聖壽寺始建於唐代,原名鐵瓦寺,五代後稱為“先師禪寺”。
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命名為聖壽寺。
成化初年,重修中殿、正殿、僧房。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多次重修靈空山聖壽寺。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中國共產黨創辦的華北大學農學院植物系在靈空山聖壽寺開辦了森林專科學校。
1980年至1987年,維修靈空山聖壽寺古建築。

建築格局

靈空山聖壽寺背山面谷,坐北向南,南北總寬約57米,東西總長約134米,占地面積約6167平方米,建築面積3319.29平方米,建築布局以橫軸為序,由西向東依次建有五處院落,分別為羅漢院(西偏院)、窯樓院(中院西跨院)、中院、關公院(中院東跨院)、僧房院(東偏院)。五路院落一字排開,各有山門又互相貫通。北部崖壁,由東向西還分布有茅庵與文殊殿,崖壁上有唐末開鑿的淨身窯。

主要建築

中院

中院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彌勒殿、正殿。東西廂房分別是觀音殿、地藏殿,東廂房山牆上有“有感”二字,西廂房山牆上有“有應”二字。
彌勒殿,也稱天王殿,面闊三間,長門圓窗,紅牆彩拱。中間前後兩門相對而開,是過殿格局。前門楣上刻有“松門花洞”四字。彌勒敞懷大笑面南而坐,彌勒背面是韋馱,東西兩面站著各持琵琶、劍、龍、傘的四大天王。彌勒殿的東西兩邊是磚木結構的鐘鼓樓,下有半圓形拱門,門上都有磚刻對聯和磚雕圖案。東邊鐘樓門兩側的楹聯為:“山鳥不知名利客,野花猶獻廟堂香”,西邊鼓樓門兩旁的楹聯為:“峰影不隨流水去,鶴聲猶帶夕陽飛”。楹聯由象形文字、金文和甲骨文三種文字組成,採用陰陽手法雕鑿。磚雕圖案有團龍、福祿、梅花鹿、老壽星、荷葉蕩舟、獅子、蝙蝠、葡萄、竹節、荷花等傳統吉祥圖案。
正殿石砌台基,面寬五間,進深五椽,六檁前廊式架構,單檐硬山琉璃瓦頂,檐部異形斗拱十一攢,柱頭斗拱五踩雙昂,木製格扇門窗。隨檁枋有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1985年等多處重修題記。正殿內有先師菩薩鑄銅貼金神像,左右兩側為四海龍王。東西兩壁有彩繪壁畫和泥塑彩像。
觀音殿與地藏殿,都是二層磚木結構,青磚布瓦,面闊三間。觀音殿供觀音菩薩,左右兩邊有善財童子和龍女像。地藏殿供地藏菩薩,左右兩側有道明閔公像。

其他院落

羅漢院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南房、觀音殿,兩側有齋房;窯樓院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南房、北房;關公院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關聖殿、普賢殿;僧房院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北房,兩側分布有東、西配樓。

文物遺存

重修碑記
明正德九年(1514年)
聖壽寺碑,高141厘米,寬78厘米,厚23厘米。碑文25行,共982字。
靈空山聖壽寺
聖壽寺碑拓片
明萬曆三年(1575年)
重修靈空山聖壽寺碑,高93厘米,寬66厘米,碑文25行,共885字。
靈空山聖壽寺
重修靈空山聖壽寺碑

歷史文化

皇子菩薩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軍攻陷長安,唐懿宗第四子李侃到靈空山鐵瓦寺避難,並削髮為僧,皈依佛門,潛心誦經。後來繼位的唐僖宗派人四處尋找,最後在靈空山找到李侃,但李侃不願回朝。寺僧知其為皇子,就推他做了住持。平定黃巢後,唐僖宗欽命修建禪院,鐵瓦寺名聲大振。李侃坐化圓寂後,被封為“施雨王”,後周時加封為“先師菩薩”,鐵瓦寺被稱為先師禪院。在靈空山聖壽寺北的石崖上,有一窟淨身窯,傳說是李侃誦經處,也是先師菩薩圓寂坐化之所,窯內有先師太子泥身彩像。淨身窯建在半崖間,通過一架三十二階的木梯與下連通,木梯高16米,有“三晉第一木梯”之稱。

御筆賜額

北宋開寶二年(969年),宋太祖趙匡胤起兵攻打北漢。因宋軍疾病流行,進攻失利,再加上遼軍、漢兵聯合進攻,宋太祖不得不退兵四十里,來到靈空山深山密林,藏匿於一線天溝底。遼、漢聯軍急於求勝,四處放火。危急之中,有部下告知宋太祖,山中有一座禪院。宋太祖當即進院焚香祈禱,轉瞬間,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降。乘著雨滅林火、霧罩山川之機,宋軍一鼓作氣殺出重圍,化險為夷。回朝後,為報答先師菩薩救難之恩,宋太祖撥巨資重建禪院,再塑金身。北宋開寶八年(975年),下詔奉先師菩薩為正神,之後每年都派大將羅彥維專程祭奠。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宋太宗趙光義為紀念太祖“靈空脫險”,御筆賜額“聖壽寺”。靈空山先師禪院從此正式更名為靈空山聖壽寺。

文物價值

靈空山聖壽寺布局靈活,建築與周邊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寺內宗教文化內涵多樣,具有較高歷史和藝術價值。

保護措施

2013年3月5日,靈空山聖壽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空山聖壽寺
保護標誌
2019年8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靈空山聖壽寺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靈空山聖壽寺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保護範圍
以靈空山聖壽寺外牆為界,東、南、西、北各向外延伸30米。
建設控制地帶
以保護範圍為界,東、南、西、北各向外延伸300米。

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靈空山聖壽寺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靈空山鎮第一川村北山自然村南靈空山。
聖壽寺
  • 門票價格
靈空山聖壽寺坐落在靈空山山腰,靈空山景區門票為72元/人。
  • 交通信息
自駕:從長治出發,可走208國道至沁縣,由沁縣西行至沁源縣,經交口北上,至郭道鎮後,向西上旅遊公路,進入靈空山。
從太原出發,可以走大運公路,在平遙向東南駛上前往沁源方向的二級山區公路,至郭道鎮後經旅遊公路進入靈空山;也可以經208國道太原至長治段,到沁縣後西行,經交口、郭道進入靈空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