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財政志》是《沁源財政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沁源財政志
- 作者:《沁源財政志》編纂委員會
- ISBN:978-7-101-05642-6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07年04月
- 編纂人員:王耀、劉懷斌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客觀公正對沁源財政發展史予以記述,求真存實、秉筆直書,著重記述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縣域財政的發展變化過程,力求樸實、嚴謹、科學,為沁源的現代化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二、本志縱貫古今,上限起於事物發端,下限止於2005年。部分限外資料亦有輯錄。 三、本志以文為主,輔之以圖、表、照片,力求圖文並茂,統籌兼顧,富有時代氣息。
作品目錄
封面
沁源財政志
《沁源財政志》編纂顧問
《沁源財政志》編纂委員會
《沁源財政志》編纂人員
題詞
長治市財政局局長車忠和題詞
中共沁源縣委書記王玉聖題詞
沁源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高平題詞
沁源縣人民政府縣長張聖題詞
沁源縣政協主席趙海軍題詞
圖片
山西省簡圖
沁源縣政區圖
2006年12月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前排左八)、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前排左九)與出席全國財政工作會議的代表合影(二排左起第十二位為縣財政局局長王耀)
縣城全景
縣委、縣政府辦公大樓
縣財政局辦公大樓
2006年12月19日,參加全國財政系統“雙先”表彰會的縣財政局局長王耀受到溫家寶總理親切接見
2006年春,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張寶順(前排左六)、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申聯彬(前排右五)在市委書記郭海亮(前排左四)、市長杜善學(前排右四)、市委副書記王進卯(前排右三)、市委秘書長郭正義(前排左三)以及縣領導王玉聖(前排右二)、張聖(前排左二)的陪同下,在沁河鎮閆寨村與老八路、老黨員及幹部民眾合影留念
2006年春,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張寶順(左四)赴沁源考察時,在太岳軍區舊址與縣委書記王玉聖(左五)、縣長張聖(左三)、縣委副書記段懷亮(左二)、縣委副書記、縣紀委書記魏慶武(左六)、縣委宣傳部長杜天雲(左一)、副縣長馬卓(左七)合影留念
2003年5月28日,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田成平(左二)在市委書記張兵生(右一)、市長杜善學(左一)、縣委書記王玉聖的陪同下,在沁河鎮紅提葡萄種植園區視察,並與種植戶親切交談,了解管理情況
2006年5月,省長於幼軍(左五)在市委書記郭海亮(左四)、市長杜善學(右二)、縣委書記王玉聖(右一)、縣長張聖(左二)的陪同下,在沁源縣青龍山莊調研
原省長劉振華(左三)參觀北京農博會山西展廳,與沁源縣神康胺基酸公司董事長董寶蓮交談
2001年副省長范堆相(右一)在副市長常反堂(右三)、縣委書記王玉聖(右四)的陪同下,在沁源縣太岳食用菌有限公司調研
原省政協主席郭裕懷(左一)、副主席趙鳳翔(右一)在靈空山小雜糧公司調研
中國光大集團副總裁薄熙永(薄一波長子,右一)在省人大副主任杜五安(右二)、縣委書記王玉聖(左一)的陪同下,在閆寨村調研
原長治市委書記呂日周(左二)在沁新公司調研
原長治市委書記張兵生(右二)在縣委書記王玉聖(右一)、縣委副書記、縣紀委書記魏慶武(右三)、副縣長李全心(左一)的陪同下在縣財政局視察工作
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郭新民(左三)在縣財政局調研
省財政廳黨組副書記陳琦(左二)、原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楊旭濤(左一)在縣會計核算中心檢查指導工作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馬和平(右二)在沁源考察公路建設
原長治市委副書記盧曉中(右四)、副市長秦來英(右三)在縣委書記王玉聖(左三)、縣長張聖(右一)、縣委副書記、縣紀委書記魏慶武(右二)、副縣長李全心(左二)的陪同下在康偉煤焦公司調研
原縣委書記武振華(右三)與原市財政局副局長王春科(左三)在縣財政局調研
副市長李國隆(中)在縣委書記王玉聖(右一)陪同下在中峪鄉東王勇荒山開發示範園區指導工作
原市委副書記夏振貴(右二)在縣委書記王玉聖(左一)的陪同下在縣財政局考察工作
副市長常反堂(中)在縣財政局就農村稅費改革工作進行調研
市財政局局長車忠和(左三)、市財政局預算科科長楊孝琴(左二)在法中鄉中心衛生院調研
市財政局紀檢組長翟春剛(右二)在副縣長魏愛祥(右三)的陪同下在縣財政局調研
省市縣領導在縣會計核算中心省級“青年文明號”揭牌儀式上
縣委、縣政府領導與縣財政局班子合影
縣委書記王玉聖(左三)、縣長張聖(右一)在田間察看萬壽菊長勢
2005年6月,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秦啟明(中)為縣會計核算中心榮獲“優秀事業單位法人”稱號掛牌
縣委書記王玉聖(左二)、縣長張聖(左一)、縣委副書記、縣紀委書記魏慶武(右二)、副縣長魏愛祥(右三)在縣會計核算中心調研
縣人大組織視察團深入縣財政局聽取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匯報,並提出預算調整意見
縣長張聖(右五)、縣委副書記段懷亮(左五)、縣人大主任高平(右四)、縣政協主席趙海軍(左四)、副縣長魏愛祥(右三)在2005年度全縣財政工作會議上
縣財政局局長王耀工作照
縣財政局班子成員工作照。局長王耀(左三)、原副局長史雙虎(右二)、副局長劉懷斌(左二)、總會計師孫麗萍(右一)、縣會計核算中心主任田斌(左一)
縣財政局班子成員合影
縣財政局局長王耀在縣人民代表大會上作財政預決算報告
2006年全縣財政工作會合影
2005年全縣財政工作會合影
縣財政系統政風行風評議總結表彰暨再動員大會
縣財政局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動員會
縣財政局競選股級幹部會場
縣“一財兩稅”班子成員研究財稅工作
縣財政系統2006年黨風廉政建設會議
縣“一財兩稅”領導在沁新公司調研
縣財政局2003年度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會
全縣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動員大會
“會計呼喚誠信”活動動員會議
全縣種糧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工作會
全縣規模以上企業效績評價工作會
縣財政局考核評議鄉財政所賬務
縣會計核算中心工作照
2003年7月,局機關成立民主理財小組.變“一支筆”審批為“多支筆”審核
鄉鎮會計核算中心、收費大廳運行觀摩會
全縣財政系統業務知識培訓
縣人大財經委、縣財政局進行“會計法”宣傳
原縣財政局班子成員合影照:原局長衛晉明(右二)、原副局長郭效卿(左二)、原副局長段海林(右一)、原副局長趙增慶(左一)
原縣財政局班子成員工作照:原局長衛晉山(右二)、原副局長郭效卿(左二)、原總會計師王耀(右一)、原局黨支部副書記田志宏(左一)
原財政局領導進行秋田觀摩
原財政局領導在縣化肥廠調研
1992年全縣財政工作會合影
沁新公司60萬噸洗煤廠組照
沁新公司煤矸石發電廠
優質主焦煤
沁新公司60萬噸焦化廠
沁源康偉煤焦有限公司辦公大樓
山西沁新煤焦股份有限公司全景
山西通洲煤焦集團全景
山西通洲煤焦集團辦公大樓
山西馬軍峪煤焦有限公司
焦炭
塊炭
山西留神峪煤業有限公司辦公大樓
山西黃土坡煤焦有限公司全景
韓洪程壁豐光鐵廠
縣煤運公司辦公大樓
玉米喜獲豐收
萬壽菊豐收組照
荒山造林工程
天然綠色
天然林保護工程
沁河灘綠化工程
沁河水域
韓洪鄉魚兒泉集中供水工程
沁源畜牧養殖組照
琳琅滿目的商品
集市貿易組照
縣紅旗商場
縣四季青商場
城鎮建設組照
農民住宅新區
縣國稅局辦公大樓
縣地稅局辦公大樓
縣郵政、電信大樓
縣會計核算、行政收費大廳
李元鎮財政所
縣煤焦交易中心
縣人行辦公大樓
縣工行辦公大樓
縣農行辦公大樓
實施“村村通”有線電視工程,85%的農戶已收到40多套有線電視節目
縣客運站
變電站
縣電業局辦公大樓
盤山公路
沁沁鐵路
聖佛嶺隧道
東水公園景觀
附圖:縣城新貌
縣人民醫院
幹部職工醫療保險管理服務中心
2003年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到96.2%
沁源中學
城關中學
薄一波捐資興建的閆寨希望國小
學生課間活動
機關幼稚園
老幹部活動中心落成剪彩
文藝活動
健身活動
體育活動
太岳軍區司令部舊址
張法中烈士紀念亭
閆寨烈士紀念亭
趙正中烈士紀念亭
岳北烈士陵園
靈空山聖壽寺全景
靈空山聖壽寺門樓
巒橋
“油松之王”靈空山“九桿旗”
茅庵
一線天
花坡草甸景區
沁河源頭
太岳日出
文昌樓
縣魚兒泉脫毒馬鈴薯開發中心
山西神康胺基酸有限公司系列產品
青龍山莊
山西裕源牧工商公司
沁源太岳食用菌有限公司
沁源炅空山小雜糧公司系列產品
附圖:榮譽組照
縣財政局行風建設演講比賽
縣財政局“七一”黨的知識競賽
赴延安參觀學習
局機關聯歡晚會
在平順縣西溝進行廉政宣誓
在閆寨烈士亭重溫入黨誓詞
職工體育比賽合影
參加長治市財政系統文藝匯演合影
集體勞動
縣財政局1991年參加職工籃球賽合影
局機關多功能廳
局機關健身活動窒
古錢幣
上黨銀票
冀南銀行早期發行的紙幣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
國家發行的各類國庫券
晉察冀邊區、晉冀魯豫邊區聯合頒布的成立華北人民政府統一金庫的通令
20世紀50年代使用過的印花稅票(正、反面)
1955—1957年縣人民委員會發放的救助災民憑證
1956年沁源發行的各種糧票
新中國成立後計畫經濟時代使用過的山西省糧票
新中國成立後計畫經濟時代使用過的布票
新中國成立後計畫經濟時代使用過的全國糧票
沁縣郭村上黨銀號印刷廠舊址
由沁縣郭村遷到沁源官灘崔家溝的上黨銀號印刷廠舊址
由沁源官灘崔家溝遷到城關有義桃卜溝的上黨銀號印刷廠舊址
沁源縣抗日民主政府舊糧倉遺址
新中國成立初期沁源郭道稅務所舊址
1946年參加岳北專署各縣財政科長審會計會議人員於沁源新章村合影
1949年山西省長治專署財政科長秋征總結會議合影
1963年縣財政局幹部職工合影
1975年縣財政局幹部職工合影
省市財政領導在沁源指導工作合影
1987年縣財政局幹部職工合影
1982年修建的縣財政局辦公大樓
《沁源財政志》編纂顧問合影
《沁源財政志》編纂委員會全體合影
《沁源財政志》編纂人員合影
《沁源財政志》編纂人員工作照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錄
概述
第一編 機構沿革
第一章 新中國成立前的財政機構
第一節 明清時期財政機構
第二節 民國時期財政機構
第二章 新中國成立後的財政機構
第一節 縣財政機構及其職能
第二節 鄉財政機構及其職能
第三章 黨派群團組織
第二編 財政體制
第一章 新中國成立前的財政體制
第一節 明清時期及民國初期的財政體制
第二節 根據地和解放區財政體制
第二章 新中國成立後的財政體制
第一節 縣級財政體制
第二節 鄉鎮財政體制
第三編 財政收入
第一章 農業稅收入
第一節 明清時期地丁錢糧
第二節 民國時期田賦
第三節 根據地和解放區農業稅
第四節 新中國農業稅
第二章 工商稅收入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前工商各稅收入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工商各稅收入
第三章 企業收人
第一節 企業利潤分配形式
第二節 企業收入
第三節 財政對企業的補貼
第四章 專項收入
第一節 排污費收入
第二節 水資源費收入
第三節 教育附加費收入
第四節 礦產資源補償費收入
第五章 其他收入
第一節 上級補助收入
第二節 其他收入
第六章 公債與證券
第一節 人民勝利折實公債
第二節 國家經濟建設公債
第三節 國庫券
第四節 特種國債
第五節 保值公債
第七章 十年財政收入分析
第四編 財政支出
第一章 上解款支出
第一節 明清及民國時期上解
第二節 根據地的上解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後的上解
第二章 經濟建設費支出
第三章 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支出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前文教事業費支出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支出
第四章 撫恤和社會保障事業費支出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前撫恤和社會福利事業費支出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的撫恤和社會保障經費
第五章 行政管理費支出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前行政管理費支出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行政管理費支出
第六章 其他支出
第一節 根據地和解放區的其他支出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後的其他支出
第七章 財政支出分析
第一節 十年財政支出分析
第二節 財政赤字分析
第五編 財政管理
第一章 預決算管理
第一節 預算管理
第二節 決算管理
第三節 金庫制度
第二章 預算外資金管理
第一節 預算外資金範圍
第二節 預算外資金管理
第三章 專項資金管理
第一節 世界銀行貸款管理
第二節 糧食專項資金管理
第三節 扶貧開發資金管理
第四節 國債專項資金管理
第五節 財政支農周轉金管理
第六節 基金管理
第四章 會計管理
第一節 會計管理與培訓
第二節 會計核算
第五章 財務管理
第一節 行政事業財務管理
第二節 企業財務管理
第三節 基本建設財務管理
第六章 控購管理
第一節 控購範圍
第二節 控購管理
第七章 國有資產管理
第一節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
第二節 企業國有資產管理
第六編 財政監督
第一章 財政監察的規則
第一節 財政監察工作制度
第二節 查處案件的基本程式
第三節 職權與要求
第四節 兼職監察員職責
第二章 內部監督
第一節 預決算檢查
第二節 預算外資金檢查
第三節 專項資金檢查
第四節 財務監督
第五節 政府採購監督
第六節 財政駐廠員制度
第七節 企業效績評價
第八節 舉報制度
第三章 外部監督
第一節 紀檢監督
第二節 人大監督
第三節 審計監督
第四節 稅務稽查
第四章 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
第五章 總體監察
第七編 財源建設
第一章 財源結構及建設政策
第一節 財源結構劃分
第二節 財源建設政策及概況
第二章 全縣企業發展建設狀況
第一節 重點工業企業簡介
第二節 農業龍頭企業簡介
第八編 基礎建設
第一章 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節 建築物建設
第二節 辦公設備建設
第二章 規章制度建設
第一節 機關各項制度
第二節 機關崗位責任制
第三節 公示承諾制
第三章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思想道德建設
第二節 文明服務規範建設
第三節 文化陣地建設
第九編 人物榮譽
第一章 人物
第一節 傳略
第二節 簡介
第三節 名表
第二章 榮譽
第一節 集體榮譽
第二節 個人榮譽
第十編 大事記
一、新中國成立前大事記
二、新中國成立後大事記
附錄
一、歷年預決算報告
二、主要報刊登載文章
圖表索引
後記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