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靈璧石按形態、質地、聲音、顏色、紋理可分為青黛靈璧石、靈璧紋石、靈璧皖螺石、五彩靈璧石、白靈璧石、靈璧透花石、紅靈璧石等七類。青黛靈璧石:顏色青黑,敲擊發出清脆聲音。靈璧紋石:顏色青黑,表面有直線、弧線、圈線及金錢、蝴蝶、祥雲中一種或多種不規則狀紋理。靈璧皖螺石:表面呈螺旋狀突起(形似螺殼)顏色為紅、黃、灰色。五彩靈璧石:一塊石體呈多種顏色,有黃、絳、紅、青、白色等。白靈璧石:顏色部分或大部為純白色,其餘部分青、灰色。靈璧透花石:顏色黑、灰,表面有人物、植物、山川、清溪、漢畫等圖案,有較強墨韻感。紅靈璧石:石頭通體為紅色。
歷史淵源
靈璧石形成於晚元古代震旦紀期間。
唐宋時期,靈璧石被列為貢品,和英石、太湖石、昆石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
清,被乾隆封為“天下第一石”。
產地環境
靈璧縣境內在古代震旦紀期間(距今約8-4.4億年),經過呂梁構造運動,海水漫及境內,使靈璧成為一片淺海的海濱。這個時期,原先藻類植物大量繁殖生長,形成礁體,在海相沉積作用下,發育成今各類石礦體。在震旦系構造上沉積並形成了震旦系-奧陶系的碳酸鹽岩石。
進入古代(距今約4-2.3億年),經過加里東構造運動,地殼抬升為陸地。後經過華力西構造運動,又下沉為淺海瀉湖。直至中生代(距今約2億年),經印支構造運動後,這一帶才隆起為陸地,海水從此銷聲匿跡。同時,在印支結構運動期間,境內地層發生了褶皺和斷裂。在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又發生了燕山構造運動,伴有火山岩噴發活動,出現了岩漿岩地質。
進入新生代(距今1.2萬千年),在石灰岩溶蝕地區沉積了第三紀地層。近100萬年,形成了第四紀衝擊平原地層。上述地層多數隱伏於第四系之下,少數零星出露在低山丘陵的剝蝕殘丘處。經過複雜漫長的地理變化,形成了特殊地質和造型的靈壁石。
生產情況
截至2015年底,靈璧縣有大型展覽7個,石館2000多家,直接從事石材經營1萬多人,相關產業從業人員3萬人左右,靈璧石產業年產值超過10億元。
產品榮譽
2010年9月,靈璧石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靈璧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為安徽省靈璧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開採清理
開採:開採必須保持石頭原貌,不可有明顯破損。小塊開採,用手工從地下扒出;中塊開採,適當用木棒或鋼釺撬;大塊開採,可輔以吊車、挖掘機等機械進行操作。開採實施採礦許可證制度,禁止使用爆破等破壞性開採方法。
清理:先清除石體表面泥土、石鹼、石垢及其它附著物,然後將原石浸水,用毛刷或鐵絲刷順其紋理輕輕洗刷,最後用石蠟擦塗表面。然後根據靈璧石類型配以不同材質的基座。禁止雕鑿、鑽洞、粘接或者染色等人為加工行為。
理化指標
項目
| 範圍(Bq/kg)
|
放射性核素限量Ira
| 0-0.12
|
放射性核素限量Iγ
| 0-0.21
|
分類
| 項目(%)
|
CaO
| MgO
| SiO2
| Al2O3
| Fe2O3
| 燒失量
|
青黛靈璧石
| 52.8-54.5
| 0.29-0.38
| 0.60-1.90
| 0.20-0.80
| 0.25-0.45
| 42.56-43.56
|
靈璧紋石
| 53.5-53.8
| 0.45-0.47
| 1.70-1.80
| 0.60-0.70
| 0.40-0.45
|
靈璧皖螺石
| 51.0-53.0
| 1.04-1.30
| 2.60-3.20
| 0.70-1.50
| 0.40-0.80
| 41.33-41.47
|
五彩靈璧石
| 53.0-53.5
| 0.50-0.55
| 7.00-7.50
| 0.30-0.40
| 0.05-0.07
|
靈璧透花石
| 42.0-43.0
| 0.75-0.78
| 12.00-13.00
| 4.50-5.00
| 1.80-2.00
| 34.96-41.47
|
白靈璧石
| 53.3-53.5
| 0.54-0.56
| 7.10-7.40
| 0.30-0.35
| 0.05-0.06
|
紅靈璧石
| 42.0-43.0
| 0.45-0.47
| 12.50-13.00
| 4.50-4.80
| 1.80-1.90
|
專用標誌使用
靈璧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安徽省靈璧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靈璧石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