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磐石

靈璧磐石

靈璧磬(qing)石,產於靈璧縣及相同地質年代的周邊地區,是一種黑色大理石天然形成的奇石(觀賞石)。“靈璧一石天下奇,寶落時間何巍巍。聲如青銅色土玉,秀潤四時嵐崗翠”,這是宋代詩人方岩讚美靈璧奇石的絕妙佳句。靈璧石有奇特的天然造型,峰巒洞峨,渾然天成,骨秀色青,扣之有聲,集漏、透、瘦、皺、怪、醜、清、奇、形、響諸美於一身,色澤秀麗雅致,質地細膩光潔,居中國四大美石之首,為歷代名人雅士所珍愛,收藏甚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璧磬石
  • 產地:靈璧縣及相同地質年代的周邊地區
  • 成因:海水漫及境內靈璧成為淺海之海濱
  • 地位:居中國四大美石之首
  • 特點:“聲、形、質、色、紋、意”六美
特點,造型,石膚,色澤,硬度,聲音,世博會獲獎,真偽鑑別,靈璧磬石的特點,成因,歷代名人與靈璧磬石,

特點

造型

大理石靈璧磬石有大有小,天然成型。大者比較難覓,高廣達數丈,如“卿雲萬態奇峰”,宜置於園林庭院,立石為山,這樣,峰巒洞壑,岩岫奇巧,如臨華岱;中者可作小丘蹬道、河溪步石、池塘陂岸綴石、草坪散石點綴;小者最多,主要作為齋室廳館的清供,亦可裝點盆景靈壁石線條柔和,石表清潤秀奇,坳坎變化,乃千姿萬態,妙趣迭出。王守謙等人說,在他們目驗的靈壁中,有的如游魚,有的如臥牛,有的如翔鳥,有的如游龍,有的如荷花靈芝,有的如仙人高士,不一而足。然更多的靈璧石則具備了“皺、瘦、漏、透”諸要件,雖一拳之小。亦能盡藏千岩之秀。有“試觀煙三山外,都在靈峰一掌中”的意境。明人謝文堃在《金玉瑣碎》中評靈壁石就云:“蓋皴法若畫。峰巒洞壑。無不畢肖。”

石膚

石膚之於供石極為重要。靈璧石的肌膚往往巉岩嶙峋、溝壑交錯,粗獷雄渾、氣韻蒼古。似乎歷盡滄桑。給觀賞者一種凝重感。石表常見的紋理有胡桃紋、蜜棗紋、雞瓜紋、寶劍痕、彈子窩、蘑菇頭、樹皮裂、黃沙紋、乳丁、裙折、縐帶、水道、臥沙、金星、玉脈、赤線、蟹爪,以及通孔、半穴。有的紋理還往往交錯纏結,孔洞委宛,既有原始風霜昧,又有音樂韻律感;暴露地面時間愈長,愈顯示出其蒼老古樸。有的靈璧石膚則圓潤細膩,滑如凝脂,入手使人暢心怡懷,這種石把玩摩挲,火氣消盡。愈久愈佳,溫潤爾雅,韻味十足。

色澤

靈璧石色以黑、褐黃、灰為主,也有白色、暗紅、五彩諸色。有的黑質白章。或間有細白紋或黃紋。或雜色如塊狀隱嵌於石面。 如前文所稱金星、玉脈、赤線、黃沙紋者即是。靈璧一般以黝黑如漆者為佳。但也有的白靈璧、五彩靈璧更為奪人眼目。

硬度

靈璧石質的硬度在6度至7度之間,最符合供石的條件。供石硬度低易風化剝蝕,難以保養長久;硬度過高。則難以有委宛多姿的曲線。靈璧石既堅固穩實,有分量感,又能給人以溫潤感,就與它的硬度密切相關。所以古人在靈璧石辨偽時。往往以利刃刮之。不能刮出石屑者即為真品。

聲音

靈壁石的音質堪稱獨步,無論是用小棒輕擊,還是僅用手指微扣。都可發出琤琮之聲。且餘韻悠長。所以靈壁石之音有“玉振金聲”之美稱。歷來的論石專著也都把靈璧石“聲音清越”作為突出特徵,大加讚賞。我國古代的石質樂器--磬,也將靈璧石作為首選材料,明洪武年間曾以靈壁石作磐遍賜各府治文廟即是一例。

世博會獲獎

1980年以來,在我國掀起了賞石熱,靈璧人也加入了採石、藏石的行列。199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昆明舉辦,在大會舉辦的奇石展評中靈璧磬石獲獎21塊,位居世世界100多個國家之首,靈璧磬石真正成為“天下第一石”,為此奠定了靈璧磬石在國際觀賞石中的地位,成為世界收藏家的首選。

真偽鑑別

靈璧古石,尤其是其中的名石,稱得上舉世之寶的現存世者寥寥無幾。由於靈璧磬石自古以來就非常有名氣,各地冒充是安徽省靈璧縣出產的靈璧磬石很多,判斷靈璧磐石是真是假主要看它的顏色、聲音、形狀和意蘊。但靈璧石也有等級之分評。

靈璧磬石的特點

靈璧磬石的特點是具備“聲、形、質、色、紋、意”六美。“聲”是靈璧石的產要特點,它“聲如青銅,餘音悠長”。早在三千年前人們就用磬石製成“編磬”,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對外播出的“東方紅”就是用編磬演奏的。靈璧石磬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唐代就有賞石的民族記載。宋明兩代賞石文化進一步發展,出現了《雲林石譜》、《素園石譜》、《靈璧張氏園亭記》、《靈璧石考》等一大批賞石文獻,形成了東方愛石文化,並傳播到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
觀賞價值
靈璧磬石,曾被清朝乾隆皇帝御封為“天下第一石”。“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碧玉”是宋朝詩人方岩對皖靈璧縣境內的靈璧石的磬評價,其構造天成的誘人魅力在於它集聲、形、質、紋諸美於一體,有著無比豐富的美學內涵和極高的觀賞收藏價值。
觀靈璧石之形態,有的剔透玲瓏,憚奇盡怪;有的肖形狀景,惟妙惟肖;有的神韻生動,震撼人心;有的輪廓抽象,寫意傳神;有的意境無窮,耐人尋味;有的氣勢雄渾,沉奇偉岸;有的色彩艷麗,風姿綽約;有的晶瑩溫潤,丰采迷人;有的紋理圖案天然成趣,妙不可言;靈璧磬石還有“頑、拙、醜、怪、靈、巧、秀、奇”之美,是天造地設、美妙絕倫的天然藝術。
靈璧磬石的音韻美
靈璧磐石的音韻美在中國最早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中就有取靈璧磐石制磬的記載。磬與編鐘前身的“鉦”,同為宮廷的主要樂器,曾響徹皇宮內外,在中國音樂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靈璧磐石的多義美
靈璧磬石具有高度、寬度和厚度,與賞石者處於同一空間。因此,隨著賞石者視角的轉換,同一塊靈璧磬石的形象和神韻會呈現出多面甚至複雜的變化,具有不同的美感。即從不同角度來觀賞它的某一側面或整體,可能會得到不同的形象,而這不同的形象又會產生不同的神韻,具有多義美。如靈璧磬石“孔雀與臥獅”,從正面看它的整體像孔雀:右邊很小的頭微微昂起,清晰的翅骨具有力量感,左邊的龐大的屏似乎處於打開後正在收攏的狀態。但是,若賞石者站在左前方觀賞,該奇石整體則又像俯臥的雄獅:左邊的獅頭碩大,它毛髮濃密、眼睛微閉、嘴巴微張、前爪微抱、肌肉突起,右邊的尾巴則警覺地揚起。由於賞石者角度的不同,這塊靈璧磐石所呈現的形象既有孔雀悠閒的韻味,又具有臥獅威猛的氣勢。
不同石體共同強化一個主題
靈璧磬石的個體形成純屬偶然,“石在土中,隨其大小,具體而生”(宋代杜綰所著《雲林石譜》),因此,靈璧磬石很難再現人物之間、事物之間以及人物與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然而,某些具有差異性的不同石體卻能使賞石者從它們靜止的形象中聯想出前因後果,從而間接地把握住與這一審美客體相聯繫的潛在內涵;同時,具有差異性的兩個不同的石體,由於動作或姿態的不同而又能強化一個主題、表現一個內容,因而它在愉悅賞石者感官的同時,能陶醉賞石者的情感,使賞石者進入大美的藝術境界。如靈璧磬石“愛”,該塊奇石有左、右兩個石體:左邊石體大而厚重,略呈菱形,右邊石體較小,形狀細長,上小下大。這兩個不同的石體只有上與下兩處連線在一起:上邊的連線點極小,連線處有白色石筋,極像“吻”的瞬間;下邊的連線點較大,既像擁抱,又像右邊的石體投入到左邊石體的懷抱中。這兩個不同的石體帶給賞石者的感受也不一樣:左邊石體的形體動作更穩重,也更大方,而右邊石體的形體動作則激情似火。當然,這兩個不同石體所共同表現的“愛”的主題,更能給賞石者以極大的想像空間。
靈璧磬石形式的變化美
靈璧磬石上的不同石體,由於賞石者觀賞視角的不同,它們具有不同的形象,同時,這些不同的形象能展現不同的精神面貌。不僅如此,這些不同的藝術形象還能和諧地統一於一塊奇石中,形成一個渾然的統一體。如靈璧磬石“金鼠乘龍”就是賞石者從正面觀賞該石的結果,但若賞石者從右後方觀賞,會發現龍身上趴著的是金蟾,神龍瘦長、勁健,而金蟾則飽滿、敦實,神龍昂頭、張嘴、甩角、扭身,展現騰雲駕霧狀,而金蟾則低頭、閉嘴、低眼、弓腰,顯得小心謹慎。這塊石便可命名為“金蟾乘龍”。

成因

靈璧磬石的形態是由於地殼的不斷運動變化,又經過億萬年的水中弱酸性水質的溶蝕和內應力、外應力的自然雕鑿,去輕留精,形成了“瘦、皺、透、漏、圓、蘊、雄、穩”等形態美的特點。
在晚元古代震旦紀(距今9億年)期間,經過呂梁構造運動,海水漫及靈璧縣境內,靈璧成為淺海之海濱。此間原先藻類植物大量繁殖生長,形成礁體,在海相沉積相互作用下礁石發育成今天各類靈璧石礦體。在震旦系構造上沉積並形成了震旦系——奧陶系的碳酸鹽岩石。進入古生代(距今約4-2.3億年)經過加里東構造運動,地殼抬升為陸地後經華力西構造運動又下沉為淺海瀉湖。直至中生代(距今約2億年),經印支構造運動靈璧一帶才隆起為陸地,海水從此銷聲匿跡。在印支結構運動期間,靈璧境內地層發生了褶皺和斷裂。在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又發生了燕山構造運動,伴有火山岩噴發活動,出現了岩漿岩地質。進入新生代(距今大約1.2千萬年),在石灰岩瀉蝕地區沉積了第三紀地層。近900萬年形成了第四紀沖積平原地層。由此觀之,我們今天所見的靈璧石,其形成期最長者距今約8億年,最短亦在900萬年之久,可謂天地之悠悠,自然之造化。在地殼各類運動中由於具有發聲的金屬(銅或鐵)溶於碳酸鹽溶液中成礦,故靈璧石音韻獨特,或如銅鐘混響,或清脆金麗。
靈璧磬石的是遠古地層中的碳酸鹽岩,形成已七億多年。靈璧磬有幾十個品種,其中經磬石最佳,磬石主要產在靈璧縣的磬石山。

歷代名人與靈璧磬石

靈璧奇石,靈性十足,傳說能鎮宅趨吉、祈福納祥, 取“石(時)來運轉之意”。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生酷愛靈璧石,常對靈璧石鑑賞賦詩。五代南唐後主李煜廣搜天下佳石制硯,置硯務官開發靈璧硯山,獲一方絕硯,上有三十六峰,天生硯池,即可硯墨實用,又可清供觀賞,後主愛之如寶。後來這枚硯山被宋代大書畫家米芾所得,又被評硯家蘇仲恭相中, 以丹陽大宅換硯,米芾由此輕落一處房產。 米芾是我國有名的石癖,他在漣水(今江蘇漣水)任職,因地近靈璧,故蓄石甚豐,他公事少做,頑石如痴如醉,而每日癲狂拜石,據南宋費 《梁溪漫志》載:米守濡須城時,聞河旁有怪石,令人移至州衙賞玩,見石形狀怪異,甚感驚奇,命設席拜於庭下曰:“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 米芾焚香拜石的情境,令人忍俊不禁,傳為一段佳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