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岩山圖
- 作者:惲壽平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別名:靈岩圖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規格:縱20.7cm,橫107.2cm
- 材質:紙本
《靈岩山圖》是清代惲壽平創作的一幅墨筆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畫為對景寫生之作,所繪為蘇州靈岩山,筆法秀骨清妙,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而自具清雅秀逸的風格,以真山水為依據而不為其所囿。畫作內容此畫表現蘇州靈岩山風景,...
靈岩山位於南京市六合區雄州街道,距南京主城約有40公里。境內古寺 靈岩寺建在靈岩山的半山腰,故又俗稱“半山寺”。據《六合縣誌》記載:“唐鹹通中,神建禪師受法於四祖,有逢岩即止之語,遂建道場於此岩下,為法義禪院”。據此算來,自唐以降,該寺迄今已有1140多年的歷史。悠久的歷史,再加上又曾尊為...
靈岩山,是春秋時代吳王夫差館娃宮的舊址,也是越國獻西施的地方。現今尚存吳王遺蹟和古蹟有:吳王井、梳妝檯、玩花池、玩月池、響廊、琴台、西施洞、智積井、長壽亭、方亭等。地理位置 靈岩山,位於吳中區木瀆鎮西北,北距天平山2公里。地名典故 山多奇石,狀如靈芝,故名;遠望山勢右旋似巨象回顧,亦稱象山;...
靈岩山,位於象山半島的西南部,所屬泗洲頭鎮轄區,瀕臨蟹鉗港,距縣城丹城鎮19.6公里,距寧波市區74.6公里。靈岩山,景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溫暖濕潤,雨量豐沛。四周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山清水秀,景區內樹木蔥蘢,植被完好,山林湖谷,極具原生態之魅力。地域簡介 靈岩山,景區內年...
靈岩山是石灰岩構成,由於風化的緣故,山頂平坦而四面如壁立削,遠望似古代官印,方方正正,所以古代有方山或玉符山之稱。景色 懸星岩位於靈岩山北崖最高處,俗稱功德頂。其上有石龕,唐貞觀年間開鑿,名證明功德龕。平面呈橢圓形,內雕釋迦牟尼坐像,高5米,體態豐盈,壯碩典雅。原旁祀四侍者菩薩,今剩其二。壁...
《張宗蒼靈岩山圖》是清代詩人弘曆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春山入畫氣巊溟,憶我前游蹕暫停。睫眼兩年成闊別,印心萬嶂忽移形。雲容便是出楹白,松色寧殊入座青。阿那錦帆涇畔屋,詩人暢好占山林(謂沈德潛別業在山下)。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
《題和闐玉靈岩山圖》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宛見靈岩覿面披,蒼松翠柏擁嶔嵜。若峰若嶺皆成畫,為雨為晴率有詩。詎是游情仍繾彼,惟因民戀鎮縈茲。設雲境界渾如玉,等度由來亦自宜。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
靈岩山 靈岩山,位於福建省福清市龍田鎮境內,在福廬山後,萬曆年間由福清人施兆昂開闢,有石景36處。地圖導航 景觀特點 福廬、靈岩兩山,因石工濫采山石,許多景觀已蕩然無遺。倖存的僅有太上老君造像、石犬、石牛、白菜岩等景。
靈岩是一座高數百尺、長約百丈的巨岩。岩底有伏羲洞、風洞、靈岩洞等3個並列的岩洞,沿岩洞穿進靈岩深處,抬頭仰望,可見天光一線從岩頂瀉下,宛如碧虹跨空。裂罅將巨岩一分為二,如巨斧劈開,狹不盈尺,為山中一大奇觀。主要景點 靈峰、靈岩、大龍湫,謂雁盪三絕,而靈岩正當其中,人視為雁盪山的“明庭”。靈岩...
靈岩景區位於雁盪中心,面積9平方公里,景點91處。峰巒雄壯渾龐,絕壁迴環,古洞詭異,鬼工雕鐫,形態萬變。“雁盪冠天下,靈岩尤絕奇”,靈岩被譽為雁盪山之“明庭”。天柱之雄偉,展旗之闊大,天窗之幽異,龍鼻之奇幻,卓筆之秀銳,獨秀之孤拔,玉女之撣妖。雙鴛之翔舞,無不令人叫絕。景區簡介 靈岩景區...
靈岩山旅遊度假區位於六合區雄州鎮以東5公里處,以盛產雨花石聞名。歷史上,山中名勝古蹟眾多,如偃月岩、磨盤石、仙人洞、鬥龍澗、鹿跑泉、白龍池等,不但風景奇絕,且多伴有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引人入勝。而半山寺、文峰塔、三茅宮、萬山亭等更是名聞遐邇。靈岩山上最有名的當屬位於西坡的瑪瑙澗,為雨花石的...
再循千步層梯,即達靈岩山下。公司延請海內著名雕塑家,依山就勢,逞藝術之奇才,在此以圓雕、浮雕、線刻、彩塑、繪畫等各種藝術形式,造成形態各異之觀音聖像一百餘尊。或莊嚴肅穆,或慈和安詳,或嫵媚近人。眉眼顧盼之間,似見紅暈,指掌揮動之際,覺聞清香。瓔珞鳴鏘可聽,襟帶飄舞有風,無不神采飛揚,栩栩如...
火山峰是日常生活中對由於火山活動形成聳立的、具有穹形地貌特徵的火山機體一個俗稱。但火山構造是指反映火山活動特點和歷史的地質構造,是火山地質實體的概括。坐落在象山縣定塘鎮中坭村旁的靈岩火山峰作為一個典型的火山構造則較為獨特。地理環境 站在中坭村的廣場上向東北眺望750米處那座靈岩山(俗稱小靈岩)的...
靈岩山古道位於象山縣泗州頭鎮境內。地點 位於象山縣泗州頭鎮境內。靈岩山,海撥388米,被譽為“浙江第一壯觀”。東臨大海,三面皆低丘、港灣。因其崖壁陡峻,巨岩如鼓,玲瓏奇兀,故有“靈岩山”之名。靈岩山古道景點眾多有:倒流瀑布、天池、仙人洞、百步登雲等。靈岩山古道入口 有靈岩古寺,建於宋太平興國初...
茶湖南省陵縣城以東二十里的嚴塘鎮沙溪村和米江鄉石良村交界的地方,有座靈岩山,方圓10餘公里,屬典型的丹霞地貌。走進一個陡峭石崖三面環護如城垣的石塢中,遠遠望見一個高十多米的石窟,這就是有名的靈岩石窟。靈岩,又名雲岩,進深70米、穹高20米、穹門底寬43米。石窟外,石崖三面環護如城垣。穹門朝東,...
靈岩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市西南郊十五公里的木瀆鎮靈岩山,山上原為吳王館娃宮舊址,原名“秀峰寺”,宋改“顯親崇報禪院”,唐朝稱“靈岩寺”,成了淨土宗著名道場之一。東晉末陸沅舍宅為寺,梁天監年間(五○二至五一九年)重建寺,並增建佛塔一座。靈岩寺,原有建築除塔以外已不存在,現有建築都為清末和民國...
靈岩山色圖 《靈岩山色圖》是張大千創作的繪畫作品。作品簡介 題 識 靈岩山色圖。七十一年夏閏四月,台北外雙溪摩耶精舍寫。八十四叟爰。 鈐 印 張爰之印、大千居士、壬戌
靈岩寺,位於廣東大埔縣洲瑞鎮南村靈岩山麓,坐西向東。靈岩山原名麒麟山,因山腰有靈岩古剎而得名。據《民國大埔縣誌》記載,靈岩寺始建於唐代,清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曾重修,為土木結構建築。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大埔縣頗為出名的古剎之一。靈岩寺,內供奉慚愧祖師和文曲星君,向為文人墨客敬奉。
靈岩山半山寺遺址 靈岩山半山寺遺址位於南京市六合區雄州街道靈岩山。文物歷史 靈岩山半山寺建於唐代鹹通年間,後因年久失修,風雨侵蝕,大殿遭毀,後存半山寺圍牆和五間平房。2004年區文化旅遊局在原地上興建大殿,前殿及山門並對外開放。現半山寺僅存原寺內古井一口,銀杏樹2棵及部分磚瓦遺 物。
在池西,有琴台,是西施操琴鼓瑟處,這裡是靈岩山絕頂,景致佳絕。石上刻有“琴台”二字,並有明代大學士王鏊手書“吳中勝跡”。歷史沿革 靈岩山本是春秋時代吳王夫差館娃宮的舊址,也是越國獻西施美女的地方。現在的花園便是春秋時期館娃宮的御花園。清朝聖祖康熙高宗乾隆二帝南巡時,在此園內築有行宮。清鹹豐...
靈岩山瑪瑙澗採石遺址是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位於南京市六合區雄州街道靈岩山。文物信息 靈岩山瑪瑙澗因山泉衝擊下形成溪流露出山體中瑪瑙石而得名。宋代起就有人在靈岩山瑪瑙澗開採雨花石。自宋元明清,南京地區賞玩的雨花石絕大多數來自六合靈岩山瑪瑙澗。時值今日,六合人在春遊時,都去靈岩山瑪瑙澗尋覓雨花 石。
靈岩寺周圍的山嶺,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下層叫結晶基底,是距今24一26億年的太古代晚期侵入形成的中粗粒片麻狀二長花崗岩;上部稱沉積蓋層,為距今6億年的古生代寒武紀沉積形成的灰岩和頁岩,不整合覆於結晶基底之上,成為山嶺的主體。靈岩山一帶的地質構造,除了斷裂構造,還發育有重力滑動構造及其形成的各種褶皺...
靈岩山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之濱,木瀆古鎮西北,位於有著“秀絕冠江南”之稱的海拔二百二十公尺(高三百六十丈)的靈岩山麓上;始建於西晉,是一座具有1600餘年歷史的莊嚴古剎。靈岩山寺,又名崇報寺,梁時名秀峰寺,唐代始稱今名。明弘治年間寺廟遭毀,清康熙時重建;鹹豐時又毀於戰火,現存殿主要為印光...
靈岩寺初建於東晉,興於北魏,盛於唐宋,列全國四大古剎之首。靈岩寺峰巒奇秀,風光旖旎,以風景幽深、泉石秀麗著稱於世。寺周群山環抱,深奧幽邃。寺內外摩頂松、千歲檀、朗公石、“鏡泄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勝景別具情趣。寺內古木蒼翠,怪石林立,殿宇崢嶸。靈洞曲澗、青峰翠巒環繞著古剎精舍...
觀音洞位於靈岩山半山一個院子內。從落紅亭西行,有一片幾十丈相連的岩,壁立萬仞,直至山麓,這便是傳聞中的石城(今無遺址),在這片石城崖壁上,有一個一人多高的石洞,這便是觀音洞。洞前有石亭蔽之,洞內有兩尊觀音,其中一尊附在洞內岩石上。歷史沿革 觀音洞原名西施洞,1943年春天,靈岩山住持妙真...
靈岩山站(Lingyanshan Station),工程名“木瀆南站”,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境內,是蘇州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的捷運車站,也是蘇州軌道交通5號線的中間站。靈岩山站於2015年7月獲批建設;於2016年8月動工興建;於2021年6月29日投用運營。據2024年2月蘇州軌道交通官網數據,靈岩山站開放3個出入口,...
2011年12月3日 秦默先生的四幅畫作(1.寒岩留霧。2.秋來。3.山川相映。4.幽居圖。)參加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中國當代水墨-2011年秋季拍賣會” 。2012年7月22日秦默的國畫作品“靈岩山水”參加中貿聖佳2012藝術品拍賣會中國當代書畫專場拍賣。學術成果 (一)三大論點:《畫壇逐鹿論》、《起點論》和《...
代表作有《靈岩山圖》、《錦石秋花圖》、《花卉冊》等。惲壽平的沒骨畫法在 清初畫壇上“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從學者甚多,如馬元馭、范廷鎮、惲冰等,蔣廷錫、鄒一桂等仕宦花鳥畫家亦頗受影響,形成了以惲壽平為代表的“常州派”,並被清人視為花鳥畫的“寫生正派”,與“四王”的“山水正宗”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