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岩山寺觀音洞

靈岩山寺觀音洞

觀音洞位於靈岩山半山一個院子內。從落紅亭西行,有一片幾十丈相連的岩,壁立萬仞,直至山麓,這便是傳聞中的石城(今無遺址),在這片石城崖壁上,有一個一人多高的石洞,這便是觀音洞。洞前有石亭蔽之,洞內有兩尊觀音,其中一尊附在洞內岩石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岩山寺觀音洞
  • 所屬年代:現代
歷史沿革,現存情況,

歷史沿革

  觀音洞原名西施洞,1943年春天,靈岩山住持妙真法師請無錫王德超繪名勝圖冊。妙真參謁前住持真達大師,真達提出西施洞名與佛門淨土不符,改名觀音洞為妥。其實,靈岩山上許多吳宮遺蹟都與佛教無關,改名殊屬無謂。但真達有此建議,妙真便陪同王德超、汪慧仁、袁德常居士到洞中觀察,頑石高低、碎紋複雜,欲建佛像無從下手,三位居士便虔誠同念觀音聖號。據說洞壁上忽顯現出觀音聖像,王德超以粉墨循顯像的輪廓勾畫聖像,並加以鐫刻。從此,洞名改為觀音洞。
“文革”期間,屋宇全被拆毀,洞內也受到損毀。
  1982年秋重建,並在洞口修築石亭,仿天池山元代石亭形式。

現存情況

  石亭保存基本完好,石亭與山岩連線處為後期新建的青磚牆和鑲嵌玻璃的木窗;
  洞內觀音保存基本完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