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壽金針菇

靈壽金針菇

靈壽金針菇,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靈壽縣氣侯南北差異較大,生產的金針菇以其菌蓋滑嫩、柄脆、營養豐富、味美適口而著稱。靈壽金針菇是秋冬與早春栽培的食用菌,完全可在黑暗環境中生長,能製造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尤其是對兒童的身高和智力發育有良好的作用,人稱“增智菇”。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靈壽金針菇”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壽金針菇
  • 產地名稱: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
  • 品質特點:菌蓋滑嫩、營養豐富、味美適口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517號
  • 批准時間:2010年12月24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內在品質,產地環境,位置境域,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靈壽金針菇,產品呈白色,晶瑩潔白,菌蓋直徑約1.0厘米、菌柄長13厘米—15厘米、開傘菇不超過60%,無菌根、無腐爛變質、無病蟲害。菌蓋滑嫩、柄脆、組織脆嫩,菇體完整,味美適口、營養豐富。
靈壽金針菇靈壽金針菇

內在品質

靈壽金針菇於2010年8月23日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品質檢測,結果表明:
a. 蛋白質檢測結果為2.02毫克/100克。
b.胺基酸總量檢測結果為1.31克/100克,富含纈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賴氨酸這8種人體必須胺基酸。
c.鉀元素含量較高為389毫克/100克,高於普通產品均值195毫克/100克。
d.碳水化合物檢測結果為6.1克/100克。
e.粗纖維檢測結果為0.67克/100克。
f.鋅元素含量為0.49毫克/100克,高於普通產品均值0.39毫克/100克。

產地環境

位置境域

石家莊市靈壽縣位於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東麓,東與行唐縣相鄰,南與石家莊市接壤,西接平山縣,北通保定市阜平縣;西北部與山西省山體相連。靈壽縣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為山區,中部為丘陵,東南隅是冀西平原的邊緣,靈壽縣南北較長,東西較窄。

土壤地貌

靈壽縣行政區劃面積1066平方千米,山地面積占50%,平均海拔為500米左右,最高山峰為五嶽寨,海拔1029米。靈壽縣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南北長123千米,東西寬45千米,呈狹長地形,由山區、丘陵、平原組成,地貌特徵為“七山二水一分田”。靈壽現有林地近310平方千米,森林覆被率為38.6%,全縣耕地土壤主要是黃土、丘陵土,林地土壤主要是山地暗棕壤和棕色針葉林土,土地自然肥力高,有機質含量高,表層腐殖質含量高。

水文情況

靈壽縣境內溝谷密布,水系發達,總蓄水量4億立方米,全縣境內共有大小河流16條,主要有松陽河和慈河,屬滹沱河水系。

氣候情況

靈壽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太陽輻射的季節性變化顯著,春秋季節分明,年降雨量650毫米,全縣日照時數平均為2286.8小時,適合北方大部分農作物的生長,特別是對栽培食用菌極為有利。
靈壽金針菇靈壽金針菇

歷史淵源

據清康熙乙丑年(1685年)《靈壽縣誌》記載:蘑菇歸於蔬類,“苦菜、青薊、蘑菇(間出,不常有)”。
由於靈壽縣地形以山區為主,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野生食用菌較多,經過歷史的發展和時代變遷,由過去歷史上的零星種植,逐漸擴大,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靈壽縣開始大規模種植食用菌——金針菇。
1992年,《靈壽縣誌》記載:“食用菌本世紀70年代末始有人培植,品種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金針菇等,年產量5000公斤左右。”

生產情況

2004年,靈壽縣食用菌總產量達7.2萬噸,其中金針菇總產量達5.8萬噸,產值3.4億元。
2009年,靈壽縣金針菇種植面積達600萬平方米,產量10萬噸,成為靈壽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2010年,靈壽金針菇保護面積7萬公頃,生產面積600公頃,年產量10萬噸。

產品榮譽

在第九屆、第十屆中國農產品交易會上,“靈潔”牌食用菌被評為名優產品。
2005年,靈壽縣被中國食用菌協會命名為“中國金針菇之鄉”、全國食用菌行業“標準化示範縣”。
2006年、2009年,靈壽縣南托村連續兩屆被評為“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優秀示範村。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靈壽金針菇”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靈壽金針菇靈壽金針菇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靈壽縣金針菇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東經113°45′00″—114°28′00″,北緯38°16′00″—38°48′00″。包括靈壽鎮、青同鎮、塔上鎮、慈峪鎮、岔頭鎮、陳莊鎮、三聖院鄉、北窪鄉、南寨鄉、牛城鄉、狗台鄉、譚莊鄉、燕川鄉。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產地選擇環境條件要滿足《NY5358-2007無公害食品食用菌產地環境條件》的要求。主要採用棉籽殼、麩皮等為原料,半地下菇棚(寬7—8米,長14—15米,總面積100—120平方米,總高度1.8—2米,下挖0.6—0.7米,上邊壘1.2—1.3米,土牆厚度為0.5—0.7米,或磚牆厚度0.37米。棚內沿棚寬方向壘栽培架,架間走道間隔1米。架內每隔1米壘一磚垛為一檔,檔內用竹竿或水泥板分層,層距0.4米,每檔4層。菇房兩側留有上下通風孔,孔尺寸為12×24厘米;棚上邊用竹竿結網,網上蓋塑膠布和麥秸或玉米秸。)栽培。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使用符合國家《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規定已登記註冊的優良品種,並經過栽培試驗證明該品種的習性適應靈壽地區氣候條件,抗逆性強,抗雜菌力強,菌絲生長健壯,原基生長整齊,子實體生長快,速生高產,商品性好的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根據主輔料情況,可選擇以下配方:
a)配方一:棉籽殼88%、麩皮10%、石灰1%、蔗糖1%。
b)配方二:棉籽殼78%、麩皮15%、玉米面5%、石灰1%、蔗糖1%。
發菌期溫度控制在18-25℃,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下。菌絲生長不需光線,門窗應儘量進行遮光。當菌絲長滿料袋達到生理成熟後,應將溫度降至15℃左右,使菌絲在低溫刺激下儘快轉入生殖生長。抑蕾結束後,子實體逐步進入快速生長期,應加強溫、濕、氧、光等諸方面的綜合管理。溫度控制在12—18℃範圍內,空氣相對濕度80—90%,為了抑制菌蓋生長,促進菌柄伸長,可適當提高袋內二氧化碳濃度,一般每天通風1—2次,通風時間一般在晚上10點至翌日早4點前,每次約20—30分鐘,光線主要是進行弱光培養。
(4)採收:採收的標準是菌蓋輕微展開,菌蓋開傘度30%,菌蓋直徑1厘米—2厘米,菌柄長度13厘米—15厘米時可以採收。鮮銷的金針菇應該是在菌蓋6—7分開時採收,不宜太遲,以免基部變褐色,基部絨毛增加而影響質量。
(5)包裝:真空包裝,每件8包,每件總計20千克。
(6)生產記錄要求:金針菇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要求建立生產記錄,記載使用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的日期、金針菇採收日期、銷貨趨向等,生產記錄保存。

專用標誌使用

(1)“靈壽金針菇”是經農業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註冊的證明標識,用於證明靈壽金針菇的特定品質。靈壽縣靈潔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是“靈壽金針菇”地理標誌的註冊人,對該標誌享有專用權、管理權,申請使用“靈壽金針菇”地理標誌的,需經靈壽縣靈潔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審核批准。
(2)“靈壽金針菇”地理標誌的使用條件:使用“靈壽金針菇”地理標誌的產品的生產地域範圍。包括靈壽鎮、青同鎮、塔上鎮、慈峪鎮、岔頭鎮、陳莊鎮、三聖院鄉、北窪鄉、南寨鄉、牛城鄉、狗台鄉、譚莊鄉、燕川鄉。總面積10萬公頃。金針菇產品應符合“靈壽金針菇”品質特徵,經檢測產品質量合格,達到《NY5095—2006無公害食品食用菌》質量標準。
“靈壽金針菇”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靈壽金針菇”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
(3)“靈壽金針菇”地理標誌的監督管理制度:靈壽縣靈潔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是“靈壽金針菇”地理標誌的管理機構,負責對使用該地理標誌的產品進行全方位的跟蹤管理,做好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工作。“靈壽金針菇”標誌的使用者,應有專人負責該標識的管理、使用工作,確保“靈壽金針菇”標識不失控、不挪用、不流失,不得向他人轉讓、出售、饋贈“靈壽金針菇”標識,不得許可他人使用“靈壽金針菇”地理標誌;必須按國家有關標準、行業標準和技術操作規程組織產品的生產和檢驗。向靈壽縣靈潔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舉報侵權、假冒“靈壽金針菇”地理標誌的單位和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