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權地位與制度開放性:美國的國際組織影響力探析(1945—2010)》是201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鐵娃。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書 評:,
內容簡介
作為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最為激烈碰撞的舞台,國際組織自誕生以來就不斷的面臨挑戰。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政府間國際組織已經為開展多邊外交,以及管理和塑造國際關係中的變革提供了統一的構架。戰後的國際制度滲透了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這樣的國際制度有助於美國減輕負擔、管理風險和傳播自己的價值觀、意識形態。國際制度的合法性外衣使得霸權國可以擁有實質上的,儘管不是法理上的領導權。美國和國際制度之間的互動關係到底如何?在美國的實力演變和它在國際組織內的影響力之間存不存在什麼樣的關聯?這些都是本書將要重點解答的問題。本書選取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安理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四個當今具有代表性的國際組織,通過對1945-2010年美國與它們的關係進行梳理分析,得出結論認為:相對實力是決定一國在國際組織中影響力的重要因素,但同樣重要的還有該組織的制度開放性。
目錄
導論美國霸權與國際組織體系
一、 美國的國際組織影響力
二、 本書所要解決的問題和所使用的方法
第一章國家對國際組織的影響力:理論研究
一、 有關霸權與國際組織關係的現有理論
二、 國家對國際組織影響力的理論假設
三、 國家對國際組織影響力的變數界定
第二章美國的國際組織影響力:具體假設
一、 戰後美國霸權地位的演變
二、 國際組織的開放性
三、 美國對這些國際組織影響力的具體假設
第三章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影響力的演變
一、 關於美國在IMF中影響力演變的假設
二、 1945—1965年:關鍵性的影響力
三、 1966—1985年:實質性的影響力
四、 1985—2010年:關鍵性的影響力
第四章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中影響力的演變
一、 關於美國在UNSC中影響力演變的假設
二、 1945—1965年:關鍵性的影響力
三、 1966—1985年:實質性的影響力
四、 1986—2010年:關鍵性的影響力
第五章美國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影響力的演變
一、 美國在NATO中影響力演變的假設
二、 1945—1965年:關鍵性的影響力
三、 1966—1985年:實質性的影響力
四、 1986—2005年:關鍵性的影響力
第六章美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影響力的演變
一、 關於美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影響力演變的假設
二、 1945—1965年:實質性的影響力
三、 1966—1984年:一般性的影響力
四、 2003—2010年:實質性的影響力 結論
一、 本書理論和實證章節的再回顧
二、 霸權國、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
三、 霸權體系和國際組織的再思考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北京外國語大學聯合國與國際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講師
書 評:
從國際組織的開放性考察霸權國的影響,角度獨特,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