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煙雞,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霞煙雞因原產於容縣石賽鄉下煙村而得名,為雞形目雉科,是“三黃雞”中的一個品種,具有黃腳、黃嘴、黃毛的特點之外,每個雞腳底都有一個肉蹄,體軀短圓,腹部豐滿,胸寬、胸深與骨盆寬三者長度相近,羽毛,喙及腳脛呈黃色,單冠直立,顏色鮮紅。
2010年12月0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霞煙雞”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霞煙雞
- 產地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
- 品質特點:個體大,耐粗飼,骨軟肉嫩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0年第138號
- 批准時間:2010年12月07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霞煙雞屬肉用型雞種,體軀短圓,腹部豐滿,胸寬、胸深與骨盆寬三者相近,外形呈方形。公霞煙雞羽毛黃紅色,頸羽顏色較胸背羽為深,主、副翼羽帶黑斑或白斑,有些公霞煙雞鞍羽和鐮羽有極淺的橫斑紋,尾羽不發達。性成熟公霞煙雞的腹部皮膚多呈紅色,母霞煙雞羽毛黃色。單冠,肉垂、耳葉均鮮紅色。虹彩橘紅色。喙基部深褐色,喙尖淺黃色,脛黃色或白色,皮膚黃色或白色。成年霞煙雞體重:公2500克,母1800克。180日齡屠宰率:半淨膛,公82.4%,母87.9%;全淨膛,公69.2%,母81.2%。閹雞:半淨膛84.8%,全淨膛74.0%。霞煙雞開產日齡170—180天,年產蛋140—150個,蛋重44克,蛋殼呈淺褐色。
產地環境
玉林市容縣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位於東經110°15′─110°53′、北緯22°27′─23°07′之間。東西最大橫距51千米,南北最大縱距73.5千米,總面積2257平方千米,其中陸地占97.51%,水域占2.49%。容縣多年平均氣溫為21.3℃,是玉林地區氣溫最低的縣份。縣內南北溫度異明顯,平均氣溫縣境北部低於南部,山區低於平原。
容縣境內山巒疊嶂,嶺谷相間,河谷交錯,丘陵起伏,是一個丘陵山地占優勢的縣。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霞煙雞的生產發展提供了充裕的物質基礎。
歷史淵源
霞煙雞又名“肥種雞”、“尹用肥雞”,後來改名為下煙雞、霞煙雞,原產於容縣石寨鄉下煙村,相傳已有100多年的養殖歷史。
霞煙雞最初育成於石寨鄉下煙村村頂生產隊尹屋一家世族。20世紀初,石寨下煙村有祭社賽雞的習慣,每年祭社時,都要比賽誰家的祭社雞又肥又大。有一次,尹用家殺了一隻老秤八斤十二兩的肥雞祭社,獲得了頭名,自此,“尹用肥雞”或“肥種雞”在當地普遍傳揚。附近的民眾慕名到尹用家索取雞種,一些地主也經常向尹屋訂購肥雞。祭社賽雞的習慣推動了育種工作,使尹用肥雞得以繁育與發展。
霞煙雞具有很強的地域性,雖然是品種相同,但是外村繁殖的卻不如在下煙村養的肥大、味美。
解放後,有關部門為解開這個謎,曾抽六蒙沖的水進行化驗,認為是六蒙沖的泉水含有使雞肉肥嫩、骨軟的礦物質及其它元素。
20世紀70年代初,容縣外貿局在下煙村辦雞場時,把一定要用六蒙沖的水餵雞,作為雞場的一條規章制度。由於這名優品種源於下煙村,人們習慣稱它為下煙雞,成為三黃雞品種的特優品系。
1973年,容縣首次組織一批肥種雞以容縣下煙雞命名運往香港試銷。在香港滙豐酒樓的白切雞評比中,下煙雞榮獲第一名,從此聲名大振。因港人避忌“下”字,聽取港商意見及根據港澳市場的需要,把下煙雞的“下”字去掉,取其諧音,改名為霞煙雞。自此,一直沿用此名。
1986年,“霞煙雞優良品種開發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星火計畫”,由縣科學實驗所負責實施,推廣霞煙雞良種培育繁育。
1988年4月,國家科委委託廣西區科委組織驗收霞煙雞優良品種開發研究項目,經驗收合格,獲當年廣西“星火計畫”項目一等獎。
生產情況
2000年,容縣飼養霞煙雞、三黃雞1800多萬羽。
2001年,容縣通過養雞企業帶動養雞專業戶3500多戶,飼養肉雞1500多萬羽,僅黎村鎮養雞基地有規模種雞場23家,飼養種雞36萬多羽,帶動養雞專業戶2500多戶,年飼養優質肉雞900多萬羽,全鎮養雞總產值2.9億元。
2002年,容縣有規模種雞場43家(2002年新建3家,擴建13家)。其中年產值超過500萬元的4家,100萬元以上的15家,50萬元以上的24家,全縣飼養優質種雞52萬多羽,年可產雞苗5000多萬羽,除供應本地外,還銷往廣東、浙江、湖南、貴州、越南等地。
產品榮譽
容縣霞煙雞是廣西優良的地方品種,已載入《廣西家畜家禽品種志》和《全國家禽品種志》。
2010年12月0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霞煙雞”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霞煙雞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選種、選配
1.選種:選擇保護範圍內品種特徵明顯、健康的種雞留種。
(1)公雞要選擇50至80日齡時選體魄健壯、雞冠高的。
(2)母雞選擇100至120日齡,胸寬,趾骨與龍骨末端之間較寬,能容三隻手指以上,腹部肥圓,腹部觸摸柔軟而有彈性;肛門紅潤;羽毛緊貼。
(3)種雞選擇要經過初生、30日齡、60日齡、90日齡、120日齡和180日齡的各階段選擇來確定留種。
2.選配:選配採取同質選配原則,自然交配公母比例為1:10至1:12,籠養種雞人工授精公母比例1:20至1:30。
(二)飼養管理
1.育雛期(0至6周齡):
(1)溫度要求:
日齡 | 室內溫度(℃) | 日齡 | 室內溫度(℃) |
1—3 | 33—35 | 15—21 | 26—29(冬春季) |
4—7 | 32—33 | 22—28 | 23—26(冬春季) |
8—10 | 31—32 | 29—35 | 20—23(冬春季) |
11—14 | 29—31 | 35以後 | 逐變至常溫 |
註:以上溫度以測地面距雞背高處溫度為準。
(2)濕度要求:
周齡 | 1周 | 2周 | 3周以上 |
室內相對濕度 | 70—75% | 65% | 55—60% |
(3)飼養密度:4周齡前每平方米飼養密度不能大於80隻,5至7周齡時每平方米飼養密度在不能大於45隻。
(4)光照:1周齡內每日23至24小時光照,1周齡之後每天減少光照時間1小時,逐漸到自然光照。
(5)飲水:雛雞進舍1周內供給溫開水,水溫與室溫一致,保持充足、清潔飲水。
(6)日糧標準:日糧代謝能11.72兆焦/千克,粗蛋白16%至20%,鈣1.0%、總磷0.6%、食鹽0.37%。
(7)飼養方式:地面墊料平養或網上平養。
(8)防疫規程:1日齡頸皮注射馬立克氏苗,7日齡新支苗(滴鼻),21日齡新支法(飲水),30日齡禽流感油苗(皮注),60日齡雞新城I系(肌注)。
2.育成期(6至20周齡):
(1)飼養方式:放牧和舍飼相結合。放牧飼養密度每100平方米飼養50至100隻。籠養或地面平養密度6至12周齡每平方米飼養15隻,13至20周齡每平方米飼養10隻。
(2)飲水:採取自由飲水,保持水質清潔。
(3)飼養:天然飼料與全價配合日糧相結合。放養以自由採食飼料為主,給以少許原糧為輔(玉米、小麥、稻穀等),圈養以全價配合飼料為主,適當補餵青綠飼料。
(4)雞舍:通風良好,冬暖夏涼。
(5)光照:採用自然光照。
(6)出欄:項雞140±10日齡;閹雞180日齡以上。
3.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三)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外貌特徵:羽毛、喙及腳脛黃色,羽毛緊貼,體型中等,體軀結實,胸寬背平,腹部肥圓。
(2)胴體特徵:皮膚淡黃,表面光滑,紋理較細,肌肉肉紅,切面有光澤;肌肉有彈性;具有皮薄、骨細、肉嫩、味香的特徵。
2.理化指標:上市體重:公雞120日齡體重≥2.00千克,母雞130日齡體重≥1.60千克,閹雞180日齡體重≥2.50千克。半淨膛屠宰率91%以上。蛋白質≥23%,胺基酸總量≥20.5%,肌間脂肪≥2.6%。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霞煙雞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霞煙雞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歷史文化
相傳古時候,容縣石寨下煙村頌仙塘有一個土地廟,叫平福社,逢年過節民眾有祭社的習慣。祭神時,民眾有比賽雞肥大的風俗習慣,特別是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殺大閹雞去祭社,而雞的大小往往象徵著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因而祭社活動成為賽雞集會。每年除夕這一天,村里各家各戶把一年精心餵養最大最肥的雞拿到村社參加評比,獲得第一名的不但有重獎,而且備受村人尊敬。因此村裡的人都千方百計引進良種雞培育,希望爭得頭名。清朝末年,村裡有戶姓陸的財主為了爭取第一名,他別出心裁,花重金悄悄從國外買回幾隻大公雞,叫僕人用上乘的飼料精心餵養,大有第一名非我莫屬之意。肥雞賽這天終於來到了,他抱著志在必得的心情拿這隻外國雞去村社參賽。可是這隻外國雞雖如鶴立雞群,卻徒有大架子——不夠肥,肥雞賽規定第一名必須具備“最大最肥”兩個條件,因此名落孫山。這位財主心灰意冷,要把剩下的外國雞統統殺掉。財主的僕人知道後,尋思:要是用這外國雞與本地母雞雜交,說不定會得出既大又肥的品種來。於是他用三隻本地雞與財主換到了這隻外國公雞,並用它與自家養的本地母雞雜交。雜交出來的雞在當地獨特的氣候、地理環境下,結合引用山里六蒙沖泉水的餵養,果然形態上與其它土雞不同,且肥碩如鵝,肉色金黃,肉質細嫩,味道芳香,骨頭酥軟,在大年夜的肥雞賽中一舉奪魁,震動全村,受到全村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