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茸毒蛾

霜茸毒蛾(Dasychira fascelina Linnaeus,1758)是毒蛾科茸毒蛾屬昆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霜茸毒蛾
  • 別名:Bombyx
  • :鱗翅目
  • :毒蛾科
  • :茸毒蛾屬
  • 拉丁名:Dasychira fascelina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形態 觸角乾灰白色,櫛齒灰褐色;下唇須、頭、胸、腹部和足灰黑色帶褐色,後胸背面有赭色斑,足跗節有黑斑。前翅灰黑色,稀布黑色鱗片;內區前半白灰色,稀布黑色鱗片;基線黑色,中止於中褶;內線黑色,布赭色和白色鱗片,從前緣外伸至中室後緣,再微折角內斜達後緣;橫脈紋白色,中央灰黑色;外線黑色,稀布赭色和白色鱗片,微波浪形,從前緣到Cu1脈外弓,後內彎達後緣;亞端線白色,微波浪形,其內緣有一列黑色斑點;端線由一列黑色間斷的細線組成;緣毛灰、黑色點相問。後翅暗灰色;橫脈紋和外線色深;緣毛白灰色。前、後翅反面暗灰色;橫脈紋灰黑色。
本種曾記錄有5個亞種,它們是:Dasychira faselina fascelina 分布於Europa;Dasychira fascelin obscurata 分布於Tian Schan;Dasychira fascelina caucasica分布於N.Caucasus;Dasychira fascelina nivalis分布於Alai,Transalai;Dasychit fascelina an-gelus分布於Mongolei。在我國能採到翅的底色從黑色至白色的標本,在內蒙古二連和青海西寧於6月上中旬也曾採到底色為白色的個體;在內蒙古哈北於6月下旬至7月下旬也曾採到無斑紋的黑色的個體,采自西藏類烏齊3750m的標本與采自北方地區的標本色澤不同,前翅為灰白色,各橫線清晰,黑色,線問混有赭黃色和白色,翅外緣襯一白色波浪形線。儘管體色有如此大的變化,但外生殖器的結構沒有明顯的差異。
雄性外生殖器 背兜背中央很窄,向末端有一小三角形扁平骨質化片,背兜的兩側呈帽檐狀加寬;鉤形突的基部寬,兩側形成橫向隆起,鉤形突端部扁寬,背面有深溝,端部骨質化;顎形突發達;抱器瓣長且寬,背面基部呈階梯形突起;囊形突小;陽莖長。
雌性外生殖器 肛乳頭短,上布剛毛,後表皮突長;第八節寬,前表皮突稍短;囊導管細,交配囊略呈扁橢圓形。
卵直徑0.7~1.0 mm,扁圓形,灰白色,無光澤。
幼蟲頭部黑色,有赭色斑;體黑白色或黑黃色;毛束黃綠色和黑白色;前胸背面兩側各有一向前伸的黑灰色長毛束;第一至第五腹節背面有黑色短毛刷;第八腹節背面有一黑色毛束;氣門下線不寬,赭色;第六和第七腹節背面中央各有一翻縮腺;體腹面赭色,足問黑灰色。
蛹黑褐色,背面有毛,腹面光滑,臀棘光滑,呈圓錐形棒,末端有小鉤。
觀察標本 5♂,黑龍江岱嶺涼水溝、1958.Ⅷ.9~12;1♂,內蒙古二連、1971.Ⅵ.22;2♂♂,內蒙古阿盟哈北、1991.Ⅶ.20、楊列奇采;2♂♂,青海西寧、1965.Ⅵ.19、植保所采。

生活習性

在我國黑龍江岱嶺,以三至四齡幼蟲在枯枝落葉層中越冬;成蟲白天潛伏在地被植物下;產卵在樹枝或樹幹上。寄主植物 櫟、山毛櫸、榛、枸杞、火蓼、山花楸、懸鉤子

分布範圍

內蒙古(二連,阿盟),黑龍江(岱嶺),西藏(類烏齊),甘肅,青海(西寧),寧夏,新疆(天山)。
國外分布: 歐洲,蒙古,俄羅斯。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三十卷 鱗翅目 毒蛾科:97-99

參考文獻

原始文獻: Syst. Nat., (10th ed.), 1: 503, n. 3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