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萬斯基之亂》是俄國作曲家莫捷斯特·彼得諾維奇?穆索爾斯基(Mussorgsky Modest Petrovich,1839―1881年)繼名作《鮑利斯·戈都諾夫》之後在晚年創作的巨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霍萬斯基黨人之叛亂基
- 外文名:Khovanshch
- 作者:莫捷斯特·彼得諾維奇
- 地區:俄國
劇作內容,演奏流程,創作背景,藝術特色,
劇作內容
霍萬斯基之亂 外文名稱: Khovanshch,作品敘述了俄國歷史上稱作“霍萬斯基之亂”的、1682―1698年間莫斯科軍隊叛亂的史實。此劇中描寫著經年挨餓受凍的民眾形象,他們一度曾浩蕩地登上歷史舞台,但不久又破滅、消失。劇中分離派教徒的叛亂也被描寫成民眾的反抗。
演奏流程
演奏時間:前奏曲5分;第一幕37分;第二幕25分;第三幕37分;第四幕34分;第五幕24分。
劇中人物:
伊凡?霍萬斯基大公 (步槍廳長官) 男低音
安德雷?霍萬斯基大公 (伊凡的兒子) 男高音
瓦西里?葛利真大公 (攝政蘇菲亞的寵臣) 男高音
德希費 (分離派教徒的領導者) 男低音
夏克羅維第 (貴族,偵察廳長官) 代書 男高音
瑪兒華 (分離派教徒,安德雷的舊情人) 次女高音
恩瑪 (住在德人街的路德教徒年輕姑娘) 女高音
蘇珊娜 (分離派教徒的老太婆) 女高音
瓦索諾菲夫(葛利真的侍臣)、男低音
庫斯卡(步槍兵) 男中音
斯特烈希奈夫(彼得大帝的普烈歐浦拉金斯基近衛連隊指揮官) 男低音
劇情介紹:
開幕前的故事背景:
費奧多皇帝(Fyodor)夭折後,因親弟弟伊凡(Tvan)病弱,異母弟弟彼得(Pyotr)就繼承王位。此事成為皇家騷亂的起因。伊凡的母后及其外親煽動因待遇微薄而不滿的步槍兵暴動,殺害彼得帝的姻親、同情者的貴族和德國人等。他們又推舉伊凡並立稱帝,由伊凡的親姐姐蘇菲亞擔任幼帝的攝政。
前奏曲―第一幕:
在暴動的次曰,疲憊萬分的步槍兵庫斯卡在朝陽普照的石柱下睡覺。這時步槍兵巡邏隊走過來,把他搖醒,並說起昨晚的暴動。接著,代書走出來嘀咕說,現在已經變成恐怖的世界。貴族夏克羅維第登場後拍拍他的肩膀,要他代寫一封密告信。夏克羅維第警告他不得泄露,否則會受到拷刑與處死,並給他一袋金幣,開始口授密告內容。他說霍萬斯基父子謀反,想立自己的兒子當皇帝,自己則擔任攝政。中途因步槍兵通過街道,代書趕忙把信件藏起來,等士兵們遠離後,夏克羅維第口述最後結語,等寫好立刻取走了。
這時霍萬斯基大公又在民眾與步槍兵簇擁下登場。大公見恩瑪漂亮迷人,命令步槍兵把她帶到自己的住處。未料安德雷卻大叫說:“這是我的女人”,和父親對立起來。然後又抽出另一把短劍頂住恩瑪的脖子說,父親如果硬要把她帶走,那么留給他的將只是一具屍體。
當父子因女人演出醜劇時,分離派教徒首領德希費登場。他命令瑪兒華把恩瑪帶走,訓斥他們說現在不是因女人而內訌的時候,要大家為宗教勇敢地挺身而出,預言俄國正教徒的危機逼近了。大公表示必須鞏固克里姆林宮的守備站,於是帶著步槍兵和兒子離去。在德希費的禱告後,是分離派教徒們所唱的艾奧里安調式讚美歌。幕落。
房內家俱無比豪華。兩個幼帝的攝政公主蘇菲亞的寵臣,也是情人的葛利真大公,這時正在讀蘇菲亞寄來的信。她說因政情不穩,帶著兩位幼帝逃到離宮,可是她的信中仍舊透露纏綿的愛,希望能把他緊擁在懷裡。大公看了卻喃喃低語說,公主是一位權力欲很強的野心家,雖然是自己的情人,但何時會被砍頭都是未知數。
這時侍臣進來報告說,大公要找的瑪兒華已到。當瑪兒華登場後,大公要她替自己算命。瑪兒華取來盛水的小丬,注視閃動的水面開始占卜。這時瑪兒華以陰森森的咒語召喚靈界的幽魂,突然好像被什麼攫住了一般唱出優美的預言之歌:《將襲擊你的是失勢與流放》(Tebe ugrozhaet opola i zatochenie V dal’nem krayu),她還說權力與財富都將喪失殆盡。由於占卜出乖謬的惡運,大公為之狂怒,大叫著:“消失吧”,看著離去的瑪兒華背影,命令部下把她推入沼澤中。
這時葛利真在浩嘆自己為祖國賣命卻要淪落到如此悲慘的下場。突然,伊凡?霍萬斯基突然來訪,而且嚴厲地指責說,葛利真廢止門第制,削弱他的權力,這是對貴族的侮辱,是暴政。當兩人激烈地吵架時,修士德希費登場。他斥責這兩人,並警告說舊正教徒(分離派)正處在危機中,現在不是內斗的時候,必須同心協力。
德希費雖然希望大家一起拯救俄國,但三個人各懷鬼胎。葛利真盼望把公主從攝政推舉為女皇帝,霍萬斯基則陰謀讓兒子登上皇位,德希費卻想把尼曼派(新正教徒)殲滅殆盡。他們唯一相同的盼望,就是儘快把彼得帝弄垮,甚至殺害。
遠方傳來分離派教徒的合唱,突然瑪兒華又回來了。她在眾人面前指控說,她遭受葛利真大公手下暗殺,幸得彼得帝衛兵相救才倖免於死。三個人聽後對於跟著彼得帝一起長大與遊戲的少年兵,這時已經成為護衛者與新勢力感到惶恐。這時夏克羅維第也來到,向大家報告霍萬斯基的陰謀被人密告到彼得帝之處,沙皇已命令部下要逮捕霍萬斯基亂黨,在眾人半信半疑,各自離開時幕落。
第三幕:
莫斯科河右岸步槍兵的營地,後方有霍萬斯基的木造住家。
分離派教徒們唱著讚美歌通過。瑪兒華登場,她悲切地以俄國民謠曲調唱出:《年輕可愛的姑娘在徘徊》(Iskhodila mala dyoshenka)。她還在思念背叛自己的情人,唱道:“你即使把我拋棄,我也絕對不讓你自由,讓我倆一起走上熊熊烈焰之中吧!”
當她唱出這首歌時,被狂熱分離派教徒的老太婆蘇珊娜聽見了,於是憤怒地指責說,修女唱這樣的歌罪孽實在太深,兩人便爭吵起來。這時修士德希費出現,責備蘇珊娜太高傲,把她趕走,然後問瑪兒華在為什麼事煩惱。瑪兒華又唱道,她希望和想殺死自己的舊情人安德雷一起走上熊熊烈焰之中。德希費安慰她說,現在不是尋死的時候,接著兩人便一起離開。夏克羅維第登場,唱出根據前奏曲主題譜成的著名詠嘆調:《喔,母親的俄羅斯,你處在被詛咒的命運中》(Akhty,v sudibine zloschast- naya Rodnaya Rus’!),為祖國擔憂。遠方傳來步槍兵合唱時,夏克羅維第說要唱就趕快唱吧,說完便消失蹤影。喝醉酒的步槍兵們唱著快樂的合唱登場,他們的妻子們也跟著窮開心。這時代書慌慌張張地跑來大聲警告說,別的步槍兵軍營遭到彼得帝護衛兵的襲擊。起初嘲笑代書在撒謊的步槍兵們,逐漸弄清楚是真的,趕忙走到霍萬斯基家前面把大公請出來,建議立刻迎戰彼得帝的軍隊。大公卻責備說現在還不是時候,然後又進入家裡。在步槍兵和妻子們悲痛的禱告合唱聲中幕落。
第四幕:
第一場:伊凡?霍萬斯基領地內大府邸中豪華的大食堂。
心情不佳的大公聚集僕人和婢女們舉行晚宴。這時可愛的姑娘們唱出用俄國民謠譜成的優美合唱:《在草原小溪邊黎明來到》,大公命令她們唱出較明快的歌曲,姑娘們便輕快地婆娑起舞,一邊合唱:《我們坐到很晚》(Pozdno vecherom sidela),說是在等待情人。
這時侍臣瓦索諾菲夫登場報告葛利真大公說,請大公防範周遭的安全,可能有危險逼近。但是大公卻不屑地說:“怎么會”,根本不在意,而且狂笑著要他回家,然後命令姑娘們繼續跳舞。這時波斯女奴們出場跳起充滿東方官能色彩的優美舞蹈《波斯女奴之舞》。 舞蹈剛完,夏克羅維第出現,傳告說公主召見,要霍萬斯基大公參加攝政最高會議,大公便換穿禮服準備出發。姑娘們唱出祝福的合唱:《逐漸游遠的母天鵝》(Plyvet lebedushka ladu-ladu)歡送大公,未料在門口被衝過來的刺客突襲,即刻一命嗚呼。夏克羅維第一邊哼唱著姑娘們合唱的曲調,望著大公的屍首開懷狂笑。刺死大公的刺客,其實正是他的部下。
葛利真大公真的被貶謫,這時廣場上聚集而來的民眾,目送被流放的大公坐在馬車上遠去。德希費登場,黯然慨嘆說,而今伊凡?霍萬斯基已經被暗殺,葛利真大公被驅逐,安德雷?霍萬斯基亦如風前殘燭,岌岌可危。這時瑪兒華出現,轉告他彼得帝已下令要把分離派教徒趕盡殺絕。德希費說:“時刻已到,你可以帶著安德雷大公走上烈焰。”然後轉身離去。
這時安德雷出現。他譴責瑪兒華說,由於她的背叛,為自家人惹來巨禍,揚言要把她處死,然後吹起號角呼叫步槍兵,未料什麼反應都沒有。瑪兒華訓斥他說:“步槍兵全被逮捕了,而今你連自己的生命也不保了。”說完拉著安德雷迅速逃走。這時被捕的步槍兵登場,悲痛地扛著斬頭用的圓木和斧頭,他們的妻子也跟在後面。死亡的進行曲持續一會兒後,在等待被處死的步槍兵之前,護衛兵指揮官斯特烈希奈夫趕來宣布說,彼得帝已下令特赦,要大家回到克里姆林宮。
德希費在事機敗露後極為絕望,唱出:《這裡,在這聖地》(Zdes’ na etom meste svyate),說如今安德雷登基的希望已破滅,剩下的這些人,對彼得帝而言是眼中釘。如果要屈服在沙皇士兵之前放棄自己的信仰,倒不如把修道院燒掉,大家跟著火化。於是把教徒們叫來,說出自己的決心,教徒們隨即高唱殉教的合唱:《以聖火讓我們潔淨》,唱完大家都一起走進修道院。
單獨留下的瑪兒華對安德雷說:“請你回憶把我抱在懷裡的那個夜晚吧。”她說那時兩個人真的像燃燒一樣,而今最後的時刻已到,拉著他的手勸他一起相擁走上熊熊烈焰,然後和著遠處傳來的葬禮進行曲的節奏悲愴地唱出:《嘿,你沒聽見嗎?在森林的那邊》(Slyshal il ty vdali za etim borom)。
這時彼得帝部隊的號角聲逐漸靠近,分離派教徒們把木柴堆積在修道院四周,瑪兒華用蠟燭點火。修道院開始燃燒起來,所有教徒都消失在熊熊烈焰中。這時進攻而來的彼得帝士兵們,目睹教徒們如此壯烈的集體自焚感到無比驚訝,噤若寒蟬。幕靜靜落下。
唱片:
角色:①伊凡?霍萬斯基/Bas,②安德雷/Ten,③德希費/ Bas,④葛利真/Ten,⑨夏克羅維第/Bas,⑥瑪兒華/M-Sop,⑦蘇珊娜/Sop,⑧瓦索諾菲夫/Bas
一、巴拉諾維奇指揮貝格拉德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及合唱團,①茲維基,②馬林可維奇,⑧蓋加羅維奇,④史塔茲,⑥布嘉麗諾維奇等
Decca GOS 619―21(錄音年不詳)
二、海金指揮莫斯科國家劇院管弦樂團,克利夫傑尼亞,畢亞可夫、阿希波娃等
Mel./Ang.S一4125(錄音年不詳)
創作背景
1869完成的《鮑利斯?戈都諾夫》被彼得堡皇家劇院拒演,1872年春經過改寫再提出後仍然不被接受。這時評論家斯塔索夫(V.Stasov,1824―1906年)拿出《霍萬斯基之亂》的題材,建議穆索爾斯基作曲,此劇遂於該年6月開始動筆,斷斷續續地寫到1880年,這時鋼琴總譜已大致完成。這段時間內,穆索爾斯基還寫作另一部歌劇《索羅金斯克的定期市集》,但都因作曲家於1881年3月去世而未能完成。
1882年到次年間,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為《霍萬斯基之亂》草稿做整理與加筆,為全劇編寫管弦樂部分和終幕自焚部分附加音樂。1897年在莫斯科上演時德希費是由名聲樂家夏里亞賓飾唱,結果引起轟動。1913年在巴黎和倫敦等國外首演時,在皇家圖書館找出被裡姆斯基―科薩科夫刪除的草稿,於是由拉威爾和斯特拉文斯基編寫管弦樂的幾曲也加了進去。1939年出版了由蘭姆教授所考據的原作版,根據這版本由蕭士塔高維奇編寫管弦樂的新版也在195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