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樣綜合徵目前多稱為偽膜性腸炎,是主要發生於結腸的急性黏膜壞死性炎症,並覆有偽膜。此病常見於套用抗生素治療之後,故為醫源性併發症。現已證實是由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的毒素引起,病情嚴重者可以致死。
基本介紹
- 別稱:偽膜性腸炎
- 就診科室:感染科
- 多發群體:50~59歲,女性稍多於男性
- 常見發病部位:結腸
- 常見病因: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感染
- 常見症狀:發熱,噁心,腹痛,腹脹,大量腹瀉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現認為本徵由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感染所致,對於某些重病患者,外傷、手術、應激及服用廣譜抗生素可誘發本徵。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所產生的外毒素可使小血管內凝血、血栓形成、腸壁壞死甚至穿孔;而毒素刺激黏膜上皮細胞中的cAMP系統,引起霍亂樣症狀。
臨床表現
發熱,噁心,腹痛,腹脹,大量腹瀉,腹瀉物呈綠色海水樣或黃色蛋花樣稀便,脫落的偽膜;腹瀉後腹脹減輕,脈搏增快,血壓下降,呼吸急促,脫水徵象,精神錯亂,腹部壓痛,腹肌緊張,腸脹氣及腸鳴音減弱。
本病發病年齡多在50~59歲組,女性稍多於男性,起病大多急驟,病情輕者僅有輕度腹瀉,重者可呈暴髮型,病情進展迅速。
1.腹瀉
腹瀉是最主要的症狀,多在套用抗生素的4~10天內,或在停藥後的1~2周內,或於手術後5~20天發生。腹瀉程度和次數不一,輕型病例,大便每日2~3次,可在停用抗生素後自愈;重者有大量腹瀉,大便每日可30餘次之多,有時腹瀉可持續4~5周,少數病例可排出斑塊狀偽膜,血糞少見。
2.腹痛
腹痛為較多見的症狀,有時很劇烈,可伴腹脹、噁心、嘔吐,以致可被誤診為急腹症,手術吻合口漏等。
3.毒血症
毒血症表現包括心動過速,發熱,譫妄,以及定向障礙等表現。重者常發生低血壓,休克,嚴重脫水,電解質失平衡以及代謝性酸中毒,少尿,甚至急性腎功能不全。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周圍白細胞計數增多,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有低白蛋白血症、電解質失平衡或酸鹼平衡失調。糞便細菌在特殊條件下培養,多數病例可發現有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生長。糞內細胞毒素檢測有確診價值,將患者糞的濾液稀釋不同的倍數,置組織培養液中觀察細胞毒作用,1∶100以上有診斷意義。污泥梭狀芽孢桿菌抗毒素中和試驗常陽性。
2.內鏡檢查
及時進行內鏡檢查,不僅可以早期明確診斷,還能了解病變的範圍和程度。輕者可見黏膜充血水腫,血管紋理不清:稍重者可見黏膜散在淺表糜爛,假膜斑點樣分布,周邊充血;嚴重者可見假膜斑片狀或地圖狀。
3.X線檢查
腹部平片,鋇劑灌腸檢查。
診斷
在使用抗生素期間或停用抗生素後短期內,特別是在套用林可黴素、氯林可黴素後,突然出現無紅細胞的黏液腹瀉;或腹部手術後病情反而惡化,並出現腹瀉時,應想到本病。通過乙狀結腸鏡檢查,見到偽膜及糞中細胞毒素測定陽性可迅速獲得診斷。根據病史、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可以確診。
鑑別診斷
需與急性壞死性腸炎、炎症性腸病、缺血性腸病及霍亂相鑑別。
併發症
中毒性巨結腸,麻痹性腸梗阻,腸穿孔。
治療
1.立即中止所有抗菌藥物
2.支持療法及抗休克可輸入血漿、白蛋白或全血,及時靜脈補充足量液體和鉀鹽等。補液量根據失水程度決定,或口服葡萄糖鹽水補償氯化鈉的丟失,糾正電解質失平衡及代謝性酸中毒。如有低血壓可在補充血容量基礎上使用血管活性藥物。
3.滅滴靈滅滴靈是本病的優選治療藥物,一般用法是每天3~4次,口服7~10天,絕大多數患者治療反應良好,用藥後2天發熱和腹瀉可獲緩解,腹瀉一般在一周內消失,治療後72小時內糞中測不到毒素B。重症病例頻繁嘔吐時可用靜脈滴注法給藥,但療效明顯低於口服給藥法。用藥期間應禁酒。
4.萬古黴素萬古黴素曾是本病的主要藥物,但萬古黴素的有效率和復發率與滅滴靈相似。萬古黴素價格昂貴,已不作為本病的一線藥物。萬古黴素口服不吸收,對腎臟無損害,在腸內可達高濃度,靜脈用藥腸內濃度低,不宜採用。在滅滴靈用後有副作用或復發的患者,可用萬古黴素治療,一般用法每日4次口服,共7~10天。
5.桿菌肽桿菌肽對革蘭陽性菌有抗菌作用,可用於本病,每日4次口服7~10天,症狀緩解與萬古黴素相同,在消滅糞中病原菌方面不如萬古黴素。桿菌肽的腎毒和耳毒性發生率高不宜注射用藥,但口服法目前尚未發現副作用。
6.其他治療消膽胺每日服3~4次,共服7~10天。此藥能與毒素結合,減少毒素吸收,促進迴腸末端對膽鹽的吸收,以改善腹瀉症狀。國外已有套用特異性抗毒素治療的報導。恢復正常腸道菌群,輕型病例停用抗生素後任其自行恢復。嚴重病例可口服乳酸桿菌製劑(如乳酶生)、維生素C以及乳糖、蜂蜜、麥芽糖等扶植大腸桿菌;口服葉酸、複合維生素B、谷氨酸及維生素B12以扶植腸球菌。
如為暴髮型病例,內科治療無效,而病變主要在結腸,或有顯著的腸梗阻、中毒性巨結腸、腸穿孔時,可考慮行結腸切除或改道性迴腸造口術,該方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