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時避險原則

伏而待定,不可疾出
強地震發生後,縱波先到(人有震感)到橫波到達(房屋破壞倒塌),約有十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人們需要在這段時間內保持冷靜,迅速判斷所處環境下宜採用的避險方式。我國古人秦大可在1556年陝西華縣8級地震後,總結了“率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翼完卵”的經驗,也就是說,就近尋找安全地點,伏在地上等待地震結束最為安全。這種避險方法在許多大地震中得到了驗證。美國的shakeout網站也描述了地震最有效的三步避險方法, DROP(伏地)、COVER(遮擋)、HOLD ON(抓牢)。
近水不近火
儘量靠近水源,不要接近明火。地震發生時,房屋建築破壞時會產生濃烈的煙塵,也可能發生火災,亦或被困在建築物中等待救援,這些情況都需要有水來濕潤衣物或者引用,因此,避險地點儘量靠近水源。
震時迅速確定避險地點
在室內宜選擇有承重作用的區域,如小開間、牆角、床下、桌下等,遠離窗戶、玻璃製品、外牆等危險區。
在室外選擇開闊空曠的處所避險,遠離河岸、山坡、高壓線、廣告牌、高樓、玻璃幕牆等危險區域。
震後快速撤離
大地震發生的一段時間內,往往會發生一系列的地震,因此,在一次地震發生後,要根據已確認的疏散路線迅速有序撤離。在撤離的過程中,不能擁擠踩踏,注意倒塌掉落的物品,緊張有序地撤離到事先設定的避難場所。
保護身體重要部位
避險和疏散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保護頭部、頸部、眼睛、口鼻及胸口內臟器官,避免被砸傷、或毒氣煙塵的傷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