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噴射反重力UFO

電磁噴射反重力UFO

有外媒報導稱,中國某技術中心在北京舉行超導陀螺儀和太空飛行器研討會,研討會中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的飛碟技術將更多地用於軍事和太空方面,這可能預示著中國將研發科幻小說中的UFO

基本介紹

投入軍用,電磁動能彈,

投入軍用

這項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在磁懸浮轉子旋轉時,速度信號反饋到中心電機定子上,通過不斷升頻(積極的反饋速度控制),信號將被載入到上層定子電樞讓轉子達到最高速度。使用內定子頻率電磁波可以達到遠程切割、掃描,檢測等導航的目的。此外,N極的轉子磁極通過某種磁隙和逆時針方向旋轉,將對低於定子導體提供動態橫向磁場。磁場將生成左洛倫茲力和向上浮動力。
電磁噴射反重力UFO
電磁噴射反重力UFO
對此,有外媒評論稱,與傳統的空中和太空飛行器相比,中國總是尋找創新,甚至是革命性的研究。一位中國專家程翔宇曾發表一篇論文命名為《簡要分析美國反重力裝置的工作原理和技術瓶頸》的文章,在文中,他分析了美國反重力裝置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他認為,美國反重力裝置是基於電磁噴發的原則,同時他強烈建議中國應該在這一領域進行深入研究。
對於新式飛碟投入軍用,哈爾濱盛世特種飛行器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忠信具體解釋說,“以炮兵訓練為例來說,通常情況下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陣地,就是大炮按照一定的方位擺好。然後偵察分隊要出去,作為前沿觀察所,前沿觀察所把陣地打出來的炮彈落地和射擊效果報回給陣地,然後陣地根據這個射擊效果進行修正,實際上,前沿觀察所炮彈是從他們頭頂飛過去的,這項工作是有一定危險的,而且這中間是存在著信息損耗的。
王忠信接著解釋說,而這個東西有了以後,飛行器有了以後,它就可以在我們規定的位置上懸停,來看這個射擊效果,並可以把相關的數據直接傳送給我們,因為這個東西是靠gps導航定位的,炸點具體方位,炮彈所在的落地,可以精確到米,直接就傳回到陣地,陣地進行修正,對射擊訓練是起到很好的效果。有它就可以代替人,因為它一共才一米多,飛到1000米的高空,我們看著像蒼蠅一樣,有的甚至是看不見的,所以說它更隱蔽,更迅速,更快捷,更準確,如果未來它裝備給部隊的話,不管是訓練、戰備、作戰,都將對部隊產生影響。

電磁動能彈

中國雷射炮不在是謠傳:中科院給出準確答案!
在負責303EMG實驗電磁炮的研製過程中,潘垣提出了具有獨創性的技術方案,即電磁箍縮炮(前級)與電磁軌道炮(主炮)相串級的全電磁炮方案,1988年完成研製與發射實驗,指標達到:彈丸質量30.2克,出膛速度3公里/秒。
專家鑑定認為:“這一指標已達到美國八十年代國中期水平,與西德、英、日等國近期水平相當。303EMG實驗電磁炮的發射成功,使我國電磁發射技術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標誌著我國電磁發射技術方面開闢了一個重要領域,並為我國戰術電磁炮的研究奠定了基礎。”1989年,該項成果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潘垣負責並系統地研究了補償脈衝發電機CPA(Compulsator),已完成兩台不同機型的研製,一台為25MW被動CPA,已用於連發實驗電磁炮;另一台為10MW串級補償CPA,是根據他提出的串級補償思想而研製。後一型CPA的脈衝電流增益高出美國同類裝置近2個數量級,且具調幅調頻功能,不僅緊湊小型,且可依靠剩磁自激起勵。這項成果已獲中國專利優秀獎。該成功受到中國軍方的高度重視。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中國就對雷射炮等武器萌生了興趣。雷射武器研究是中國早期反彈道飛彈640工程的一部分。雷射子工程“640-3項目”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負責。640-3工程旨在研製大功率雷射發生器,以攔截彈道飛彈以及高空太空飛行器。雖然中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前後取消了640項目,但到1979年的時候,其又再度重啟雷射武器發展項目,並將之納入863高科技發展項目。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開始研究高能雷射(HEL),並取得了兩項重大進展:自由電子雷射(FEL)和化學氧碘雷射(COIL),這符合反衛星武器系統的規格要求。同時,中國也在研製功率較低的雷射系統,但據信這種雷射系統無力攔截外大氣層物體。
1985年,自由電子雷射發生器的研究項目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上馬。中國首個自由電子雷射器“曙光一號”於1993年研製成功,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流體物理研究所承擔設計工作。曾主持研究線性加速器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於2003年或許更早,開始了自由電子雷射器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最早開始了化學氧碘雷射器的研究。1993年,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進行了化學氧碘雷射器的測試,結果顯示受測雷射器可擊殺140米之外的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