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流程集成

電子流程集成

電子流程集成即是帶負電的亞原子粒子在進行中的次序,通過布置和安排改變原有的分散狀態集中在一起,產生聯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流程集成概述  
  • 外文名:Electronic process integration
  • 分類:計算機
面向業務流程的電子政務套用集成,WS-BPEL,集成框架,業務流程的建模與執行,Ontology的電子政務流程知識建模與集成管理,基於本體的電子政務流程知識建模,eGovPOnt的電子政務知識集成管理平台架構,

面向業務流程的電子政務套用集成

為了解決電子政務套用系統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差的問題,實現電子政務套用系統的整合,在面向服務的體系架構基礎上,提出了面向業務流程的電子政務套用系統集成方法,該方法用WS-BPEL對業務流程建模,並支 持業務流程的靈活配置和管理,可以適應靈活多變的業務需求,提高電子政務套用系統集成效率,最大限度地復用已有信息資源。

WS-BPEL

WS -BPEL是一種流程執行語言,作用於若干Web服務之上,將其編排成為能夠完成特定任務的業務流程。一個BPEL流程就是由一系列活動及其執行規則構成的。BPEL的活動分為2大類:基本活動和結構化活動。基本活動描述的是BPEL流程的最基本執行步驟;結構化活動用來定義基本活動的執行順序及邏輯依賴關係。
BPEL通過合作夥伴連結來實現服務的調用。BPEL的合作夥伴連結只定義所要調用的接口,一個抽象的WSDL接口,這個接口在BPEL運行時再綁定到真正的服務提供者上面。這樣使接口和實現之間達到了一種鬆散耦合的效果,如果說Web服務實現了接口的可重用性,那么BPEL實現的是流程的可重用性。

集成框架

在面向服務的架構基礎上提出了面向業務流程的集成框架,該框架分為4層。最底層是套用系統層,包括政府各部門及各委辦局的業務系統,也是需要集成的各類套用系統。這些系統包括協同辦公系統,政務督辦系統,社區公共服務與管理系統,績效管理系統,公文交換系統和行政審批系統等。
服務層主要實現對各套用系統對外提供的業務模組的服務封裝。整個過程分為領域模型分析和服務定義2個部分。領域模型分析包括生成任務樹,重構用例和服務識別3個步驟。
企業服務匯流排(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是適合面向服務體系架構的中間件,在這個框架中所有的服務都使用ESB作為互動平台。ESB支持多種標準接口,以XML作為信息表示與交換的標準。
業務流程層負責業務流程的建模,實現,發布,管理,監控和運行。流程採用WS-BPEL來定義,在進行業務流程建模時,可以到UDDI中查找合適的候選服務,然後按照業務需求,編輯業務規則,生成業務流程。流程建模工具支持可視化建模,並可以直接導出符合規範的BE-PL描述檔案。

業務流程的建模與執行

業務流程的建模主要遵循以下5個步驟:制訂互動式場景,設計流程服務接口,形式化夥伴服務會話,定義流程邏輯和審查WS-BPEL流程定義是否和互動場景相一致。
流程建模分為2類:第一類是重新創建一個新的業務流程,第二類是通過對已有流程模板的配置和調整生成一個業務流程。流程模板庫可以通過對政府各業務需求的分析事先定義好,如果所需要的流程在這個模板庫中存在,那么可以直接使用或對它進行適當的調整而沒有必要生成一個新的流程。
(1)服務發布。各服務的提供者將其Web服務的描述進行發布,通常採用註冊到某個UDDI伺服器中的方法。
(2)獲取WSDL。BPEL流程開發者獲得參與此流程的各Web服務的描述信息;如可以使用UDDI瀏覽器訪問並獲得WSDL。
(3)編寫BPEL流程定義。這一步是流程系統開發的核心。
(4)部署流程。設計完成的BPEL流程可以部署到BPEL流程引擎上運行,部署成功後,引擎將等待調用流程的SOAP訊息。
(5)測試和運行流程。部署完成後流程需要進行測試,才能確認業務邏輯是否符合要求;BPE流程對外暴露為一個Web服務,對它的調用方式與普通Web服務相同。
BPEL引擎通過一個適配器連線在ESB上,它通過ESB這一訊息傳輸層直接與Web服務接口通信,使用<invoke>或者<reply>調用外部的Web服務,或者使用<receive>等待回響。BPEL引擎執行的過程為:首先由客戶端通過訊息發起流程,創建流程實例並傳入相關參數;流程在Receive節點將參數存入與BPEL流程綁定的WSDL接口的輸入變數中;然後通過invoke節點調用外部的Web服務,Web服務根據輸入變數完成查詢資料庫、啟動其他工作流等相關業務處理並返回輸出值給BPEL流程;流程在 Reply 節點把輸出值返回給前台,至此流程結束。

Ontology的電子政務流程知識建模與集成管理

為解決電子政務中不同政府機構的政務服務之間交換和共享流程知識的難題。提出了基於Ontology(本體)的電子政務流程知識的建模和集成方法。首先針對大多數本體建模具有形式化語義但缺乏圖示化表示的情況。採用IDEF5語言直觀表示電子政務流程本體(eGovPOnt), 然後採用具有較強表達力且與多種表示語言和系統兼容的 Onto ling ua 語言定義精確的語法和形式化的語義。在此基礎上。通過具體政務案例說明eGovPOnt的套用。並提出基於eGovPOnt的電子政務知識集成管理平台的體系架構。該方法提供了對相關術語和辭彙的共同一致的理解。可增強流程知識的語義互操作、重用和共享。從而提高電子政務的服務效率和質量。

基於本體的電子政務流程知識建模

開發電子政務流程本體(eGovPOnt)的目的是為描述服務的傳遞流程提供共享的辭彙。公務員在業務規則或政策條件下使用各種資源完成的電子政務流程。實際上是各種活動通過層次或邏輯連線關係實現的一種安排。因此。整個服務流程可以用一個“流程”活動表示。每個活動都關聯輸入、輸出、資源和約束。並與其他相關活動建立合適的邏輯聯繫。使用這種統一的、以活動為中心的表示方式有利於構建模組化的流程活動庫。並可獨立地增加或刪除流程活動。eGovPOnt包含了框架本體和參數約束本體。以便重用其辭彙。如individual-thing,constraint等。其部分基本信息用IDEF5圖表語言直觀表示。

eGovPOnt的電子政務知識集成管理平台架構

基於eGovPOnt電子政務知識集成管理平台的架構。該平台主要作用是支持不同政務系統的流程知識交換和語義互操作。並為基於eGovPOnt創建、保存、檢索和重用流程知識提供工具。
基於eGovPOnt電子政務知識集成平台中。本體知識庫是平台運行的重要基礎。用以存放流程本體及流程知識實例。知識轉換器通過將eGovPOnt作為中間交換格式。實現多個異構政務系統之間流程知識的語義互操作。由於只需將各政務系統知識映射到eGovPOnt。而不是所有有關的政務系統之間進行兩兩轉換。這樣。轉換次數大大減少。從n×(n-1)次減少到n次。所有參與某政務服務的政務系統。其本體都事先定義了流程知識表示的語法、術語及其所關聯的語義。這樣。基於eGovPOnt的流程知識集成主要包括以下3個步驟:
(1) 術語映射。確定每個政務系統本體術語與eGovPOnt術語之間的等價映射關係。
(2) 語法轉換。政務系統的流程知識轉換為eGovPOnt格式。這時。只有術語組合的方式發生變化。而術語沒有變化。即政務系統的流程知識採用自身的術語和語義以及eGovPOnt語法來表示。
(3) 語義轉換。利用本體映射關係。將使用政務系統自身術語和語義、eGovPOnt語法所表示的流程知識轉換為採用eGovPOnt術語、語義和語法的表示形式。
本體編輯器提供圖形定義方式和形式化定義方式更新本體或創建基於本體的流程知識。並且考慮到隨著面向對象的技術和系統的發展。適應該領域工作的用戶日益增多。因此採用面向對象的用戶界面和框架。轉換或用戶創建的流程知識都存放在知識庫中。知識檢索使用戶能依據本體辭彙和術語給定查詢條件及其權重。從知識庫中檢索到感興趣的流程知識直接使用或根據需要進行修改。用戶模型使用戶能編輯所關心的流程知識類型、希望的表現形式等個人偏好。讓平台為用戶選擇和提供潛在的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