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Lewis G N),這位當年(1916年)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物力化學家因最早提出共價鍵概念而聞名,他認為分子中原子之間可以通過共享電子對而使每一個原子具有穩定的稀有氣體電子構型,這樣構成的分子稱為共價分子。
原子通過共用電子對而形成的化學鍵叫電子對鍵,又叫共價鍵(covalent bond)。兩原子間共用一對電子的共價鍵叫共價單鍵(single covalent bond),共用兩對、三對電子的分別叫共價雙鍵(double covalent bond)和共價叄鍵(triple covalent bond),共價雙鍵和共價叄鍵等多於一對共用電子的化學鍵統稱共價重鍵(multiple covalent bond),分別簡稱為單鍵、雙鍵、叄鍵和重鍵。
兩個鍵合原子間共享電子對的數目叫做該共價鍵的鍵級(bond order)。
構成重鍵的每對電子通常由兩個鍵合原子各提供一個電子以滿足稀有氣體構型,通常形成重鍵的原子有如碳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構成電子對的電子既可由鍵合原子雙方提供,也可由一方提供。後一方式形成的共價鍵叫配位共價鍵(coordinate covalent bond),提供電子對的原子叫給予體原子(donor atom),或電子對給予體,另一方則叫接受體原子(acceptor atom)或電子對接受體。
H2,Cl2,N2,這樣的分子中共用電子對同等程度地屬於兩個鍵合原子,這種類型的共價鍵叫非極性共價鍵(nonpolar covalent bond)。不同元素原子的吸電子能力不同,形成共價鍵的電子對不再可能同等程度地屬於兩個鍵合原子,導致一個原子周圍的電子密度大於另一個。電子對偏向一個鍵合原子的共價鍵叫做極性共價鍵(polar covalent bond)。
化學文獻中有時出現電負性原子和電正性原子兩個術語,前者通常指傾向於具有部分負電荷的那個成鍵原子(例如HF分子中的F原子),而後者則指傾向於具有部分正電荷的那個成鍵原子(例如HF分子中的H原子)。兩個術語只有相對意義,一個分子中的電負性原子在另一個分子中可能成為電正性原子,例如HCl和ClO2中的Cl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