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偵察飛機

電子偵察飛機

電子偵察飛機,裝載電子偵察設備,專門用於截獲、記錄和分析敵方電磁輻射信號並測向、定位的軍用飛機。電子偵察飛機機動性好、偵察範圍較廣,但受飛行時間及國界的限制,多用於對敵方淺近縱深或某一局部地區實施不定期的偵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偵察飛機
  • 用途:用於截獲、記錄和分析敵方電磁輻射信號並測向、定位的軍用飛機
  • 類型:裝載電子偵察設備
裝載電子偵察設備,包括有人駕駛電子偵察飛機、電子偵察無人機等。具有機動性能好、偵察範圍廣、能在敵方防空火力之外的距離上實施偵察等優點,因此得到廣泛套用。電子偵察飛機裝載的電子偵察系統由接收、分析、測向、記錄等分系統組成。對情報信息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兩種:①機上偵察設備只進行初步分析,將有關輻射源特徵參數用大容量存儲介質記錄下來,返回地面後用專門的設備進行分析處理。②在執行偵察任務過程中將接收到的信息實時處理,或者利用人造地球衛星或位於安全空域的監視飛機作為中繼站,將偵收到的信息轉發回地面數據處理中心進行處理,使戰場指揮官實時掌握敵方電磁輻射源的活動情況。電子偵察飛機對地面輻射源的定位方法主要有交會定位法、方位-俯(仰)角定位法和時差定位法。交會定位法是利用飛機在航路上不同位置測得的同一輻射源的方位角,進行交會來確定輻射源的位置。方位-俯(仰)角定位法是利用偵察飛機在已知高度上測得的輻射源方位和輻射源相對飛機的仰角,經計算確定輻射源位置。時差定位法是根據同一輻射信號,到達飛機上間隔一定距離的兩個接收天線的時差,經過處理確定輻射源位置。電子偵察飛機主要用於執行電子對抗情報偵察任務。遂行電子對抗情報偵察的方式主要有全線偵察、重點偵察、過往偵察等。全線偵察是沿被偵察國家的邊境線或海岸線平行飛行,對其淺縱深地區實施偵察;重點偵察是對被偵察國家的重點地區往返飛行,反覆偵察;過往偵察是在執行特定任務過程中對過往地區實施偵察。電子偵察飛機也可執行電子對抗支援偵察任務,偵察飛機通常在靠近作戰前沿己方一側飛行或隨攻擊機群飛行,對敵電磁輻射源信號進行截獲、分析、識別和定位,同時將威脅輻射源活動情況,通過通信鏈路向戰場指揮員或攻擊部隊實時發出告警信息。1939年,德國首次用齊伯林飛艇作為電子偵察平台,對英吉利海峽和愛爾蘭海進行偵察,以確定英國是否裝備雷達。此後,美國和英國將B-16、B-24轟炸機和PBY“卡塔利娜”“惠靈頓”等飛機改裝成電子偵察飛機,獲取了德國和日本雷達性能及配置等重要情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冷戰加劇,電子偵察飛機作為一種重要的情報蒐集手段得到迅速發展。美、蘇、英、法和以色列等十多個國家研製、改裝了數十種型號的電子偵察飛機,如美國的EP-3EⅡ電子偵察飛機、RC-135V/W“聯合鉚釘”電子偵察飛機、U-2“灰色的幽靈”偵察機等戰略電子偵察飛機和E/RB-66C、RF-4C等戰術電子偵察飛機,以及蘇聯的米格-25D、圖-22C等電子偵察飛機。這些飛機在世界各地頻繁遂行偵察任務,獲取了大量情報。在韓戰、越南戰爭、中東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及伊拉克戰爭等局部戰爭中,電子偵察飛機發揮了重要的情報蒐集作用。早期的電子偵察飛機裝載單一電子偵察設備。20世紀60年代末期之後,一些電子偵察飛機還加裝了機載合成孔徑雷達、照相偵察設備、紅外探測設備及多種感測器,以提高對輻射源的定位精度、識別可信度和遂行各種偵察任務的能力。電子偵察飛機的未來發展是:改進機載電子偵察設備的性能,提高情報蒐集能力和對複雜電磁信號的實時處理能力;偵察功能由單一電子偵察向綜合多功能發展,並實現多感測器信息融合和綜合評估;研究新的定位和解算方法,提高對電磁輻射源的定位精度;建立與地面、作戰飛機和衛星之間可靠、保密、抗干擾的通信鏈路,實現情報信息的實時傳輸,提高情報利用率。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