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協同調度的理論研究

《電力系統協同調度的理論研究》是依託山東大學,由韓學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力系統協同調度的理論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韓學山
  • 依託單位:山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新形勢下,電力系統中輸配交融、交直流混合、電能雙向流動,其中柔性控制技術、主動與可再生的被動電源、常規與具有主動行為的負荷等共存,這導致滿足有功平衡中應對強不確定性的源網呈現交織糾結的矛盾,而目前僅依賴於主動電源協調調度難以抑制這一矛盾,無法充分實現節能減排。對此,本項目提出電力系統協同調度理論研究:思路是在協調有功平衡過程中,挖掘協同效應,合作地化解不確定性,實現協同調度;核心是在引起矛盾多方間、建立以主動負荷消除強不確定性為目的的合作機制,並將該機制嵌置於三次、二次和一次調整的全程協調中,在主動電源與柔性控制技術協同的電壓支撐下,協調與合作有機統一地完成調度目標;重點是主動負荷消除強不確定性的源協同、網路形態同調於源的源網協同、分布自治與全局統籌的源網協同聚類的調度模型、算法與實現;目的是更有效接納被動電源、遏制化石能源發電。該研究切合電網智慧型化理念,具有明顯理論意義和迫切需求性。

結題摘要

節能減排環境下,為解決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源有功平衡中主動的源和被動的源間,以及電壓支撐該平衡中主動的量與被動的量間的矛盾,提出電力系統協同調度的理論研究,核心是在引起主要矛盾的雙方或多方間,建立主動負荷以消除強不確定性為目的(解決特殊矛盾)的合作機制,並將該機制嵌置於三次、二次和一次調整的全程協調之中,在主動電源與柔性控制技術協同的電壓支撐下,協調與合作有機統一地完成調度目標。基於此,展開了源協同、源網協同、源網聚類協同等三個方面的理論研究,主要貢獻如下:(1)源協同調度理論。提出基於運動學規律、並用幾何學描述的電力系統經濟調度中不確定性的度量手段,以及應對的模型和方法;圍繞頻率允許變動範圍,提出自動、可控、再可控的協同調度概念,由此建立主動負荷消除不確定性的合作機制,且貫穿於電力系統運行三次、二次、一次協調的全過程的協同經濟調度模型,相繼開展了含風、光、儲、電動汽車等系列建模、算法研究和工程套用;(2)源網協同調度理論。圍繞電網電壓允許的變化範圍,以源協同調度為基礎,提出了計及電網結構變動、電壓調節效應的主動電壓支撐、間接電壓支撐聯動的源網協同經濟調度模型,也相繼開展了從穩定、潮流、最佳化潮流、機組組合等系列源網協同調度算法的研究與實踐;(3)源網聚類協同調度理論。提出觀測點、觀測點觀測函式、聚合電網、聚合電網調控函式等概念及其解決的方法;提出發電機絕對轉子角控制及實現技術,可自動負荷跟蹤的發電控制,以及相應的潮流計算方法,由此可實現電力系統運行分散、就地、自動的最佳化平衡;提出多輸配層、多時間級的分散式的、一致性的超前的源網協同定位與時變追蹤的最佳化技術,目的是實現大電網分布自治下的全局統籌;(4)開發了仿真平台及高級套用軟體,完成了多項橫項課題開發與套用,獲得國家電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培養博士8人,碩士11人,發表或錄用EI/SCI期刊論文51篇,授權發明專利2項,形成了電力系統協同調度較完備的理論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