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目標識別導論

雷達目標識別導論

《目標探測與識別技術叢書:雷達目標識別導論》是2013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彼得·泰特。

基本介紹

  • 書名:雷達目標識別導論
  • 作者:彼得·泰特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
  • 頁數:322 頁
  • 定價:69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121189739
內容簡介,目 錄,

內容簡介

可作為電子工程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參考教材,也可作為雷達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6章為基礎理論部分,包括:概述、雷達原理、高解析度距離像、高橫向距離解析度技術、頻率和時域分析以及其他高解析度技術;第7~13章則分別闡述了雷達系統設計、雷達系統部件要求、天線設計、系統運用、雷達目標識別套用、目標識別過程以及雷達和其他來源數據融合等關鍵技術知識;最後一章對全文進行了總結。

目 錄

第1章 概述 1
1.1 雷達背景知識 1
1.2 雷達的典型功能 1
1.3 目標識別的需要 3
1.3.1 目標識別定義 3
1.3.2 目前和未來的軍事需求 3
1.3.3 因誤擊引起的悲劇 5
1.3.4 其他軍用和民用用途 6
1.4 非合作目標識別 7
1.4.1 敵我識別系統(IFF) 7
1.4.2 非合作目標識別雷達 8
1.5 雷達目標識別套用 9
1.5.1 空中軍用平台 9
1.5.2 海軍艦載平台 10
1.5.3 陸基軍用平台 10
1.5.4 民用領域套用 11
1.5.5 彈道飛彈防禦 12
1.6 技術挑戰 12
1.7 本書內容摘要 13
參考文獻 14
第2章 雷達原理 17
2.1 雷達概述 17
2.1.1 引言 17
2.1.2 基本概念 17
2.1.3 雷達波 18
2.1.4 雷達波長 21
2.1.5 探測距離 22
2.1.6 雷達的功能組成 22
2.1.7 波形產生器 23
2.1.8 上變頻 28
2.1.9 發射機 29
2.1.10 天線 30
2.1.11 都卜勒效應 38
2.1.12 熱噪聲 41
2.1.13 相位噪聲 44
2.1.14 接收機前端 45
2.1.15 下變頻 46
2.1.16 接收機動態範圍 48
2.1.17 模/數轉換器 49
2.1.18 信號處理 51
2.1.19 目標跟蹤 62
2.1.20 脈衝自相關函式和匹配濾波 64
2.1.21 雷達目標截面積 66
2.1.22 雷達距離方程 67
2.1.23 相控陣雷達 69
2.2 雷達測量 72
2.2.1 引言 72
2.2.2 距離測量 73
2.2.3 頻率測量 74
2.2.4 橫向解析度 75
2.2.5 雷達測量小結 76
2.3 目標識別概述 76
2.3.1 引言 76
2.3.2 目標識別過程 76
2.3.3 電磁散射 78
2.3.4 簡單物體的雷達截面積 80
2.4 小結 81
參考文獻 82
第3章 高解析度距離像 87
3.1 概述 87
3.1.1 距離像信號特徵 87
3.1.2 視角效應 87
3.2 目標散射體 88
3.2.1 個體散射體 88
3.2.2 散射體干涉效應 89
3.2.3 距離像的複雜性 90
3.2.4 距離像與光學圖像比較 90
3.3 距離像處理 90
3.3.1 引言 90
3.3.2 目標信號的測量 91
3.3.3 目標特徵信號資料庫 91
3.3.4 特徵信號調整和識別算法 92
3.4 高距離解析度雷達脈衝 93
3.5 頻率步進雷達 93
3.5.1 合成寬頻脈衝 93
3.5.2 測量目標信號特徵 95
3.5.3 頻率步進信號特徵 97
3.5.4 雜波下工作 100
3.5.5 運動補償 101
3.5.6 支持頻率步進套用的技術 101
3.5.7 頻率步進技術小結 101
3.6 頻寬脈衝壓縮 102
3.6.1 概述 102
3.6.2 線性調頻信號波形 105
3.6.3 非線性頻率調製 108
3.6.4 相位編碼波形 108
3.6.5 類噪聲波形 109
3.7 伸縮處理 110
3.7.1 伸縮處理技術 110
3.7.2 作用距離範圍 111
3.7.3 距離都卜勒耦合 112
3.7.4 數位化器頻寬 112
3.8 頻寬分段 114
3.8.1 基本概念 114
3.8.2 啁啾信號分段 114
3.8.3 分段波形的組合 116
3.8.4 頻寬分段技術 116
3.8.5 頻寬分段小結 116
3.9 高距離解析度波形小結 116
參考文獻 117
第4章 高橫向距離解析度技術 119
4.1 概述 119
4.2 都卜勒波束銳化 119
4.2.1 實波束圖 119
4.2.2 都卜勒波束銳化概念 120
4.3 合成孔徑雷達 122
4.3.1 概念 122
4.3.2 SAR都卜勒頻移 123
4.3.3 SAR橫向距離解析度 124
4.3.4 實波束照射 126
4.3.5 目標都卜勒頻率和橫向距離解析度 127
4.3.6 SAR距離單元和目標圖像 128
4.3.7 SAR運動補償 129
4.3.8 SAR信號處理操作 130
4.3.9 SAR數據 134
4.4 SAR雷達聚束模式 136
4.5 逆合成孔徑雷達 137
4.5.1 逆合成孔徑雷達簡介 137
4.5.2 ISAR橫向距離解析度 137
4.5.3 SAR和ISAR之間的關係 139
4.5.4 獲取ISAR圖像 140
4.6 橫向距離解析度技術小結 145
參考文獻 146
第5章 頻率和時域分析 149
5.1 概述 149
5.2 直升機識別 150
5.2.1 直升機識別簡介 150
5.2.2 主旋翼槳葉 151
5.2.3 尾旋翼槳葉 159
5.2.4 主旋翼頻譜 161
5.2.5 直升機識別小結 163
5.3 噴氣引擎識別 164
5.3.1 噴氣引擎識別簡介 164
5.3.2 噴氣引擎調製頻譜 165
5.3.3 根據JEM頻譜識別引擎 172
5.3.4 JEM小結 177
5.4 直升機和噴氣引擎識別技術小結 177
參考文獻 178
第6章 其他高解析度技術 179
6.1 概述 179
6.2 超解析度技術 180
6.2.1 傳統解析度技術 180
6.2.2 近距目標 181
6.2.3 超解析度技術的套用 182
6.2.4 關於超解析度的討論 185
6.3 單脈衝技術 185
6.3.1 概述 185
6.3.2 單脈衝雷達技術的背景 185
6.3.3 單脈衝技術在目標識別中的套用 188
6.3.4 單脈衝技術在目標識別中的套用探討 190
6.4 極化現象 191
6.4.1 概述 191
6.4.2 極化矩陣 191
6.4.3 目標的極化特性 193
6.4.4 極化測量對雷達設計的要求 196
6.4.5 極化在目標識別中的套用 197
6.5 衝擊雷達 197
6.5.1 概述 197
6.5.2 衝擊雷達脈衝的特點 198
6.5.3 衝擊雷達系統的設計 198
6.5.4 衝擊雷達的套用 199
6.5.5 衝擊雷達識別目標時遇到的挑戰 200
6.6 超寬頻/超高解析度雷達 200
6.6.1 概述 200
6.6.2 相干超高距解析度 201
6.6.3 結論 201
6.7 組合高距和高頻解析度技術 201
6.7.1 概述 201
6.7.2 波形 202
6.7.3 二維距離-頻率特徵 202
6.7.4 結論 203
6.8 其他高解析度技術小結 204
參考文獻 204
第7章 系統設計 207
7.1 概述 207
7.2 靈敏度 207
7.2.1 用於目標探測的雷達距離方程 207
7.2.2 高解析度雷達距離方程 208
7.2.3 目標識別模式的最大套用距離 210
7.3 動態範圍 211
7.3.1 動態範圍簡介 211
7.3.2 高解析度模式套用 211
7.4 校準和系統失真補償 213
7.4.1 校準和系統失真補償簡介 213
7.4.2 系統失真效應 213
7.4.3 通過雷達測量寬頻信號的失真 215
7.4.4 信號失真補償 219
7.5 高解析度模式的雷達系統設計問題 220
7.5.1 高解析度模式的雷達系統設計簡介 220
7.5.2 目標識別功能在雷達系統上的套用 220
7.6 系統設計小結 222
參考文獻 223
第8章 雷達系統部件要求 224
8.1 概述 224
8.2 波形的產生 224
8.2.1 概述 224
8.2.2 高距離解析度 224
8.2.3 JEM調製波形 226
8.3 上變頻 227
8.4 發射機 227
8.5 接收機 227
8.6 模/數轉換器 228
8.6.1 高距離解析度 228
8.6.2 噴氣式發動機調製 228
8.7 信號和數據處理器 229
8.8 雷達部件小結 229
參考文獻 229
第9章 天線設計 231
9.1 概述 231
9.2 拋物面天線 231
9.3 相控陣天線 232
9.3.1 簡介 232
9.3.2 波束偏斜 232
9.3.3 時間延遲效應 233
9.3.4 步進頻率技術 234
9.3.5 真時間延遲 235
9.4 天線設計小結 237
參考文獻 237
第10章 系統運用 239
10.1 概述 239
10.2 跟蹤雷達 239
10.2.1 跟蹤雷達簡介 239
10.2.2 跟蹤雷達用於目標識別 240
10.3 無源相控陣雷達 242
10.3.1 無源相控陣雷達簡介 242
10.3.2 無源相控陣雷達用於目標識別 242
10.4 有源相控陣雷達 244
10.4.1 有源相控陣雷達簡介 244
10.4.2 有源相控陣雷達用於目標識別 244
10.5 目標識別雷達系統 245
10.6 系統運用小結 246
參考文獻 246
第11章 雷達目標識別套用 247
11.1 概述 247
11.2 飛機目標識別 247
11.2.1 概述 247
11.2.2 噴氣引擎固定翼飛機 247
11.2.3 螺旋槳固定翼飛機 248
11.2.4 直升機 248
11.3 艦船 249
11.3.1 地(海)基平台 249
11.3.2 機載平台 249
11.4 地面車輛和人員 249
11.4.1 陸基平台 249
11.4.2 機載平台 250
11.5 巡航飛彈 250
11.5.1 巡航飛彈簡介 250
11.5.2 巡航飛彈識別技術 251
11.6 彈道飛彈 251
11.6.1 彈道飛彈識別簡介 251
11.6.2 彈道飛彈識別技術 252
11.7 目標識別套用小結 252
參考文獻 254
第12章 目標識別過程 255
12.1 概述 255
12.2 雷達測量 255
12.2.1 概述 255
12.2.2 測量問題 255
12.2.3 測量質量 256
12.2.4 相關時間 256
12.3 目標特徵信號資料庫 257
12.3.1 目標特徵信號資料庫簡介 257
12.3.2 距離像 257
12.3.3 二維目標特徵信號 261
12.3.4 直升機 261
12.3.5 噴氣引擎 262
12.4 資料庫的構建 262
12.4.1 概述 262
12.4.2 資料庫構建技術 262
12.4.3 未知目標 263
12.4.4 資料庫內容數量 265
12.5 目標特徵信號模型 265
12.5.1 目標特徵信號模型簡介 265
12.5.2 幾何和物理光學模擬 266
12.5.3 有限差分時域法 267
12.5.4 矩量法 268
12.5.5 目標特徵模擬小結 268
12.6 識別算法 268
12.6.1 識別算法簡介 268
12.6.2 目標識別混淆矩陣 269
12.6.3 採用相關技術的模板匹配 270
12.6.4 特徵提取 271
12.6.5 識別算法小結 278
12.7 數據處理功能 278
12.7.1 概述 278
12.7.2 目標特徵數據提取 279
12.7.3 特徵信號數據調整 279
12.7.4 特徵提取 280
12.7.5 識別算法 280
12.7.6 數據處理器 280
12.8 目標識別過程小結 280
參考文獻 281
第13章 雷達及其他來源數據融合 285
13.1 數據融合簡介 285
13.2 其他雷達數據 285
13.2.1 概述 285
13.2.2 跟蹤數據 286
13.2.3 高度、速度和機動 286
13.2.4 雷達截面積 286
13.2.5 雷達數據小結 286
13.3 其他感測器數據 287
13.3.1 電子監視接收機 287
13.3.2 光學和紅外探測系統 289
13.3.3 聲學感測器 289
13.4 貝葉斯網路 290
13.4.1 概述 290
13.4.2 貝葉斯網路描述 290
13.5 貝葉斯分類器 291
13.5.1 貝葉斯分類器簡介 291
13.5.2 網路設計 292
13.6 貝葉斯分類器仿真 293
13.6.1 假設條件 293
13.6.2 先驗機率 293
13.6.3 套用貝葉斯公式 294
13.7 小結 295
參考文獻 296
第14章 總結與結論 298
14.1 本書簡介 298
14.2 雷達技術的發展 298
14.3 高解析度距離像 299
14.4 高橫向距離解析度技術 299
14.5 噴氣引擎和直升機的識別技術 300
14.6 其他高解析度技術 301
14.7 系統設計事宜 302
14.8 雷達系統元件要求 303
14.9 天線設計 303
14.10 系統運用 303
14.11 目標識別過程 305
14.12 雷達與其他來源數據的融合 306
14.13 未來挑戰 307
14.14 雷達目標識別展望 309
參考文獻 309
附錄 311
附錄1 “經典”步進頻率技術 311
附錄2 JEM頻譜的推導 317
附錄3 貝葉斯定理 321
參考文獻 32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