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貝拉唑鈉腸溶片

雷貝拉唑鈉腸溶片,適應症為本品適用於以下治療:1.活動性十二指腸潰瘍;2.良性活動性胃潰瘍;3.伴有臨床症狀的侵蝕性或潰瘍性的胃-食管返流徵(GORD);4.與適當的抗生素合用,可根治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十二指腸潰瘍;5.侵蝕性或潰瘍性胃-食管返流徵的維持期治療。目前療程超過12個月的藥效尚未進行評估。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雷貝拉唑鈉腸溶片
  • 藥品類型:處方藥、醫保工傷用藥
  • 用途分類:抑制胃酸分泌藥
成份,性狀,適應症,規格,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兒童用藥,老年用藥,藥物相互作用,藥物過量,藥理毒理,藥代動力學,貯藏,包裝,有效期,執行標準,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學名稱為:本品主要成分為雷貝拉唑鈉,其化學名為2-{[4-(3-甲氧基丙氧基)-3-甲基吡啶-2-基]甲亞磺醯基}-1H-苯並咪唑鈉。
化學結構式:
雷貝拉唑鈉腸溶片

分子式:C18H20N3O3SNa
分子量:381.43

性狀

本品為腸溶包衣片,除去包衣後顯類白色。

適應症

本品適用於以下治療:
1.活動性十二指腸潰瘍;
2.良性活動性胃潰瘍;
3.伴有臨床症狀的侵蝕性或潰瘍性的胃-食管返流徵(GORD);
4.與適當的抗生素合用,可根治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十二指腸潰瘍;
5.侵蝕性或潰瘍性胃-食管返流徵的維持期治療。目前療程超過12個月的藥效尚未進行評估。

規格

10 mg

用法用量

本品不能咀嚼或壓碎服用,應整片吞服。
1.成年人/老年患者的用藥
(1)活動性十二指腸潰瘍和活動性良性胃潰瘍患者:20mg(2片), 1次/日,晨服。
大多數活動性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在用藥4周后痊癒。但有2%的患者還需要繼續用藥4周才能達痊癒。
一些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對晨服10 mg(1片)片劑,1次/日的治療量即有反應。
大多數活動性良性胃潰瘍需在用藥六周后痊癒。但有9%的患者還需繼續用藥六周才可達痊癒。
(2)侵蝕性或潰瘍性的胃-食管返流徵(GORD)患者:20mg(2片),1次/日,療程為4~8周。
(3)胃-食管返流徵的長期治療方案(GORD)的維持治療:療程為12個月,維持治療量為10 mg(1片)或20mg(2片),1次/日。一些患者對10 mg(1片)/日 的維持治療量即有反應。
(4)幽門螺旋桿菌的根治性治療:
與適當的抗生素合用,可根治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十二指腸潰瘍。
本品應在早晨、餐前服用,儘管用藥時間及攝食對雷貝拉唑鈉藥效無影響,但此種給藥方式更有利於治療的進行。
2.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藥:
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在用藥過程中無需進行劑量調節。但在對有嚴重的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藥時,應參見“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不良反應

據國外文獻報導:
1.嚴重副作用:
(1)休克:有報導本品有發生過敏 、休克的副作用,因此若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止服用,並進行妥善處理。
(2)血液:本品罕見引起各類血細胞減少,血小板降低,粒細胞缺乏,溶血性貧血等。但偶可引起粒細胞減少,貧血等,發現異常,立即停止服用,並進行治療。
(3)視力障礙:國外服用本藥,有發現視力障礙的報告。
2.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頭痛、腹瀉和噁心。其它的不良反應有鼻炎、腹痛、虛弱、胃腸脹氣、咽炎、嘔吐、非特異性的疼痛或背痛、頭暈、流感症狀、感染性咳嗽、便秘和失眠。
3.不良反應有瘙癢、皮疹、心悸、肌痛、胸痛、口乾、消化不良、神經過度敏感、嗜睡、支氣管炎、鼻竇炎、畏寒、噯氣、腿部抽搐、尿道感染、關節炎和發熱、四肢無力、感覺麻木、握力下降、步履不穩、疲倦感。
4.少見的不良反應應有:厭食、胃炎、體重增加、抑鬱、瘙癢症、視覺/嗅覺功能障礙、口炎、發汗和白細胞增多症。
5.2%的患者出現肝酶的升高,如ALT、AST、AI—P、γ—GTP、LDH總膽紅素上升。
6.有報導出現大皰疹或其他皮膚反應包括紅斑。當出現皮膚病損時應立即停藥。

禁忌

1.對雷貝拉唑鈉,苯並咪唑替代品或對該製劑製備中使用的任何賦形劑過敏的患者禁用。
2.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禁用。

注意事項

1.用雷貝拉唑鈉治療的症狀反應不排除存在胃或食道癌。因此在用本品開始治療之前應排除存在癌症的可能性。儘管在年齡和性別匹配的輕中度肝臟損傷患者與正常者的對照研究中,未見到明顯與藥物相關的安全問題,但是重度肝損傷患者初次使用本品治療時,醫生建議要特別注意。
2.服用本品時,應定期進行血液檢查及血液生化學(如肝酶檢查),發現異常,即停止用藥,並進行及時處理。
3.肝功能損傷的患者慎用。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兒童用藥

對兒童的安全性尚未確定(沒有使用經驗)。

老年用藥

本藥主要通過肝臟代謝,一般高齡者功能低下,會產生副作用,如發生嚴重副作用時,要暫停用藥。

藥物相互作用

雷貝拉唑鈉是作為其他質子泵抑制劑(PPI)類化合物中的一員,通過細胞色素P450(CYP450)肝臟藥物代謝系統代謝,健康受試者研究表明雷貝拉唑鈉與其他通過 CYP450系統代謝的藥物,如華法林、苯妥英、茶鹼或地西泮無臨床上明顯的相互作用關係。
雷貝拉唑鈉可長期持續地抑制胃酸分泌。本品與依賴PH吸收的化合物存在相互作用,因此應該對潛在的相互作用關係進行調查。正常受試者同時服用雷貝拉唑鈉結果導致酮康唑水平下降33%,地高辛水平升高22%。因此需要對患者個體進行檢測以確定當這些藥物與本品同時服用時是否需要劑量調整。在臨床試驗中,同時服用抗酸藥物和本品,在一個確定該相互作用的特殊研究中,未觀察到液體抗酸藥物的相互作用。本品與食物無臨床上相應的相互作用。
人體肝臟微粒體體外研究表明雷貝拉唑鈉可被CYP450的同功酸(CYP2C19和CYP3A4)代謝。研究表明有較低的潛在相互作用,然而,對環孢菌素代謝的影響與以前觀察過的其他質子泵抑制劑是相似的。

藥物過量

無已知的特效的解毒劑。雷貝拉唑鈉可廣泛與蛋白結合,因此,不易透析。應該根據症狀治療。

藥理毒理

藥理作用:
雷貝拉唑鈉屬於抑制分泌的藥物,是苯並咪唑的替代品,無抗膽鹼能及抗H2組胺特性,但可附著在胃壁細胞表面通過抑制H+/K+-ATP酶來抑制胃酸的分泌。此酶系統被看作是酸質子泵,故雷貝拉唑鈉作為胃內的質子泵抑制劑阻滯胃酸的產生,此作用是劑量相關性的。動物試驗證實雷貝拉唑鈉在用藥後不久即可從血漿和胃黏膜中排出。
抑制胃酸分泌特性:
在口服雷貝拉唑鈉20mg後一小時內發揮藥效,在2~4小時內血藥濃度達峰值,在初次用雷貝拉唑鈉23小時後可抑制基礎胃酸量和由食物刺激產生的胃酸量,抑制率分別為69%和82%,且時間可長達48小時,此作用時間明顯長於藥代動力學中的半衰期(約1小時)。作用機制為抑制H+/K+-ATP酶。雷貝拉唑鈉對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隨劑量增加可輕微增強,但在三天后可達穩定水平。即使在停藥後,此穩定水平也可保持2~3天。
毒理研究:
1.對大鼠以5mg/kg劑量進行2年的口服毒性試驗,在雌性大鼠胃部發現類癌瘤。
2.動物實驗(大鼠口服25mg/kg以上),發現甲狀腺重量及血中甲狀腺素增加,因此服用時要注意甲狀腺功能。
對血清胃泌素的影響:
臨床實驗中,患者接受雷貝拉唑鈉10mg或20mg,1次/日,療程為24個月的治療。血清胃泌素水平在用藥2~8周內升高。通常在停藥後一到兩周內血清胃泌素值可恢復到治療前的水平。

藥代動力學

據國外文獻報導:該藥是經胃後在腸道內才開始被吸收的。在20mg劑量組,血藥濃度峰值是在用藥後3.5小時達到的。在10mg~40mg劑量範圍內,血藥濃度峰值和曲線下面積與劑量呈線性關係。口服20mg劑量組的絕對生物利用度約為52%。重複用藥後生物利用度不升高。健康受試者的藥物半衰期約為1小時(在0.7~1.5範圍內),體內藥物清除率為283±98ml/min。在慢性肝病患者體內,血藥濃度的曲線下面積提高2~3倍。
雷貝拉唑鈉的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97%,主要的代謝產物為硫醚(M1)和羧酸(M6)。次要代謝物還有碸(m2)乙基硫醚(M4)和硫醚氨酸(M5)。只有乙基代謝物(M3)具有少量抑制分泌的活性,但不存在於血漿中。該藥90%主要隨尿排出,其它代謝物隨糞便排出。在需要血液透析的晚期穩定的腎衰患者體內(肌氨酸酐清除率≤5ml/min/1.73m2)、雷貝拉唑鈉的分布與在健康受試者體內的分布相似。此藥用於老年患者時,藥物清除率有所降低。當老年患者用雷貝拉唑鈉20mg,1次/日,連續7天,出現血藥濃度的曲線下面積加倍,濃度峰值相對於年輕健康受試者升高60%。另外,此藥在體內無累積現象。

貯藏

避光、密閉陰涼處保存。

包裝

鋁塑包裝,7片/板×2板/盒,7片/板×2板/盒。

有效期

12個月

執行標準

WS1-(X-117)-2006Z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