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打樹自然村

雷打樹自然村

雷打樹自然村隸屬雲南省於鳳翔街道辦事處新村村委會,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7公里,距離街道辦事處12公里。國土面積3.56平方公里,海拔1690米,年平均氣溫16.5℃,年降水量1440毫米。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23戶,有鄉村人口447人,其中農業人口447人,勞動力28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雷打樹自然村
  • 所屬地區:隸屬雲南省於鳳翔街道辦事處新村村委會
  • 面積:3.56平方公里
  • 人口:447人
  • 海拔:1690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雷打樹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鳳翔街道辦事處新村村委會,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7公里,距離街道辦事處12公里。國土面積3.56平方公里,海拔1690米,年平均氣溫16.5℃,年降水量144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小麥核桃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721畝,其中人均耕地1.6畝;有林地4078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23戶,有鄉村人口447人,其中農業人口447人,勞動力28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8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6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
村莊全貌村莊全貌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21.00畝(其中:水田573.00畝,旱地148.00畝),人均耕地1.61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8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80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4.03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2080畝。
耕地耕地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123戶通自來水,不存在飲水困難。有123戶通電,有9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2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7.24%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5戶(分別占總數的93.49%和77.24%)。該村到街道辦事處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柏油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7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13輛,機車2輛。
太陽能太陽能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4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78.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8.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67.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0萬元,占總收入的29.9%;畜牧業收入86萬元,占總收入的32.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00頭,肉牛6頭);林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01.12%;第二、三產業收入55萬元,占總收入的20.56%;工資性收入19萬元,占總收入的97.1%。農民人均純收入2900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9萬元,其局奔屑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9人(占勞動力的13.9%),在省內務工拒殼殼30人,到省外務工9人。
玉米玉米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市。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2.0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茶葉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
核桃核桃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3戶,鄉村人口447人,其中男性227人,女性220人。其中農業人口447人,勞動力28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部分少數民族混居,其中傣族54人,彝族10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00人,參合率89.48%。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街道衛生院,距離村衛生所1.5公里,乃挨距離街道衛生院4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村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新村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6公里,距離中學0.8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0人,其中小學生40人,中學生20人。
教學樓教學樓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落後,農田灌溉溝渠標準低,農田機耕道路不配套;村寨道路晴通雨阻,通車情況差;民眾文體活動場所設施落後,無民眾集體籃協晚場所;村容村府炒捉紋貌整治投入資金不足,農民生活條件和環境較差。
村內道路村內道路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按照“規劃先行、產業強村、整治村容、美化環境”的發展思路,突出產業建設,壯大發展基礎,強化村容整治,改善人居環境。在產業建設上堅持“注重結構、多元發展、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工作思路,打幾重您欠牢核桃、茶葉支柱;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提升以育肥為主的畜禽養殖;培育以加工、運輸為主的個私經主試朵濟。最終實現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萬元以上目標。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3戶,鄉村人口447人,其中男性227人,女性220人。其中農業人口447人,勞動力28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部分少數民族混居,其中傣族54人,彝族10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00人,參合率89.48%。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街道衛生院,距離村衛生所1.5公里,距離街道衛生院4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村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新村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6公里,距離中學0.8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0人,其中小學生40人,中學生20人。
教學樓教學樓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落後,農田灌溉溝渠標準低,農田機耕道路不配套;村寨道路晴通雨阻,通車情況差;民眾文體活動場所設施落後,無民眾集體場所;村容村貌整治投入資金不足,農民生活條件和環境較差。
村內道路村內道路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按照“規劃先行、產業強村、整治村容、美化環境”的發展思路,突出產業建設,壯大發展基礎,強化村容整治,改善人居環境。在產業建設上堅持“注重結構、多元發展、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工作思路,打牢核桃、茶葉支柱;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提升以育肥為主的畜禽養殖;培育以加工、運輸為主的個私經濟。最終實現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萬元以上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