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態分布,物種價值,食用價值,生態價值,合理利用,
形態特徵
藻體為片狀群體,幼時為實心,長成後則為空心,老時破裂成片狀。潮濕時開展,呈青綠色;乾燥時捲縮,狀似木耳、為灰褐色。
生態分布
地木耳屬於廣生種,主要分布在石灰石區和喀斯特岩溶地帶。在我國地木耳分布十分廣泛,幾乎所有的省、市、區都有報導。
物種價值
食用價值
地木耳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人體必需元素和少量脂肪、色素,其所含的鈣元素、鐵元素、維生素 C等含量甚至超過木耳與銀耳,且因其含有大量的果膠、葉綠素、葉黃素、胡蘿蔔素以及藻膽素與藍藻蛋白,更加提升了它在食品領域的開發價值。經調查,地木耳在我國民間的食用歷史非常悠久,其做法多種多樣。有學者還發現其所含的藍藻蛋白、色素,由於性質比較穩定,在食品工業中有廣泛的發展前景,目前已研製出地木耳速食麵、地木耳保健果凍等特色產品。
生態價值
地木耳是藍藻門的一種藻類,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營養元素並吸附金屬元素,因此,可考慮用於處理污水。另外,它還屬於固氮藍藻,又能作為土壤結構的改良劑,促進土壤結構的改善與植物的生長,或製成一種新型的肥料。有研究表明地木耳可作為紫外線的防護劑。還可根據其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的特性來檢測空氣中SO2的含量,用來監測大氣污染。
合理利用
地木耳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物資源, 其可開發利用價值較大,但是,在野生環境下,由於這種植物進化程度較低, 其整個生活史過程都離不開充足的水分,一旦出現乾旱情況,則不利於其繁殖,從而出現種群數量減少的現象。另外地木耳對環境污染比較敏感,適應不良環境的能力較弱,隨著人口的激增,工業化程度的出現,環境的污染,對這種物種的脅迫作用日益加強。 它們的生存空間也變得異常狹小,因此,要保持該物種在地球上的延續,保護其生存環境至關重要。
隨著保護生物學方法的不斷套用和現代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 人們對一些瀕臨滅絕的野生植物資源逐漸採取了人工栽植,合理利用的方法,這使得許多野生物種都得以保存下來。 目前已有多家研究機構開展地木耳的人工繁殖,但是,由於人工繁殖技術要求高、難度大,尚處於實驗階段,未能進行推廣栽培。 因此,還需不斷加強科研力度,積極主動地探索種植與加工技術, 這樣方能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另外,政策層面的宣傳與教育也是保護這種資源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 長期以來,由於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我國尚有一些地區的農民為了生存,不得不無限制地對當地野生植物資源的瘋狂掠奪,從而不僅造成了環境破壞,也造成了一些物種的滅絕。 而地木耳通常生存在生境比較脆弱的環境中,加之人們過度宣傳其保健價值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一些利用價值,因而,對其野生種群的破壞尤其嚴重。 所以,為了很好地保護這些野生資源,就要加大環保的宣傳力度,不斷幫助資源區人民採取各種途徑脫貧致富,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