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塢組

雷公塢組,是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1959年劉鴻允、沙慶安命名,命名剖面位於浙江常山雷公塢。岩石主要為灰黑至墨綠色,不顯層理,礫石成分較複雜。其地層接觸關係為下與扎蘇組整合、上與甲丕拉組平行不整合或不整合接觸。主要分布於青海唐古拉山北坡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公塢組
  • 外文名:Leigongwu  Fm
  • 階代碼:Z1
  • 地區代碼:52,53
命名,沿革,特徵,構成,接觸關係,分布,備考,

命名

1959年劉鴻允、沙慶安命名,命名剖面位於浙江常山雷公塢。

沿革

1959年盛莘夫在常山建立西峰寺矽質灰岩,同年汪龍文在餘杭建立了板橋山砂岩,前者相當于震旦系燈影組,後者相當于震旦系燈影組以下層位。
1959年劉鴻允、沙慶安在常山、龍游等地建立了較完整的震旦系剖面,劃分為上部西峰寺統,下部龍游統,龍游統內建立了雷公塢組和志棠組
1982年浙江區調隊前寒武系專題組將原雷公塢組一分為三,上部為狹義雷公塢組(相當於狹義南沱組),中部洋安組(相當湘錳組、富祿組)。下部下涯埠組(對比長安組)。
1989年《浙江省地質志》仍使用廣義的雷公塢組,但將其細分為三個岩性段,相當於1982年專題組所建立的三個組。

特徵

構成

該組下段為一套青灰色及灰綠色冰磧含礫砂岩、 含礫泥砂岩、含礫泥岩夾少量粉砂岩及粉砂質泥岩。成層性較好,水平層理髮育,有時可見斜層理;中段主要為黑色頁岩、含錳矽質頁岩、含錳頁岩、含錳白雲岩、矽質岩、含錳砂岩及粉砂岩。含錳碳酸鹽岩多呈薄層狀、透鏡狀,甚至竹葉狀;上段主要由冰磧含礫砂泥岩等組成,有時夾少量泥岩、粉砂質泥岩。岩石主要為灰黑至墨綠色,不顯層理,礫石成分較複雜。該組上段含微古植物:Leiomarginata sp., Margominuscula sp., Leiopsohosphaera densa, Trachysphaeridium sp., Asperatopsophosphaera sp.等。

接觸關係

本組下與扎蘇組整合、上與甲丕拉組平行不整合或不整合接觸。

分布

主要分布於青海唐古拉山北坡一帶。

備考

編撰者:王自強
作者1:劉鴻允
年份1:1959
作者2:沙慶安
年份2:1959
系名 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